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个孩子都是诗人,你却怪他写不好作文

2019-03-15

海外星云 2019年2期
关键词:瑞拉鱼缸金鱼

前段時间,一首叫做《挑妈妈》的诗感动了无数家长。这首诗的作者“朱尔”,只有八岁。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想想我八岁的时候只想着看动画玩泥巴,这代小学生却已经神仙写诗,散发着浪漫气息了。讲真,我不是气他们写得好,我是气他们年纪这么小就写得这么好。

拿塑料袋对着电风扇吹得鼓鼓的,然后把开口扎起来,对着我说:妈妈你看,我捉到风了。

@_知鱼_(新浪微博)

大家一起吃蛋糕。姐姐说:真好吃!嘴里感觉有云在飘!妹妹说:真美味!感觉没有翅膀也能飞!

@越来越媛的老女孩(新浪微博)

之前在幼儿园工作, 有一次三岁的小女孩Bella画了一幅画,我问Bella,“你画的什么呀?”她声音甜甜软软的说:这是我家的水龙头,水滴滴答答,我把它拧紧了,它还在掉眼泪。

@早行之客(知乎)

现如今,写文案已经比不过小学生了……你看下面这些:这位想要回到地面就必须做一件伤心事的小朋友,是因为“人间不值得”吗?爷爷的皱纹,大海的波纹,这位朋友的脑洞很是清奇啊。论如何正确的表述我哭我有理……黑夜是幕布,灯烫了一个洞,有灵性哇!

你是不是也被孩子们的这些诗所打动了呢?他们把平淡无奇的内容,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充满真诚和不加矫饰的表达啊。

我们都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但是一到了应试教育里,老师和家长却不再喜欢的孩子天马行空,反而一味着急孩子为什么就写不好作文,为什么一写作文就没话说?

把语文课定位为工具课,写作文就变成了技巧性的练习

不可否认,目前的应试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①没有人教育孩子如何读书。老师们总想塞给孩子知识,布置作业最常见的一句话是“背诵全文”,并没有启发心智;②语文老师只在固定范畴内讲授课文。比如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段落的大意是什么;③应试作文,主题和框架固定化,充满了功利性,老师会说,这个地方这样写就是你的得分点。

想到几年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说的是中美老师怎么讲《灰姑娘》。

中国老师的流程:

①这是格林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

②作者是谁?生平事迹如何?

③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意义是什么?

④这句话是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美国老师的问题:

①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德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番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引申出孩子要做守时的人,不然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②虽然辛德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为什么这么说?(引申出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帮助。)

③为什么辛德瑞拉被后母和姐姐虐待还一直乐观生活?(引申出你要爱自己。别人不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为自己创造机会。)

④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午夜12点后所有东西都要变回原样,但是辛德瑞拉的水晶鞋没变回去。)

说实话,我是看到这篇文章之后,才发现水晶鞋没有变回去的这个错误!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前一种讲授方式让学生没有任何方向感,干巴巴的问题那么多,孩子想到的是,我得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东西来填满答案?后一种反而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当下的实际,和自己的生活进行联系。

著名学者钱理群曾评价,“把语文课定位为工具课的主张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弊端来。这种主张把人文教育排除在语文之外,使语文变成了一门技术性的课程。”

应该教给孩子什么样的思考和表达?

保守的教学模式,导致了一个本应该被重视的问题长久地被忽视了,那就是:在现代社会里,需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样的思考和表达?

先来看儿童文学作家雪野老师分享的三个故事。

两条金鱼的故事

我曾在某个幼儿园上过一堂课。我在讲台上放了一个鱼缸,灌入八分水,放进去一条大红色的金鱼。20个孩子围上来,瞪大了眼睛,七嘴八舌地说:“鱼儿跑得这么快,你头晕不晕啊?鱼儿你睡觉也不闭眼睛,是在找梦吗?”

等他们说完了心中的惊奇时,我又往鱼缸里放进了一条黑金鱼,两条金鱼在鱼缸里碰了一下头,慢慢地沉到了缸底。这时候,一个可爱的男生说了一句话,让在场所有的人都笑了。

他说,“黑金鱼对红金鱼说,‘亲爱的,我终于找到你了。”

我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这么想?他说,每天爸爸起床后,都会在妈妈的额头上亲一下。因为这个家里每个早晨都会上演的情景,当这个孩子看到鱼缸里的那两条金鱼碰了一下额头后悄悄潜入水底时,这个四岁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被唤醒了,所以他说出了这样一句别有诗意的话。

一只苍蝇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福建厦门一群一年级的孩子身上。

我给孩子们描摹了这样一幅场景:一只蚂蚁往前爬,他爬呀爬,碰到了一只苍蝇坐在路当中,蚂蚁爬过去绕了三圈后回来了。我问孩子们,蚂蚁绕圈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呢?

一年级的孩子是这样回答的:“蚂蚁在想,哦,是一只苍蝇啊。绕了一圈后发现,咦?他两条后腿黑乎乎的。绕了第二圈,又发现它中间两条腿也是黑乎乎的。绕了第三圈抬头一看,哇!前面两条腿还是黑乎乎的。难怪你找不到朋友,我回家去打一桶水,把你的六条腿洗干净,然后我来做你的朋友吧!”如此奇妙的表达就这样自然地发生了。

一年级孩子的写作训练理应借助这样的情景进行。他们观察仔细,想象奇特,不过有时羞于表达,而一旦他们愿意表达,你会发现他们的语言既发自内心,又入情入理。

另一只蚂蚁的故事

最后是一个三年级孩子的故事。

我还是描摹了一个场景,这次是一只蚂蚁和一朵花的故事:有一朵高高的花朵,蚂蚁从下边慢慢地往上爬、爬、爬,一直爬到了花的顶端,站在“花顶”,蚂蚁在看什么?想什么?还会说什么呢?

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蚂蚁是个歌手,那朵花是一个舞台,蚂蚁在开个人演唱会呢!蚂蚁是个大将军,他在训练他脚下成千上万的将士,明天要出征……这些相象都很精彩,但算不上奇特。

这时我发现,在会场后排右侧的角落里,有个孩子一直站在那里举着手。我问他,你觉得蚂蚁在干吗?他说,蚂蚁要跳楼。全场哄笑。我问,为什么会想到蚂蚁要跳楼?他说,昨天晚上邻居家的叔叔炒股赔了30多万,讨债的把他家门都堵上了,他就爬上了楼顶要跳楼。我又问孩子结果怎么样?消防员叔叔用云梯把他救下来了。

我说好,把那个叔叔换成蚂蚁,把救下来的故事省略掉,再重新说一遍。“蚂蚁炒股亏惨了,爬上高高的花朵房子要跳楼。”这就是一首经典的儿童诗,折射出当下社会的灰暗面。

所以,你看,真正的写作,每一次都是孩子在用自己的认知表达自己的情感。

小孩子是怎样认知和感受生活的呢?他们看到洗发水的泡沫会说好香啊好想吃掉它;他们相信世界上有一种“呜呼呜呼“的怪物,偷偷吃掉了自己的棒棒糖。

其实,孩子不是没有话说,只是大多数时候,他们没有把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老师和家长要做的不是给他们条条框框的写作规范和技巧,而是引导他们表达自己想要倾诉的欲望,帮助他们理解生活本身的那些细腻感悟。

让孩子“发明”(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写作是思考和表达,不要让技巧遮蔽住它们。全国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文,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生命成长。

①作文真的不只是“写”的事,更是“思考”的事、“体验”的事、“探索”的事、“发现”的事、“成长”的事!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换个角度就大不一样。就像前面雪野老师讲的蚂蚁的故事,源头其实成人炒股失败闹自杀。

说实话这种社会新闻并不少见,孩子可能也经常听说,但是有多少老师和家长会引导孩子把真实的人替换成蚂蚁呢?就是这种简单的转换,故事从社会新闻变成了对社会生活的映射,寓意十足。

②孩子一到写作文就没话说,就是因为他们的常态生活并没有被激活、开掘、擦亮。

如果可以,也请家长尽可能的在孩子的幼儿期,也就是六周岁之前,尽量采用亲子阅读的方式让孩子多进行口头创作,而少些笔头的寫作训练。

③不要跟孩子说道理,包括写作方法、写作理论都不要给孩子说,请用活生生的例子演绎给孩子看。孩子自己在生活,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会对生活和社会进行观摩。当孩子的心跟现实世界中的某个场景对接上,相关的经验自然会被唤醒。

④想要找回那颗尚未蒙尘的童心和诗性,首先得找回我们的耐心。这种耐心大概是,当孩子想要观察蚂蚁的时候,家长不是急于打断而是和他一起蹲下来分享看法;当孩子自己编故事的时候,家长不是指责你这样不对,而是问一句后来怎么了。

说回正题,其实没必要要求每个孩子都会写诗,但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让孩子感知、体察、享受生活,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微信公众号:阅读第一)(编辑/紫苏)

猜你喜欢

瑞拉鱼缸金鱼
清洗鱼缸
翡翠面具④
小金鱼
小金鱼
鱼与鱼缸
冰立方鱼缸
巧移鱼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