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价值引领和方法指导

2019-03-14戴小兵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思想

戴小兵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41)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这也是推进高校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他们成人成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但是,人们对该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尚未给予充分重视。

一、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思政课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思政课三者概念不同,但彼此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2]。2012年,教育部就明确规定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中特别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衔接起来。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3]。要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兴起于20世纪末、活跃于21世纪初,大致经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入试点阶段、创业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对接阶段等四个阶段[4]。虽然较西方国家来讲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已然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动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5]。党的十九大报告里的诸多论述,都说明了国家“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任,应当坚定贯彻和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转变教育思想和理念,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育大学生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唯物辩证的创新思维和勇于探索的创业潜能。创新创业教育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6]。

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包含着创新创业教育,并贯穿于其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7]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8]。

高校通过思政课这个主渠道,开展具有意识形态导向性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方法和能力方面的科学训练,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思想品格、优良的道德品质,具有一技或多技之长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政课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思想导向、价值导向和方法指导,启蒙并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担负主渠道和主阵地的高校思政课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紧密联系、共生互促。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应当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高校思政课具有知识涵盖面广,教学受益面宽的特点,涵盖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其教育性质目标定位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得到各界认同,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导向、价值引领和方法指导。因此,高校思政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是大有作为的[9]。

(一)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观念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学生自身的创业观念,需要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认识上持续的信念支持。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能够赋予他们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能够培养他们大局意识和价值定位,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创新创业的精神动能和支持稳定系统等。“我们的使命绝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10]高校思政课能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激发创新创业动机,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创业心态,引导大学生走出一条成功创业之路。

(二)培育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品格

创造精神是创新主体的非智力因素,又叫人格因素、情商因素,是创新主体的一种精神品质,表现为对创新活动的价值认识的正确判断和理想追求,对未知问题、未知领域勇于探索的强烈欲望、无限激情和献身精神,对新发现、新发明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挑战权威,对既有结论敢于怀疑、批判,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创新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时代性是它的特征。高校思政课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这正是其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其教学价值的重要体现。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实事求是精神,其政治性能够为他们提供全面科学的形势与政策指导。大学生必须立足世情、党情、国情和社情来开展创新创造创业,拓宽视野,抓住时代脉搏,把握创业机遇。[11]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创新思维是创新主体的智力因素,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思维方法、思维方式和思维认知。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看,就是用辩证思维去批判原来的事物,创造出新的思维和新的事物。培养大学生具有研判思维和能力,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义。而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性,通过课程形式和课堂渠道,引导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上提供支持,培养他们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

三、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重要作用的路径

(一)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

要组织开展参观考察、见习锻炼、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创新意识。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实践教学,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和“知行合一”。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结合创业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其创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加大课内外实践教学力度,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走进工厂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和社会调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他们了解社会的窗口,培养他们扎根中国大地、关心社会、服务国家的理念。为大学生提供实践舞台,让他们体验创业,积累经验、训练技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中。培养他们不怕失败、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顽强拼搏、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和崇尚改革创新、注重合作、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前途同国家的需要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通过典型事例,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对学生进行创造精神教育。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我们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

(三)利用思政课中的创新思维的理论成果和生动素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物质和意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对立和统一、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等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需要掌握的科学思维和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发展和运用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教育和引导学生,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和矛盾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时,毛泽东关于“解剖麻雀”“弹钢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形象表述,都充满了辩证思维,关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精彩论述,关于抗日战争“持久战”的精准判断等等,都充满了创新思维。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判断、“摸着石头过河”和“一国两制”的思想,习近平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等等,都是启迪大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的生动素材。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