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优化

2019-03-14邢国正江雨燕葛小蕊

关键词:卓越信息管理工程师

邢国正,江雨燕,邵 金,葛小蕊

(安徽工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一、信息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计划)主要目标人群是工科相关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对本科层次培养的标准是可以胜任生产现场管理、营销、维护等一系列工作;主要目的是造就一批实践能力强、视野开阔、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项目的特点是鼓励行业内积极响应参与指导工作,将教学形式多样化,高校与企业建立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分步骤步步实施,稳扎稳打。

信息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专业,其自带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有一定竞争力,各行各业的企业都离不开数据的存储、分析、挖掘。培养一个优秀信息管理工程师的核心是:抓住大数据发展的机遇,对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实践,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准的工程技术人才。在新兴工科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对信息管理专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对实践和创新的要求较高,对高校课程的设置要求也较高,其旨在能够培养从事信息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和维护工作的复合型人才[1],通过深度数据分析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状况,需要三类大数据方面的人才:深度数据分析人员、有数据意识的管理者、高端技术支持人员[2]。

为了适应新经济,促进新产业发展,满足更多新职业的要求,结合新工科和信息管理专业的特点,应用型高校纷纷开始大力培养信息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这不仅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也是通过实践更好地找出现存的问题,及时弥补空缺,为社会、为国家提供优秀的成果。

二、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卓越工程师计划自2010年启动之后,全国有100多所高校先后被批准实施,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培养计划不完善,培养目的不明确,考核的标准不严格,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完善,教师的培养存在一定难度等。校企合作对双方的要求是携手共进,互利双赢。企业要清晰了解从用人单位到培养单位的差异之处,积极参与培养人才,而不是走过场。在新工科视角下,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与时俱进、交叉融合的能力,并且继续发展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加强计算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管理专业与新工科相关领域息息相关,新工科面对的是新经济,必然扩大了对专业性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第一,企业方与学校方在教育计划实行过程中,存在一些差异与分歧。在过去,企业可以在校园招聘会直接招聘到自己想要的人才,无需任何培养成本;而进行校企合作后,企业需要更多成本:参与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构建,参与人才培育。若企业没有提供足够的实践条件,那么学生们能力培养相对不足。第二,人才流失率非常大。目前90后离职率非常高,这是企业不愿意看到和接受的,因为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培养人才,是为己所用,到最后企业培养的人才却频频跳槽。

二是师资团队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导师的聘请可能会因为管理方式的不同,难以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学校的一些教师去企业挂职,但教学任务繁重,没有与企业充分地交流相关知识,进行对接。高校内的一些年轻的教师更加重视科研,轻实践,加上教学的水平有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脱离了实际,导致学生只能在“纸上谈兵”,难以满足培养计划的标准。另外,教师可能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企业中学习。

三是考核标准问题不严格,包括对教师的考核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两个方面。首先,要考虑到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专业性、连续性,在培养计划中,教师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授课内容是否丰富、与时俱进,能否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其次,对学生的考核也应该从各个角度出发,教师更多地倾向于考核学生一些自己熟悉的知识,但是这样获得的数据并不代表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整体素质。

三、培养方案优化与改进

培养信息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者应时刻保持敏感,准确把握时势造出的机会,不断挖掘信息管理专业的优势,这里我们针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与改进。

(一)优化教学体系

一是在卓越工程师班增设课程。加入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理论与实践、Android系统开发与应用等契合信息时代发展的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领域的新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二是建立课程形成性评价方案,包括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方案。过程性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平时作业、阶段性学习测验、实践教学、课堂学习、专题讨论等。改变单一的期末考试方式,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多次对学生进行考核,注重反馈和提高,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终结性评价方案则是通过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掌握,并侧重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考核。

三是提高实践课时。学校应加大对于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减少诸如数据库原理、C语言及程序设计等理论课程的课时,增加相应的实践课时。在实践课程中布置任务,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练习,利于学生的掌握运用。

四是改革考核机制。对于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应完整化、系统化,同时加大对于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比重。首先,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企业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应对学生的实践成果严格监督与考核,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知识运用能力等。其次,对教师考核不应只停留在教学层面,同时教学工作小组也要监督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适应新环境,加强教师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保障教师的权益,鼓励教师在新工科建设中深入探索与实践。

(二)深入校企合作

一是从企业内聘请工程师到学校内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共同规划课程设计和教学体系,使产业发展与专业设置一致。大二阶段合作企业设立高阶实战培训班,对学生实施培训;大三阶段直接进入实际开发项目进行训练,采用“师傅带徒弟”方式,每3~4位学生配备一位优秀程序员进行指导;大四阶段安排到合作企业参与实际项目开发实习,更好地使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契合。

二是建立产学研实践基地。高度还原真实工作环境,在实践基地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项目,将之作为第二课堂,由每位学生的导师负责监督、指导,提供更好的环境给学生进行实战,同时,帮助学生确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实践。

三是学校应调动企业积极性,充分保证企业利益,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人力资源方面支持。企业在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用自己的独特企业文化去吸引更多培训的学生毕业后为企业工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卓越人才培养的引路人,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一是建立特色专业团队。成立“卓越工程师”专门教学小组,不应只是引入一些高学历高水平的工程教师,同时也应引入一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比较强的教师。选派小组教师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改造、学术研讨,深层次接触企业项目,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加强对合作企业了解度,抓住企业对于人才培育的需求。

二是提高教师个人水平。教师要明确在打造卓越工程师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从“教师”演变为“教师+工程师”。学校要帮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将教师培养成为工程知识理解透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新型教师。

三是开展国际合作。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去发达国家的高校进修与考察,更新知识体系,对比国内外对信息领域的不同理解,在新环境下发现新视角,提高教师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同时,聘请外籍教授来本校授课,不断交流教育模式、内容、方法,优势互补,双赢互惠。

四、结语

培养卓越工程师挑战与机遇并存。信息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交叉性专业,教学内容要与信息时代需求高度契合。培养信息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应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均严格要求。高校作为实施计划的主体,在该计划探索实践过程中,需要针对发现的问题积极改进,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完善新的教学体系、构建新型师资队伍,深入学生专业知识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为建设工程教育强国提供坚实后盾。

猜你喜欢

卓越信息管理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青年工程师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如何做好QC小组活动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