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一站式”治疗的应用

2019-03-15李梁赵得银于智勇张雷裴轶飞包俊敏

安徽医药 2019年7期
关键词:一站式抗凝溶栓

李梁,赵得银,于智勇,张雷,裴轶飞,包俊敏

作者单位:1宿州市立医院血管外科,安徽 宿州 234000;2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上海 200000

深静脉血栓好发于下肢,栓子脱落后可引起肺动脉栓塞,因此临床上应予以积极有效地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根据血栓所在部位、病程和病理分类而有所不同(如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形成等)。根据发病时间分为三期:急性期(7 d以内)、亚急性期(8~30 d)、慢性期(30 d以后)。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和传统抗凝治疗(包括静脉抗凝和口服抗凝药物),但经上述治疗后仍有近50%病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血栓后综合征[1],同时因治疗、卧床时间长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部分病人常需中途暂停治疗或放弃治疗。针对上述问题,上海长海医院采用“一站式”治疗方案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一站式”治疗指:病人一次性完成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吸栓、台上快速溶栓、支架成形、滤器回收等一系列治疗,减少二次或多次手术干预,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CDT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节省医疗资源。本研究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期间,上海长海医院采用“一站式”方法治疗的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进行剖析,阐述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一站式”治疗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长海医院应用AngioJet (波士顿科技,美国)血栓抽吸术+术中溶栓成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8例,男性 17 例,女性 11 例,年龄范围为 38~74岁,年龄为(49±17)岁,发病时间为(5.3±2.8)d,左下肢24例,右下肢4例;其中髂股静脉血栓形成7 例、全下肢深静脉及肌肉静脉丛内均有血栓者21 例。临床表现为:患侧下肢肿胀(呈非凹陷性水肿、张力高)、疼痛(除局部疼痛、压痛外,常伴有整个肢体下垂不适和胀痛)、浅静脉曲张、全身反应(包括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升高)。排除标准:膝下DVT、造影剂过敏、溶栓药物使用禁忌、中-重度贫血、无随访信息等。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病人及近亲属均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⑴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明确血栓的部位和范围。(2)临时性滤器(可回收)置入:术前可疑肺动脉栓塞、深静脉顺行造影提示患侧髂静脉狭窄、患侧髂静脉内见漂浮血栓、下腔静脉内见漂浮血栓。(3)吸栓治疗:腘静脉穿刺或健侧穿刺股静脉翻山,置入AngioJet吸栓导管到达血栓部位后以1~2 mm/s的速度进行吸栓[肝素50 mg+0.9%氯化钠(NS)500 mL],在吸栓完成后造影,如果见有血栓残留,可予以25万U尿激酶+0.9% NS 100 mL经导管喷入血栓部位,等待30 min后再次予以吸栓,术中尿激酶剂量控制在25万U~50万U,既保证局部药物浓度,又可避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术中视造影情况,亦可反复多次吸栓。术中2例(连续两次造影示吸栓无明显进展,残留血栓大于50%结束吸栓改CDT放置溶栓导管,根据血栓抽吸的效果和发病时间,置管溶栓 1~2 d,溶栓同时进行抗凝治疗(0.9%生理盐水60 mL+肝素50 mg泵入,每日3次,起始泵入速度7.5 mL/h,根据APTT监测值调整肝素的泵入速度),APTT维持在正常值3倍(120 s)左右。(4) 髂静脉腔内血管成形:术中造影如果见髂静脉狭窄(>50%)及盆腔侧枝仍大量开放,行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或(和)静脉内支架植入术;术中予以支架成形术9例,应用Wallstent支架(波士顿科技、美国),其中髂静脉8例,髂股静脉1例。(5)滤器回收:AngioJet吸栓和溶栓结束后即可取出。

1.3 治疗效果判定血栓清除效果分级[2]:最小清除(I级):血栓清除率≤50%或仅为侧支血管开放增加;部分清除(Ⅱ级):血栓清除率>50%~95%;血栓完全被清除(Ⅲ级):指血栓全部被清除或者血栓清除率95%以上,阻塞的深静脉血流恢复通畅,造影剂无滞留。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SPSS 16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术后情况术后1~2 d患侧肢体的肿胀、疼痛开始消退或者减轻。2例出现穿刺点周围少量皮下瘀斑,未进行特殊处理。13 例出现血红蛋白尿,经水化和碱化尿液 1 d 内消失。术后无肺栓塞和死亡病例,住院日(3.9±1.1)d,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费用平均约23 000元。

2.2 出院治疗效果判定Ⅰ级溶解 2 例,Ⅱ级 溶解10 例,Ⅲ级溶解16例。术后6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年复查一次,随访13~30 个月。彩超及顺行造影检查提示:深静脉通畅26例,2例再狭窄病人中包括1例下肢深静脉再次血栓形成,1例髂静脉支架成形术后闭塞。2例病人发展为中度PTS,主要表现为活动后肢体沉重感、肿胀不适。

3 讨论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治疗是为了改善下肢循环、保护静脉瓣膜功能、防止肺动脉栓塞及预防远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由本文筛选病例的治疗过程及结果可以看出,“一站式”是一次性完成造影、滤器置入、吸栓、溶栓、支架成形等一系列治疗,具有治疗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良好的优点。值得提出的是,AngioJet抽吸术在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同时拥有吸栓和溶栓两种模式。当AngioJet导管到达血栓部位吸栓时,速度应控制在1~2 mm/s,避免速度过快致血栓清除不彻底;时间控制在480 s以内,避免时间过长致血液流失过多。同时术中根据吸栓后造影情况,还可予以台上快速溶栓治疗或反复多次吸栓。AngioJet 流体力学血栓清除系统是目前已知较为有效的血栓抽吸装置,是流体力学机械血栓抽吸设备,其运用了伯努利原理[3],快速有效地清除血栓,保留瓣膜功能[4-5],改善病人的预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抽吸率较Trellis装置高20%左右[6]。

传统CDT在治疗过程中,存在溶栓时间长、溶栓药物剂量大、多次手术干预、暴露X射线时间长、部分病人不能耐受长时间卧床、溶栓导管意外拔管、堵管、穿刺点出血等情况,同时在溶栓过程中出现 (1)血浆纤维蛋白原<1 g/L;(2)前后两次静脉造影血栓较前无明显溶解;(3)出现穿刺点出血、皮肤黏膜出血、血尿、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时,常需终止溶栓治疗进而影响治疗效果。但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快地清除血栓、降低局部应用尿激酶的剂量,还可以降低血栓清除及全部治疗所需的时间[7]。AngioJet是局部溶栓,既保证局部药物浓度,又不会产生全身溶栓所导致严重出血等副作用,因此亦适用于全身溶栓禁忌的病人,比CDT适用范围广[8]。有研究报道CDT溶栓时间为8~87 h[9],国际上多项研究显示PMT溶栓时间(2.7~48 h)明显低于CDT溶栓时间[10-13]。Hilhman等[14]报道接受CDT治疗的病人中,发生大出血的病人为11%,出现肺梗死1%,出现颅内出血少于l%,穿刺点出血是最主要的并发症,AngioJet未见相关并发症的报道。

需要注意的是,AngioJet在血栓清除过程中,部分病人经血栓抽吸后仍需要经导管喷注尿激酶溶栓,因血栓负荷量较大时导管常需在血管内反复抽吸[15-16],对红细胞有一定破坏作用及导致部分血液的丢失[17];红细胞破碎导致血红蛋白尿,进而使肾功能得到影响,血液的丢失可导致贫血。因此,肾功能不全者和严重贫血者慎用。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加强水化和碱化尿液,病人血红蛋白尿常可以在术后 1~2 d 消失[18]。

虽然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后仍应重视正规的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100 U/kg体质量皮下注射,3 d后改口服维生素 K 拮抗剂华法林,根据凝血功能INR(在 2~3之间)监测值调整华法林的剂量。对于危险因素不明的初发 DVT 病人,应用维生素 K 拮抗剂或者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的时间为 6~12 个月甚至更长,同时注意进一步检查病因;伴有恶性肿瘤并且首次发生 DVT 的病人,应用低分子肝素 3~6 个月,以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临床上一些反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易栓症的病人,建议其终身口服抗凝药,服药期间注意出血的风险及凝血功能监测,亦不可忽视 DVT 病因的检查和治疗;对于术中植入髂静脉支架的病人,建议抗凝治疗的时间≥ 6个月。出院后续治疗:术后所有病人穿及膝弹力袜(踝部压力为20~30 mmHg),至少2 年[19]。

综上所述,本文为病例系列报道,缺乏临床对照,因此论证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进一步验证。但我们经过充分分析病人临床治疗过程及结果,结合临床治疗经验,及充分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得出AngioJet血栓抽吸术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一站式”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且具有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猜你喜欢

一站式抗凝溶栓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