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文鞭影》作者萧良有考辨

2019-03-16张民江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庐陵汉阳万历

张民江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萧良有(1550—1602)①关于萧良有的生卒年,学界说法不一。有持生卒年不详说,有持只知生年不知卒年说,有持只知卒年不知生年说。笔者在《〈龙文鞭影〉作者萧良有生卒年考辨》一文中考证出萧良有生于1550年,卒于1602年,享年52岁。详见《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第55-59页。,字以占,别号汉冲,生活在明嘉靖至万历年间。萧良有诗文俱佳,尤擅制诰之文。其文章规模宏敞,承台阁之体,深见器重,有名当时。同时期著名文人叶向高评价其文“典雅深厚,上不失训词之体,而下亦厌于人心。”[1]669萧良有十五岁乡试中举,三十岁时参加庚辰科会试拔得头筹。殿试廷对之时深得万历皇帝的赏识,居张懋修榜一甲二名,以榜眼授翰林编修,后晋升为翰林修撰,充经筵讲官,仕至国子监祭酒。萧良有编著的蒙学读物《龙文鞭影》一经刊梓,便广为流传,成为当时私塾通行的启蒙教材。且多人为之作注、增订,续集频出,版本众多。《龙文鞭影》在清代家喻户晓,几乎与《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齐名。清人刘声木在《苌楚斋随笔》载:“桐城人陈荀一□□士龙编次《龙文鞭影》二卷,在科举时代,流传颇盛,几于家弦户诵。”[2]此外,萧良有还是明代中后期较为活跃的政治家。万历十年(1582)首辅张居正逝世不久,言官弹劾其秉政弄权。神宗下令抄家,当朝野上下都在恶意攻击张居正之时,唯萧良有不计前嫌,独持特议,其认为张居正只是恃权而骄,并非奸相,给予了张居正公正客观的评价。在著名的“国本之争”事件中,萧良有从维护国家稳定角度出发,坚决反对万历皇帝企图废长立幼的做法,以《会典》条例力诤时任首辅的王锡爵,对王锡爵赞同万历皇帝“三王并封”之事给予义正辞严地批判。萧良有正直的作风和敦厚的性格,受到很多同僚和名士的敬仰,在朝中名望很高。当时著名文士屠隆、叶向高、名臣申文定、许国等人都与萧良有交游来往。可是这样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却很少为人所关注。萧良有的事迹主要见载于《康熙汉阳府志》 《同治庐陵县志》《光绪吉安府志》等地方志以及明清的一些小说、笔记当中,但事迹记载都过于简略,且多有舛误,事迹生平并不明晰。本文钩稽相关史料记载,兹就萧良有籍贯家世、仕历、交友情况进行考证辨析,大致勾勒出萧良有一生事迹行踪。

一、萧良有籍贯家世考

关于萧良有的籍贯,相关史料记载并不一致。一作吉安府庐陵县人,见《同治庐陵县志》卷二O,《光绪吉安府志》卷二一,《光绪江西通志》卷二六,《民国吉安县志》卷三三;又作荆楚汉阳人,见冯辉主编《康熙汉阳府志》卷九,叶向高撰《苍霞余草·萧公墓志铭》卷十一,过庭训辑《本朝人物分省考》卷七六,王兆云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十二。现代研究者的观点由此也分成两派:一派认同萧良有是吉安庐陵人,如汪秦容在《知困录·萧良有与〈龙文鞭影〉》的说法;另一派认为萧良有是荆楚汉阳人,如王鸿鹏在《中国历代榜眼·萧良有》、刘勇先在《汉江拾贝》中的观点。以上两种说法,至今无有辩证。但从叶向高所撰《国子监祭酒赠礼部侍郎萧汉冲萧公墓志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萧氏家族的迁徙情况,这为考证萧良有的籍贯提供了重要依据。兹引该墓志铭有关萧良有籍贯的主要文字:

今之铭,公其能辞、按、状。公讳良有,字以占,别号汉冲。其先,楚长沙路星潭州人也,迁庐陵再迁汉阳之沌口。[1]668

由此可知,萧良有先祖乃楚长沙路潭州人氏(今湖南长沙),先迁吉安庐陵(今江西吉安),最后才迁至荆楚汉阳沌口。据《明万历汉阳府志校注》载:“沌水,在县志西南三十里,汉水别出三汊,汇太白湖至于沌口,南入于江。今名其名曰沌口。”[3]46那么萧良有居住地沌口即今天的汉阳沌口,在汉阳老城区西南三十里处。笔者搜罗相关材料得知,萧良有高祖居吉安庐陵,其高祖乃明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状元萧时中,庐陵曲山人(今吉安县永阳镇下边村),《江西通志》有传:

萧时中,名可,以字行,庐陵人。永乐辛卯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奉天殿灾,陈言八事,极尽时弊,善导婉讽,上嘉纳焉。尝预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诸书。[4]

萧时中关心时政,擅长婉言讽谏。永乐十九年(1421)新宫奉天、华盖、谨身三座宫殿同时罹灾尽毁,明成祖以为天变示警,下诏纳言。萧时中陈言八事,极尽时弊,颇得明成祖的赏识。曲山萧氏尚义好学,人才辈出,在庐陵名望甚高。据《庐陵曲山萧氏族谱》序言记载,曲山萧氏是唐朝宰相萧遘之后。唐末,基祖萧文昌因避马殷之乱从长沙路潭州迁庐陵曲山,在此繁衍生息。通过翻阅族谱得知,萧时中乃萧文昌十三世孙。故《萧公墓志铭》“其先,楚长沙路星潭州人也”中的先祖指的应该就是萧文昌。

萧良有家族迁荆楚汉阳时间在《康熙汉阳府志》有载:“(萧良有) 世为江西庐陵人,曾祖乐宁徙汉阳文寺山,家焉。”[5]242由此可知,萧良有家族在其曾祖辈时从庐陵迁往荆楚汉阳,定居汉阳文寺山。据《明万历汉阳府志校注》载:“文寺山,在县治西南三十里。”[3]41此记载与上文提及的“沌口”的地理位置一致,故萧良有祖辈起便居住于汉阳沌口的文寺山。萧良有父名逵,任泰州同知。《康熙汉阳府志》有其传记:

萧逵,字文谷,汉阳人,以明经贡举,仕至泰安州同知。逵为诸郡生即有文望,与甄山想绪游,雅知性命之学。蒙故饶,常两蠲千金赈邑饥,在泰安颇有惠政,为大司马萧大亨做重。以争利害于上官,不合,拂衣归。教二子良有、良誉,皆成进士。性好赋诗,读书至老不倦。年八十五乃卒,孙丁泰亦登第矣。[5]444

萧逵性好赋诗,颇有文望。辞官归隐后专心培养萧良有、萧良誉兄弟二人。万历庚辰,兄弟二人皆进士及第,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人称萧良有及萧良誉为“汉阳双凤”。萧良有生于汉阳,长于汉阳,对故土汉阳怀有深厚感情,并常将这种情感寄寓在写作故乡风物的诗作当中。《明万历汉阳府志校注·汉阳艺文志》载其所吟咏故乡风物诗两首:

其一《登晴川阁有怀》

晴川高阁枕江流,几度重来阁更幽。

万顷波涛帘外度,千帆烟雨座中收。

白云极目谁骑鹤,芳草关心独倚楼。

却忆昔年词赋侣,星光尤在斗边浮。[3]166晴川阁是汉阳名胜古迹,据唐人崔浩在此写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诗句而得名。萧良有前两联八句首述登阁所见之美景,“万顷波涛”与“千帆烟雨”境界开阔,落笔不凡。“江流”“波涛”与“高阁”“烟雨”两组意象动静结合,寥寥数语便将一幅雄奇阔大的江景图展现在读者眼前。后两联笔锋一转,由景入情。一句“却忆昔年词赋侣,星光尤在斗边浮”,诗人无尽的忧思油然而生。整首诗富有变化,辞旨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其二《龚家渡》

杨柳疏疏古渡斜,舟人遥指是龚家。

新红水面迷秋岛,空翠山腰映晓霞。

七月烟波孤载酒,百年湖海几浮槎。

机心已自都忘却,坐看群鸥卧听蛙。[3]157龚家渡是汉阳著名的景点,在“汉阳县志西北八十里,俗传孔子、子路问津处”[3]50。整首诗节奏轻快,清新自然。萧良有烟波载酒,机心尽忘,陶醉在迷人景色之中,“坐看群鸥卧听蛙”是诗人宁静淡泊心境的真实写照。萧良有才华横溢、情致高雅,在他吟咏故乡山水之时,这种情致不经意地融入其中,经过巧妙的艺术加工,转化成为表情达意的优美文字。萧良有对汉阳很有认同感,在文章中常以汉阳人自称,如在《续修志旧前序》写道:“吾汉阳为楚望郡,介在黄鹤,襟江带汉,三湘七泽之精汇焉”[5]23。萧良有仕至国子监祭酒,在政治上颇有声望,《江西省通志》 《吉安庐陵县志》《汉阳府志》均为其立传,从而导致学界萧良有籍贯之争。通过文献考证可知萧良有自曾祖辈就迁往汉阳,其父萧逵生活在汉阳,并在《汉阳府志》立有传记。萧良有本人出生在汉阳,晚年辞官后归汉阳养老,死后葬于汉阳沌口。所以可断定,萧良有籍贯乃是荆楚汉阳,吉安庐陵乃为祖籍。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萧良有的应试情况来考证其籍贯。明代的科举考试承袭唐、宋、元时期的旧制,施行户籍所在地报考制度。明洪武三年朱元璋颁布诏令,规定应试科举者皆由“本姓乡里举保,州、县申报行省印卷乡试”[6]1540。这种户籍所在地报考制度不断趋于严格和强化,对冒籍应试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万历十六年(1588)明廷颁布政令:

今大比之年……移咨都察院行各监御史、各提学严督所属提调及儒学官,将应试生逐一查核保勘,但有冒籍来历不明之人,一概不准送考;已在取中者,即据实申报不准入试。如有疏略容隐,或被报讦,或中后事发,本生照例黜退,教官并保勘生员邻里人等坐赃究问如律,有司及提调官参奏罚治。[6]1598-1599

明代的政令严格限制应试者的户籍,并对考中者进行查核,一旦发现冒籍现象,府、州、县官以及儒学教官都会负连带责任。这种“有司保举”和“中举复查”措施使该政令得到有效施行。据明过庭训所纂的《本朝分省人物考》所载:

萧良有,号汉冲,汉阳人,弱冠举湖广乡试。庚辰会试一名,一甲二名,授翰林院编修。[7]

萧良有弱冠举湖广乡试,这里的湖广是指湖广布政司。按照明代的行政规划,荆楚汉阳应该属于湖广布政司,江西庐陵在明代被划为江西布政司。从这点看,萧良有的籍贯当为汉阳,并且也得到了当时官员的认可。

二、萧良有仕历考

萧良有祖籍庐陵素有“江南望郡”“文章节义之邦”的美称,这里文化发达,文风兴盛。萧良有家族虽然自曾祖辈时已经迁往汉阳,但庐陵的地域风尚在萧氏家族一直传承。萧良有五岁习《周易》,十一岁为郡诸生,十五岁乡试中举。后数次考试不第,志在得元。与其弟萧良誉游学南监,追随名师,潜心制义。萧良有在都会游学十五年,期间结识祭酒许文穆、翰林院修撰焦鋐、光禄大夫邹观光、主事刘廷兰等人。萧良有文采斐然、才识过人,一时名噪都会。万历八年(1580),三十岁的萧良有参加庚辰会试夺得会元,殿试廷对第二,居张懋修榜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萧良有的仕历在《苍霞余草·萧公墓志铭》有相关记载:

久之,以《春秋》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丁母忧,服除,补故官,以《会典》劳晋修撰,充经筵讲官,丙戌分考礼闱。戊子典浙试。巳丑再分考礼闱,管理诰敕。久之,晋中允管理司业事,再晋洗马,充日讲官。寻以谕德兼侍讲与纂章,奏以庶子兼侍读,典顺天,甲午试。明年遂领国子监祭酒。[1]608

萧良有的第一个职位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因纂修《会典》有功,于万历十二年(1584)晋升为翰林院修撰,从六品。主要负责为掌修国史、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等事。萧良有任翰林院修撰时恪尽职守,识才爱才。他多次任乡试主考官,选拔贤俊达数百之众,其中孙承宗、朱国祯、孙慎行、陈道亨、张辅之等人以文行著称。萧良有为人谨饬,温厚有儒者之风,深得万历皇帝赏识,在三年内得到两次提拔。据《康熙汉阳府志》载:

辛卯(1591),升中允,管司业事。壬辰(1592)八月,进洗马,充日讲官。癸巳(1593),迁谕德,兼侍读,编纂奏章”。[5]242

两年后万历皇帝再拔萧良有为国子监祭酒,从四品。万历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国本之争”。万历皇帝不喜欢由宫女所生的长子朱常洛,而有意立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为太子,当时朝廷官员发生重大分歧,形成了支持朱常洛和支持朱常洵的两个派别,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萧良有依从古制,坚决主张册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万历二十一年(1593),时任首辅王锡爵不顾群臣反对,顺从了万历皇帝提出的“三王并封”谕旨,拟旨布告天下。萧良有不顾个人安危坚持进谏,以《会典》条例力诤时任首辅王锡爵,称王锡爵不顾国本同意万历皇帝“三王并封”的乃谀君之举,又联合词林众人坚持力诤。最后王锡爵向皇帝上疏自劾,请求罢免。万历皇帝最后也迫于群臣压力放弃了“三王并封”想法。萧良有在职时对时政多有指摘,招致朝廷部分大臣的不满,万历二十三年(1595)萧良有被给事中叶继美弹劾越职言事,有侵六部之权。明朝晚期,党争激烈,厌倦了官场斗争的萧良有上诏乞归,万历皇帝批准萧良有回原籍,次年萧良有致仕归乡,自是不复诏。萧良有自万历八年(1580) 入翰林院编修到万历二十四年(1596) 年致仕归乡,在职共十五年。他为人温厚谨饬,性接大夫,深得同僚的赞赏,正如叶向高所说:“良有在史局十五年,益负公辅之望,自阁部卿寺以至台省,凡关国家大计,靡不咨询良有者”[1]669。

三、萧良有交友考

万历八年(1580),萧良有以榜眼入翰林院编修,走上仕途之后的他开始与当时名臣张居正、申时行、许国等人来往,并与著名文人屠隆、龙膺、叶向高、顾宪成等人交往密切,建立了比较深厚的友谊。

张居正是明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任内阁首辅。张居正又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万历皇帝对他十分敬重。万历八年(1580),张居正长子张懋修与萧良有同场竞技。殿试廷对时,萧良有凭借着对“刚”与“柔”、“权”与“本”的独到见解深得万历皇帝赏识。但当时张居正当权,宦官冯保为了讨好张居正有意把状元头衔留给张懋修。万历皇帝为了报答师恩,默许了这种行为。据王世贞《弇山堂别集》 (卷八十三) 载:

(万历)八年庚辰,命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申时行,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余有丁主会试,取中萧良有等三百人。……廷试,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张四维俱以字入试请回避,不许。赐张懋修、萧良有、王廷撰及第,懋修有兄敬修、良有弟良誉、廷撰弟廷谕同榜进士。或云首辅戏之也。[8]

可知,张懋修之所以能考中状元是因为张居正的缘故。万历皇帝为了报答师恩有意提拔张懋修为状元,萧良有只得屈居第二。张居正颇爱萧良有之才而内心愧疚,曾多次有意拉拢萧良有,但都被萧良有婉言拒绝。萧良有与同榜进士的顾宪成、魏允中交游,以名节相期许,其做法遭到张居正的侧目。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病逝,不久后御史雷士帧等人联名弹劾张居正秉政弄权。万历皇帝听从言官的意见,下令抄张居正家,削其官秩,以罪状示天下,其家属或被饿死或被流放。一时朝野上下声讨张居正之声不绝于耳,唯萧良有一人力独驰异议:“江陵非奸相也,稍持权而骄耳。今既反其秕政,收其废贤,足矣。奈何复令圣主有辱大臣老母僝子哉?”[5]242萧良有不计前嫌,对张居正做出公正的评价。大臣许国认为萧良有说得极是,上疏皇帝主张停止对张居正的清算。

萧良有端正允明,德才双馨,因此与其交友的名士甚多。叶向高,字进卿,福建福州府福清(今福建福清)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辅臣。叶向高与萧良有同在国雍为僚,相得甚欢,曾与萧良有一起合刻过《新唐书》225卷。叶向高对萧良有的人品和学识十分推崇,盛赞其“以文章识量重于词林”[1]667。

萧良有与“末五子”屠隆、李维桢、魏允中等人交往密切。屠隆,浙江鄞县人,戏曲造诣很高,代表作品有《彩毫记》 《栖真馆集》。屠隆与萧良有同在朝为官,其为人清正廉洁,关心民瘼但性格狂放,表现出晚明文艺思潮中特有的“狂狷”精神。万历十二年(1584) 屠隆蒙受诬陷,官籍被削。萧良有得知后深感不平,致信慰其被污,直述万历皇帝屠隆被罢官致使举国不平,公论沸起。屠隆与萧良有交情甚厚,私下经常书信往来,诗文唱和。万历十六(1588)年,萧良有任浙江乡试主考官,典试浙江。此时已经罢官回乡的屠隆听说友人到来欣喜不已,即致信萧良有前来西湖游玩,在《与萧以占太史》中载:

李参军回,辱足下寓书捐俸。故情不替,昔义弥敦。将为南国之游,遂订西湖之约。此时,芙蓉靓妆,湖水净绿。衔杯刺榜,何物不佳。乃道民禅寂已久,也性益成,贫家瓜曼豆棚,碧苔黄叶,犬声虫语,事事罥人。……赋得拙诗六张,聊当握手。西瞻秦望,神与波驰。龙伯贞亦念足下甚,每件相共口足下不能休。此君楚有道孤高士也。[9]336

屠隆同萧良有既是官场同僚,也是文章挚友。屠隆致信萧良有订下西湖之约,一为故友相聚,以叙当年遭诬罢官萧良有的慰藉之情;二为探讨诗文。萧良有公务在身,未能如约,屠隆非但没有埋怨反而作组诗盛赞萧良有的才华和人品,《屠隆集》载:

《寄萧以占太史是校士越中书来订西湖之约不赴》

向来词赋借山川,才子胸中五色烟。

云梦彩毫吞八九,钱塘强弩射三千。

鸟飞葭菼天如镜,客倚芙蓉秋满船。

定踏西泠桥畔月,一杯何处唤逋仙。[9]127屠隆在诗中盛赞萧良有文章词赋,一句“定踏西泠桥畔月,一杯何处唤逋仙”,通过想象与友人畅饮赏月的情景,将二人的情谊表现得淋漓尽致。

萧良有与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戏剧家龙膺也私交深厚。龙膺与萧良有同年进士,后官至太常寺正卿。在官场上两人相互搀扶,私底下经常诗歌唱和。万历二十年(1592),龙膺因朝廷日益淫靡腐败,以《谏宫女疏》力谏万历皇帝,对当时朝廷弊端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万历皇帝勃然大怒,意欲治龙膺死罪。幸得申时文和萧良有的极力相救才得以幸免,《龙膺集·与萧以占太史》载:

第膺之负知己,而被罪以谪也。俯仰得罪于长安贵人,然不即至屏黜,而犹挂名仕籍者,则仗余庇耳。且闻相君首公申救甚力,世皆欲杀吾,独怜才仅仅见此。[10]421

龙膺视萧良有为知己,以兄弟相称。致仕回乡之后,仍与萧良有保持频繁的书信往来。萧良有在得知龙膺父亲逝世之后曾致信悼唁,并求其文稿以刊。龙膺也怀感知遇恩情,《龙膺集·答萧汉冲太史》载:

辱不遗旧,将命远临,俨然垂吊,哀辞累累,长跽而诵之几筵。文以情深,义由哀笃。即伯牙之弦绝钟子,季札之剑许徐君,二丈心期,蔑以加矣!岂惟上自母兄,下及宗党,咸知感佩,先灵不昧,亦当衔德九原,不肖抱痛四奔,以五月抵庐,呕心毁骨,暑病交侵。伏枕月余,时方强起,闻二丈亦以哀毁成疾,茹荼万苦,两地同之。然律以显扬,二丈实已无忝。乃不肖弟既不赡,名复不杨,其何以释终天之憾乎![10]439

晚年萧良有、萧良誉兄弟病重,龙膺与萧良有兄弟保持着密切的书信往来慰问病情。萧良有致仕归乡后,萧良誉也辞去河南布政司一职,归乡侍奉其父萧逵。时萧逵已八旬,萧逵去世后,萧良有和萧良誉伤悲过度病倒,于万历三十年相继离世。远在广陵的龙膺闻此消息悲痛欲绝,在其所作的《祭萧以占太史》一文中深切地表示了两人的情谊:

膺父子兄弟,莫逆相亲。父如孔李,谊比雷陈,余左仕路,蹩躠风尘。两公友爱,音问弥勒。即今郎潜,渐及垂老。纵出何裨,徒伤夙抱。梁栋先催,河山遂邈。畴惬素心,谁赏缋藻。呜呼!哲人往矣,仪刑不忘。未竟之业,长发其详。云霄绳武,金玉章玉。鸣珂称里,通德命乡。不朽者名,不足者齿。昌后有德,继志有子。束以生刍,絮之芳醴。二灵在天,庶几鉴只![10]270

四、结语

萧良有出生荆楚汉阳,进士后一直在京为官,任职期间多次参与修编国史,关心国事,是明代中晚期颇有政绩的政治家。此外,萧良有还是一个出色的教育家,常年从事与教育相关的职业,仕至国子监祭酒,其编写的《龙文鞭影》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庐陵汉阳万历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美丽庐陵
庐陵某者
“堆花杯”庐陵诗词学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诗的对比(外一篇)——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赞庐陵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孝感汽车试验场获交通部认可汉阳所业务不断延伸
业务再延伸,汉阳所获神龙公司实验室认证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