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质量问题及改进

2019-03-16孙建鹏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原材料装配式管理体系

孙建鹏

身份证号:4101051989****0234

引言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装配式建筑建设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它有助于促进现代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公众形象,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 装配式建筑理念的特点

1.1 可视化特点

现阶段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理念发生了巨大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了不让装配式建筑设计处于落后的水平,引用目前较为使用的可视化技术作为设计理念,因此,可视化在装配式建筑理念在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可视化装配式建筑理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较为抽象的线条阐述转化为较为明显的图案让设计人员查看,可视化装配式建筑理念更加方便设计人员进行考察和设计。可视化容易与传统理念转化出现混淆,两者的本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传统理念转化是根据现有的图形进行转化,转化过程是直接的,可视化是根据实际人员设计的各数据进行转变,转化的过程是在视觉允许范围内进行的,对设计方案进行直观的转变形成立体的建筑模型,转化过程本身就是可视化的表现。同时,在进行设计方案转化的全程过程中是有专业人员在旁进行跟进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1.2 协调性特点

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无论在设计过程还是建设过程都需要大量的部门协作完成。虽然诸多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多大不同,但也存在部分重叠的工作,为了避免因工作重叠而造成工程进展延缓,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中心成了必不可少的部分。重要是认清传统设计理念和装配式设计理念面对部门工作重叠时所处理问题的方法。传统设计理念面对部门工作重叠时首先进行工作协调,虽然工作协调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只能达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展推进。装配式设计理念面对部门工作重叠首先进行工作协商,在多方有明确的工作重点后再进行整体规划,与此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时刻关注各部门工作的协调问题,争取各部门的数据在设计过程和建设过程前后都保证着科学性、明确性和准确性,以便出现问题时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由此可见,保证各部门工作的协调性有利于装配式建筑工程进程推进。

2 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质量问题分析

2.1 坐浆和注浆质量问题

装配式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想检测建筑工程是否稳定符合国家标准可以对建筑的连接方式进行检测。较为常见的建筑连接方式是坐浆和注浆,两者都属于湿性连接方式,影响湿性连接方式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的错误操作和各部门工作不协调等客观因素,不当的影响都会影响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或是让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伤害。在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出现坐浆或注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和检验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进展和质量标准,施工人员不当的操作主要包括原材料比例不准确、搅动原材料的时间不准确、操作空间的温湿度不符合规范等都会影响浆料出现材料失水问题,造成浆料和建筑材料的连接过程中出现渗漏现象。原材料的质量问题是影响建筑连接方式质量的根本原因,如果坐浆或是注浆的原材料出现质量问题无论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正确、合理,都会导致建筑连接方式的质量出现问题。由此可见,要想保证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的质量问题就要格外注意施工人员的操作步骤和原材料的质量标准。

2.2 后浇段质量问题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性能与混凝土后浇段质量有着直接关系。现阶段最常见的影响混凝土后浇段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钢筋混凝土设计方案存在缺陷和预制构件的生产不明确两种原因。实际施工过程中较为繁琐的建造过程是“T”型节点钢筋连接,如果在此建造过程中出现连接方式混乱的现象会导致建筑连接部位出现渗漏、烂尾等质量风险。同时,诸如操作行为不当、检测数据不充足、原材料的以次充好等此类问题也会影响混凝土后浇段出现质量问题。

3 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质量改进分析

3.1 完善装配式建筑的管理体系

提升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质量标准首先要完善装配式建筑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建立主要通过相关行政单位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实际建筑建造情况进行分析,给出适宜的管理体系准则,再交由第三方机构对实际建造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监管。构建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标准、实际建造操作的规范标准、工程竣工后质量检测等。管理体系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要根据时下的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改正,同时,将管理过程中的相关监管数据进行及时的公布,不仅有利于提高相关人员对于管理体系的重视程度和监管水平,还有利于提高建筑建造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3.2 进行人才和质量意识的培养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较为明显的优势就是工程时间较短,但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兴建筑工程缺乏一定具有专业知识理论和专业素质作为支柱的建设人员。同时,因为装配式建筑对于建筑原材料质量有过高的要求标准,我国在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原材料的选择问题。还要针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问题进行考虑,在人员选择时优先选择具有专业知识、专业素质和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员,还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时的培训和检测内容,避免相关从事人员面对问题不知如何处理。

3.3 信息化管理

现阶段建筑工程要想得到突破性发展就要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的质量、加快竣工时间,较为使用的信息化技术是BIM技术、RFID技术和VR技术,三者在实际操作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三者共同合作的效益是最为显著的。

结束语

近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增量明显,建造水平和管理能力都有所提升。有关装配式建筑的相关研讨工作也越来越多。该过程中,既要明确装配式建筑的优越性,又要了解其在建造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依托技术手段,加以优化和改进。

猜你喜欢

原材料装配式管理体系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观点
知识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