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商务街区空间形态特征研究
——以成都市大源商务区为例

2019-03-14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观察点尺度广场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街区的空间逻辑

城市的肌理由三种体系交织:具有移动和服务的双重功能的道路系统;建立了土地权属,表现出和人与公共的动机的地块系统,以及容纳各种行为的建筑系统。[1]街区是城市尺度和肌理下的基本单元:外部通过道路和其他街区联系,内部由建筑和公共空间各元素交织,内外成为一个整体。[2]

以人体为参照,不同尺度的空间知觉方式也不同,分为地理(geographical)、环境(environment)、街景(vista)和图形(figural)和空间。[3]对于街区空间的理解也有街区环境、街景空间和街区图形空间。

二、大源商务街区的构成环境

大源商务区属于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位于绕城高速以南,天府大道西侧,距市中心12km,主城边缘6km。区域内沿着多条平行街道线性展开城市功能,核心区重点发展商务、科技和创新产业,具有高密和集约的土地利用模式,外围配备居住、商业、学校等多种功能。核心商务区集聚了区域内最小尺度的多种街区形态,将以天府大道到剑南大道以及天府二街到四街内的部分街区为例进行街区空间的特征研究。

大源商务区的道路具有多级形态,一级干道宽度为30—70m,间距为1km左右,构成了公共交通的基本网格,保证快速便捷的车行、公交和轨道交通,同时按天府一街、二街、三街、五街,将区域分为了三个部分;次一级宽10m—20m,满足主干道分流的车行,道路间距为500m左右,为五分钟的步行以及两个街区的距离;间距150m—250m的道路确定了不同性质地块的尺度,并保证了地块的独立权属由其边界建立。

道路网构成了流动和联系的骨架,与城市景观构成了街区的环境,地块是街区建筑形态的载体,建筑平面和立面构成了图形空间,街景空间依赖于建筑和环境空间而存在,从而交织为一个完整的可识别街区空间。

三、建筑及其外部空间

(一)图形空间——建筑立面和平面

表1 各街区基本信息

图2平立面图底关系

高密、集约的土地利用模式在商务片区建筑上表现为竖向形态的突出,同时街区尺度随建筑间距和建筑底面的增大而扩大;建筑功能的单一也形成了垂直上形态和结构的标准化。立面之间互相独立、分离,没有活动联系。[4]建筑内人的工作和居住平面只有垂直的交通联系,而公共空间的垂直服务距离有限,人际活动和交流需要转向具有水平流动性的地面空间。而以多层为主的园区保证了充足的公共空间,同时边缘绿化比分散的商务区贴合性更强,连续性和完整性也更好,但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二)建筑外部空间

图3 最少观察点

建筑及其环境的设计使地块演化为可识别的街区。对街区的感知可以通过各图形空间来拼接出“街景空间”。这些图形空间通过不同的观察点来获取,以尺度、形态和开放程度三个变量来看:1、2街区尺度相当,均为建筑集中型,观察位置和数量不同;3、4均为两个相邻地块,建筑布局差异大,观察点的分布也明显不同;5、2均为内向围合,观察点相似,但有不同的开放和多样性程度;6、7为园区,同时具备开放和内向两种特征。

建筑平面的集中使得外部空间多为广场,一方面与建筑尺度匹配,能够容纳使用人群,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多种景观元素,形成城市服务和联系的多层次开放空间,包含商业、服务界面,绿化以及步行空间三个层次。园区在街区尺度和建筑密度上与城市综合体差异很大,建筑的外部空间也明显不同。

1.开放型广场

图4 开放型广场

大源国际中心具有住宅、办公与商业多种用途。倒圆角矩形建筑与场地形态统一。广场边长为20m—50m,宽高比为1/5—1/2。通过贴合建筑、下沉、突出绿岛的绿化将两个地块的步行空间组织成有不同尺度、景观形态的串联广场,流动性较好。与城市道路通过绿植、高差处理两层步行空间过渡。

新希望国际由A、B甲级写字楼和C座商务楼组成。A、C座为绿化环绕,A座北侧为地铁口,人流量大,西侧步行空间和地下车库出入口并列,比较拥挤,底部商业也受到一定遮挡。B座东面为商业,东广场约为40m×70m,宽高比为1/2.5,位于路口处:绿植分出圆形和矩形广场,树池兼作休息空间。广场服务于底层银行以及商店,同时将人引向二层广场,再进入内部商业空间,开放性较好。西广场主要用于停放非机动车。

2.内向型广场

图5 内向型广场

希顿国际广场由五星级酒店、超甲级精装写字楼,共三幢165.8米的超高层建筑组成。从地块拐角进入三幢建筑之间的折角空间,透过最高平台可以看到城市远景,展现了不同高度的开放视野。但是建筑的形态、功能单一以及景观的缺乏使得这个空间比较单调。入口没有很强的引导性,宽高比为1/8,空间高窄,与地面有10米的高差,属于内向型的开放广场。

福年广场是集写字楼、公寓、零售商业及精品酒店于一体的商务综合体。三面建筑围合出广场空间,约为30m×60m,宽高比为1/2.5—1/5。东面和北面由通道进入内部,西临城市道路,用绿化作为分隔,通过斜坡和踏步连接人行道。高差使内部受道路干扰很小,广场围合性好,高宽比虽然达1/5,但广场内的绿植、水景尺度人性化,结合紧邻商业的檐下空间,弱化了建筑高度,形成适宜了的休闲活动空间。

3.园区空间

图6 园区建筑与道路

园区的地块尺度大,建筑布局统一。相较于城市综合体,园区的建筑密度低,开放空间大,空间开阔,但是出入口的位置相对不是很自由,也使得园区的整体性较强,主要表现为内部流线和建筑的统一:道路通过环状包围以及中心、轴线约束等相互联系;从建筑形态到公共空间都具有强烈的秩序;外围的绿化加强了园区的围合感。但软件园通直的视野和整齐的建筑表现出均质和线性的特点,缺乏视觉多样性。

四、街区空间的结构特征

(一)街区内部

图7 街区内部道路

街区内部空间的开放和活动与步行结构相关:

1.公共空间渗透到街区内部将分散的建筑组织成一个整体,如3、6、7。而集中的建筑形态1、4将公共空间排斥在外部,消极联系;2.积极、开放的街区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到达内部,且具有多层结构,如3、5,相比之下2的连接和中心分离,无实质性的内外联结;3.街区边缘被视为空地、建筑功能单一、建筑形态缺乏参照条件,形成了1、4这样的简化结构:绿化、建筑外围以及建筑。街区只是容纳建筑物和功能,没有有机的形态组织;4.园区道路紧密结合了建筑和公共空间,无论是建筑内的视野还是公共活动,都依赖于内部空间,与外部互动很弱,内部空间的多样性更为重要。

(二)街区和街区

图8 街区与街区的联结

将观察点分为直接和间接联系,显示了街区内部以及街区之间的联结特点:

1.中心点使内外相连,没有中心点的内部无法形成交织。如1、4的观察点位于边角,联系很弱;2.相邻街区之间至少有两组联系点,街区外围点越多,穿过道路进入其他街区的选择越多,街区间的联系越紧密。这些点位于建筑之间的空间,和建筑群的开放程度相关;3.相邻地块在统一的规划和设计下结构更完整协调。如3的两个地块,中间道路没有将其隔断,而是在多组交叉网格下形成一个完整的街区。而4的建筑之间相互独立,没有交织结构;4.园区的尺度较大,内部整体性强,观察点具有相似性;观察点范围只能覆盖内部,加上外围绿化等边界,街区与街区的存在感较弱。

五、结论

通过街区的环境、图形和街景空间的分析,可以看到大源商务区在形态以及功能上表现出均质性,道路呈网格状结构,地块由道路划分而成;街区因为独立权属或尺度较大,道路景观单独于街区成为一个系统,街区和城市道路、以及街区之间缺乏感知上的连续性;街区建筑和景观设计的简化,使得多层次的城市服务和交流空间成为一种边缘形式,没有在街区内外得到延续。

高密、集约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城市现状,城市生活功能的缺失在发展中会得到补充,但是结构上导致的断层则会持续存在。通过街区空间的多层次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尺度的街区有不同的需求和组织形式,同样的城市功能可以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街区,应将街区放入街区环境来考虑多样性、连续性、开放性等问题,并针对街区的特点做建筑、视线、空间以及景观等的设计。

猜你喜欢

观察点尺度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我省4家农民合作社被列为部级观察点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在广场上玩
宇宙的尺度
清明节期间全国祭扫民众达1338.7万人次
广场上的大钟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9
博士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