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项目的投标风险分析与控制

2019-03-14李荣晖中铁十六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1500

安徽建筑 2019年5期
关键词:利益

李荣晖 (中铁十六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500)

PPP模式指的是一种融资方式,公私双方通过对项目的规模、特征以及目标等因素进行分析,在利益共享的前提下自愿签订合同,为项目提供融资的过程。按照PPP模式的要求,公私双方是为了获取共赢的最佳状态而选择进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各自发挥其优势功能,确保项目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也能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1 PPP项目的特征

①全程合作。在PPP模式下,公私双方是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从项目设立之初一直维持到项目结束,是长期动态的过程。期间,政府部门要在政策上扶持对方,私人部门负责为项目提供相应的资金与先进的技术,双方分别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相互补充,确保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②利益共享。该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实现利益共享,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追求高利润,而是要控制一方尤其是私人部门获取过高的经济利益。因此,大多数的PPP项目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获取经济利益并不是最终、最重要的目的。如果合作的双方将经济利益摆在首位,就势必会以提高价格的方式进行,这就会在社会公众间造成不好的舆论,严重时还有可能引起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因此,这里所说的利益共享除了有经济利益的收获外,更重要的是对其社会成果的共享,比如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等[1]。

③风险共担。任何一个项目中,利益是相对的,但是风险是绝对的,如果要实现最大程度的双赢就不仅要共享利益,还要共同分担相应的风险。在该模式下,政府部门要承担主要的伴生风险,相应的私人部门就要在具体的实施管理方面承担更多的风险。只有将风险合理的分配至控制力更高的一方,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风险发生,还可以将投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也有助于提升合作双方对风险的承担意识。

2 PPP项目的风险分析

2.1 风险特点

①阶段性。PPP项目涉及到多个环节,如项目的征集、招投标、设计、采购、实施、运营等,每一个环节都承担不同的风险,有些风险是伴随项目的整个过程,这是不可抗力的风险类型,但是有些风险是具有典型的阶段性的,比如运营风险只会存在于运营阶段。另外,即使是同一种风险类型,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风险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②复杂性。PPP项目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一旦有部门不配合就容易出现违约的情况;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该过程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项目的完成需要较长的时间,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周期延长的风险。不仅如此,项目在进行中还容易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承担着相应的政策风险,各种风险的共存使得项目风险呈现显著的复杂性,很难简单有效的区分。

2.2 风险因素

①政治风险。该风险主要涉及到主权问题、法律问题以及税收问题等,还包括当地政府部门的决策、干预等措施对项目推进产生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政治风险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中宏观上指的是政局的稳定,各种政策的完善稳定实施;微观上是指政府合作的意愿、政府的决策能力以及民众的反应等。

②经济风险。经济风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金融风险、财务风险。金融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受到利率、外汇、通货膨胀等外界金融大环境的影响;财务风险的产生受到项目筹融资以及经营管理的影响,但是通常情况下金融风险也会间接影响着财务风险。目前来说,我国PPP项目中资金来源主要是合作双方的资金投入以及银行贷款,数额巨大,因此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对项目的资金管理产生一定的作用,影响项目的顺利推进。

③法律风险。该风险主要是由于法律体系不完善或者某一方违约造成项目损失的情况。在推动PPP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离不开公平公正的法律体系妥善解决各种问题。如果缺少了公平的法律体系及时解决各方的纠纷,项目也很容易因为纠纷而导致失败。尽管PPP模式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现状却是相关的法律法规跟不上项目的实际需要,比如在股权转让和特许经营管理方面仍然缺乏明确的规定,也使得PPP项目在建设时存在多种突出矛盾,也承担更大的法律风险,因此法律的滞后性、不完善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PPP模式的顺利发展[2]。

3 PPP项目的风险控制

3.1 建立相关机制

①提出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合作方的积极性,逐渐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源,为项目的进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励机制不仅要从精神上着手,还要在薪资待遇、荣誉等方面对员工进行刺激,最大程度的调动各方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风险、化解风险。

②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相关方的监督管理职责,防止出现违法、非法的行为。对PPP项目的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对项目的信贷进行审核,确保项目运行的资金安全,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效降低项目的运营风险。

③建立契约制度并提高双方遵守契约的意识。通过制度规定合作双方应承担的义务与职责,既要互惠互利,又要制定相应的惩戒制度,督促双方按照约定履行相关职责,并将履职情况、违约情况纳入最终的考核体系,与利益挂钩,这样能够有效的应对政治风险和运营风险。

3.2 完善服务机构

服务机构能够为项目提供咨询、管理、技术支持等多种服务,规范服务市场,能够为项目提供全面科学的技术指导,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加融资途径,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尽可能的降低投资成本,而保证利益的最大化。在项目确立之前就可以通过相关的服务机构进行咨询,对项目的收益、风险等有全面的了解,技术服务机构还能够为项目提供更为科学先进的技术支持,大大提升项目的建设效率。另外,管理服务机构还可以对项目移交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推动PPP工作的落实。

3.3 重视风险防控

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是PPP项目整个过程的重点,可以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安排专职人员对项目的全过程实施风险监控,前期全面考察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还要对项目的每个环节进行风险分析,做好资金管理防范经济风险,另外还要采取多种防范措施分散、转移、降低风险,将风险的影响降至最低。另外要将风险合理分散至各参与部门共同承担,通过建立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各方的信用状态,避免出现信用风险。在项目推动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及时分析并准确预测,制定出有效的化解方法,尽可能的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

3.4 健全法律法规

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可以作为PPP项目稳步推进的强大后盾。PPP模式的不断应用与发展都需要法律的支持,尤其是面对担保、合同、税收等专业问题都需要法律法规来明确各方的职责。政府部门制定公平公正的政策,有助于为PPP项目的各参与方提供权威的评判依据,实施有效的法律制约,保护各方利益不受侵犯,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风险的发生。法律法规的可行性表现在对违约问题、赔偿问题、职责划分等问题都有了明确的解释,这也大大减少了项目推动中的解决各种纠纷的时间,提升矛盾解决的效率。当项目在运营时部分设施或服务的价格制定过低导致投资者的效益严重不足时,政府部门还可以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保证投资方获取合理的经济回报。

4 结语

综上所述,PPP模式多用于政府建设项目中,该模式虽然能够实现利益共享,但是利益分配也存在不协调之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的顺利开展,因此只有重视利益的协调性,进一步优化产权结构,有效的进行风险防范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才能够确保项目顺利的投入建设并运行使用。

猜你喜欢

利益
《为了人民的利益》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出版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二条第二款评注(第三人利益合同)
I Love You, Dear China
利益与西瓜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论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
斩断“灰色利益链”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