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瘤源流考

2019-03-14姜德友和鹏飞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心法肉瘤气血

姜德友,和鹏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肉瘤是发于皮里膜外,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1]。肉瘤之名始见于《针灸甲乙经》[2],历代医家对本病诊断要点明确,论治十分丰富。现从病名、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治疗等方面,对历代医书中有关肉瘤的论述进行梳理,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 病名

历代医家对本病命名的论述可大体归为2类。

1.1 以病因病机命名 《灵枢·刺节真邪》曰:“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3]认为邪气结聚于肉,与宗气相搏,稽留不散,不发热者,为肉疽。此处肉疽病机为无热,应属当代良性肉瘤。梁代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曰:“铜器盖食,汗出落食中,食之发疮、肉疽。”认为饮食受污,食后发病为肉疽。《景岳全书》中亦提到:“脾统血而主肉……若郁结伤脾,肌肉消薄,外邪所搏而为肿者……名曰肉瘤。”[4]其认为脾脏被伤,肌肉因而瘦削,外邪乘虚入侵于肉,而发肿为肉瘤。明代诸多医家对此均有共识,如陈实功《外科正宗》云:“脾主肌肉,郁结伤脾,肌肉消薄,土气不行,逆于肉里而为肿曰肉瘤。”[5]246此外,明代薛铠《保婴撮要》云:“脾主肉,脾为肉瘤。”[6]其认为肉瘤发病,多责之于脾。

1.2 以病症特点命名 《景岳全书》载:“自肌肉肿起,按之实软,名曰肉瘤。”[4]其认为肉瘤病位在肌肉,质地实软。明代丁凤《医方集宜》云:“瘤者随气瘤注,初如梅李,皮嫩而光,渐如杯大是也。”[7]明代《证治准绳·疡医》对本病症状描述较详尽,其曰:“其自肌肉肿起,按之实软,名曰肉瘤。颧骨内卒然而痛,经宿而痛甚,寒热大作……肉疽也。六瘤者,随气凝结皮肤之中,忽然肿起,状如梅李,皮软而光,渐如杯卵。”申斗垣《外科启玄》云:“凡肉瘤初生如栗如桃,久则如馒头大,其根皆阔大,不疼不痒,不红不溃,不软不硬,不冷不热,日渐增加。”[8]认为肉瘤不见寒热痛痒,逐渐肿大,发于肌肉,因而得名。《针灸逢源》有云:“瘤者,留也……自肌肉肿起,按之实软,名曰肉瘤。”[9]255“聚而不散是为肉疽。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有常名也。”[9]259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云:“肉瘤者,自肌肉肿起,按之实软。”[10]均认为发于肌肉,结聚不散,病无常处,按之实软者为肉瘤。《疡医大全》又曰:“瘤者根小而身亦大也……肉瘤软如绵,硬似馒,皮色不变,不紧不宽,终年只似覆肝……瘤则随留所住,初如梅李之状,皮嫩而光,渐如杯卵者是也。”[11]95认为肉瘤属脾,皮色无明显变化,触之不软不硬,瘤体饱满且逐渐变大。《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言:“瘤证属阴,色白而漫肿,皮嫩而光亮,顶小而根大。”[12]认为瘤证属阴,顶小而根大。

2 病因病机

脾主肌肉,肉瘤的发病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脾主肌肉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脾阳及其生化的卫气来温分肉,脾化生的水谷精微和气血来濡养肌肉,并且依靠脾的运化功能升清降浊。因此,肉瘤发病主要责之于脾,其病因病机包括以下4个方面。

2.1 卫阳不足,感受外邪 《灵枢·刺节真邪》曰:“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13]认为这类肉瘤是病位较深,质地较硬,性质为阴寒凝滞的恶性肉瘤。卫阳不足,感受寒邪,寒热相搏,积聚不散而成肉瘤。另有《外科心法要诀》言:“瘤者,随气留住,故有是名也。多外因六邪,荣卫气血凝郁。”[12]339认为邪气留于身体局部,外感六淫,营卫不和,气血凝滞而发为瘤。

2.2 饮食不节,湿痰内生 梁代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曰:“铜器盖食,汗出落食中,食之发疮、肉疽。”认为饮食受污,食后发病。明代薛铠《保婴撮要》言:“脾主肉……脾为肉瘤……小儿患之,多因禀赋不足,乳母七情起居,饮食失调,致儿五脏不和,内火沸腾,血凝气滞也。”[6]认为幼儿患本病是因禀赋素虚,饮食不调所致,患儿体内气血不调,气血凝滞而发病。

2.3 情绪内伤,郁结伤脾 《外科正宗》曰:“脾主肌肉,郁结伤脾,肌肉消薄,土气不行,逆于肉里而为肿曰肉瘤。”[5]269认为脾五行属土,情志郁结伤脾,脾气不畅而发病。《疡医大全》载:“夫瘿瘤皆因气血凝滞,结而成之。瘤则喜怒所生。”[11]95《外科心法要诀》言:“瘤者……脾主肌肉,郁结伤脾,肌肉浅薄,土气不行,逆于肉里,致生肉瘿、肉瘤。”[12]339认为肉瘤发病主要责之于脾,与情志有关。《外科心法要诀》另有:“瘤者……内因七情,忧恚怒气,湿痰瘀滞山岚水气而成,皆不痛痒。”[12]339认为瘤内因情志过激,痰浊郁滞而成。七情郁结伤脾,致生痰瘀水气,病肉瘤。

2.4 气血不和,阳明郁火 《保婴撮要》曰:“夫瘤者留也。随气凝滞,脏腑受伤,气血不和所致。”[6]认为气机郁滞,脏腑气血不调,发病为瘤。《证治准绳·疡医》言:“此颧骨肉疽也。属上焦与阳明经郁火所致……是名颧疽。属阳明经积热所致。”《疡医大全》载:“颧骨肉疽……属上焦与阳明经郁火所致。”[11]83认为肉瘤因阳明郁火而发。

3 治疗

历代医家对于肉瘤论治方法多样,其治法可分为健脾益气、攻补兼施及外治法。

3.1 益气健脾 明清时期多位医家认为肉瘤主因脾气亏虚,正邪相搏而发,当用益气健脾法,缓缓图之。明代李梴《医学入门》载:“肉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14]清代《疡医大全》又曰:“肉瘤……治当理脾宽中……调理饮食为主。加味归脾汤主之。”[11]95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言:“肉瘤者……归脾汤、补中益气汤。”[10]而祁宏源在《外科心法要诀》中论述更为详尽,曰:“肉瘤,宜理脾宽中、疏通戊土、开郁行痰、调理饮食,加味归脾丸主之。”[12]339

3.2 攻补兼施 《备急千金要方》云:“陷肿散治二三十年瘿瘤肉瘤,……十年不瘥,致有漏溃,令人骨消肉尽,或坚或软或溃,令人惊悸,寤寐不安,身体瘈缩,愈而复发方。”[15]认为破阴散结之陷肿散可治肉瘤日久不愈或愈而复发。明代《医学入门》云:“瘿瘤……体实者,海藻散坚丸、海带丸;痰火盛者,舐掌散、神效开结散。此皆化痰行气破坚之剂,久虚者不可服……通用:初起者,十六味流气饮、单蜘蛛方;稍久者,蜡矾丸,常服自然缩小消磨。外敷南星膏。”[14]认为病邪初起正盛邪实者宜软坚散结,病久者难以速愈,以内服兼外敷法,缓图。清代陈士铎《洞天奥旨》言:“内托外消散,治肉瘤。盖湿热生耳。”[16]认为肉瘤属湿热为病,用内托外消散,托邪外出,软坚散邪。

3.3 其他疗法

3.3.1 针灸治疗 《针灸逢源》载:“肉瘤……向一人于眼皮下沿生一小瘤。初如米粒,渐大如豆,用钻针三四枚,翻转眼皮刺其膜,少少出血,如此二三次,其瘤日缩,竟得渐消。又一人于手臂上生一瘤,渐大如龙眼,其人用小艾于瘤上灸七壮,竟尔渐消不长,或隔蒜灸之。凡有生此物者,当以上二法酌宜用之……或有以萝菔子南星朴硝之类敷而治之。”[9]259一用点刺出血法治愈,一隔蒜灸法或言外敷法,临床仅做参考,斟酌使用。

3.3.2 手术治疗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详述手术方法,其言:“治法:先以铁罐膏,点瘤顶上令肉黑腐,不痛,方可以刀剪去黑腐,又以药涂,令肉腐溃,又可剪之,又涂又剪,瘤根去尽为度,若怕针刀者,却以井金散涂之,令肉黑极,十分腐烂,方可用刀剪之、刮之。若稍有些肉不黑尽,恐肉未死;肉未死血亦未死,血未死则不可剪刮,恐血来多,致有昏晕之失。其肉十分黑极,十分腐烂,推得动者,此肌肉死也,肌死则血死。其血死乃可剪刮无妨,虽血瘤、肉瘤取之亦无妨也。小瘤取之即愈,大瘤取之有半载肌肉麻痹也,宜服养气血药,久之自愈。”认为肉瘤术后轻者易愈,重者除后,气血亏乏,肌肉失养,给予适当补养气血药。

3.3.3 外治法 《普济方》有云:“长肉膏:桑枝、柳枝、桃枝、槐枝、榆枝、枸杞枝、上各四十九寸,先以真麻油一斤熬滚,下枝在内,煎黄赤色去枝,入黄丹十两,柳枝不住手搅匀,滴试水中不散为度,倾入水盆内,候冷瓷器盛贮。凡用摊纸上,慢焦贴,长肌肉无痕。此膏治肉瘤、疔疮、痈疽、发背、脑疡。治肉瘤先将麻布擦令血热,方上药,大者用药四五次,小者用药三四次,以至根头不痛。”清代陈士铎《洞天奥旨》云:“水银一钱、儿茶二钱,共研至无星为度,加入冰片二分,再加入麝香五厘,再研,又入硼砂五厘,再研,不见水银始可用。此药敷于瘤处,肉瘤、血瘤、粉瘤、气瘤俱化为水,约三日必消尽。然后服消瘤丹,每用一两,滚水吞服,不拘时。”[16]

3.4 治疗禁忌

3.4.1 肉瘤慎疗,不得针刺 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载有:“不得针灸。”认为本病不得针刺。后至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言:“凡肉瘤勿治,治则杀人,慎之。”认为肉瘤治之不慎,可危及生命。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言:“瘤则有六:骨瘤、脂瘤、肉瘤、脓瘤、血瘤,亦不可决溃,肉瘤尤不可治,治则杀人。”[17]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言:“盖六种瘤疮,肉瘤尤不可治,治则杀人[18]。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载:“瘤则有六种:骨瘤、脂瘤、肉瘤、脓瘤、血瘤、筋瘤。亦不可决破,决破则亦难医。肉瘤尤不可治,治则杀人。”《疡医大全》云:“肉瘤尤不治,治则杀人。”[11]95

3.4.2 不可破溃,忌攻伐 明代李梴《医学入门》言:“切不可轻用针刀决破,破则脓血崩溃,渗漏无已,必至杀人。”认为肉瘤不可妄动针刀,瘤体破溃后易成危证。《保婴撮要》记载了本病的误治:“若行气破血,或敷寒凉追蚀之药,或用蛛丝缠芫花线等法,以治其外则误矣。”[6]208《外科心法要诀》云:“若久而脓血崩溃,渗漏不已者,皆为逆证,不可轻用刀针决破,以致出血不止,立见危殆。”[12]339《疡医大全》载:“瘿虽有五,瘤则类多,不痛不痒,切不可抉破,恐脓血崩溃,渗漏无已,必致杀人;惟肉瘤更不可攻疗。”[11]95

4 结语

纵览古今医家的论述,外邪、情志、饮食、气血等因素均可引起肉瘤,临床治疗时应拓展思路,辨证论治,从而提高疗效。且肉瘤病位在脾,因此治疗时应重在调理脾气,不可恣意攻伐,结合针灸、手术等外治法,内外同治,可获良效。

猜你喜欢

心法肉瘤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小模大样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
《杂病心法要诀》对《金匮要略》的继承与发展
潜阳封髓丹临床运用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