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唐朝节度使旌节制度

2019-03-13戚明亮

青年文学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唐朝节度使

摘 要:自我国进入封建社会起,百年长期存在着朝廷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相互间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来说,一个封建朝代统治时间的长短,重要决定于该封建王朝处理上述这一矛盾关系的政治手段上。唐朝藩镇割据所造成的强枝弱本均为这一矛盾的具体写照,由此使得唐王朝逐渐由强盛走向衰弱。基于此历史背景,本文通过阐述唐朝旌节发展溯源,对唐朝节度使旌节制度展开探讨。

关键词:唐朝;节度使;旌节

作者简介:戚明亮,男,汉族,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一中学生,研究方向:历史。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引言:

我国唐代开始设立地方军政官员,因为册封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节度一词很早便出现,意思是节制调度。旌节是唐朝朝廷赋予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象征。不论是唐朝朝廷还是地方政权均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唐朝节度使形成时间及其发展历史与节度使旌节制度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由此可见,对唐朝节度使旌节制度开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唐朝旌节发展溯源

在现代留存的关于唐朝典籍、诗歌文集中存在大量描述旌节的文字信息。例如,对节度使持节的描述,诸如有:刘禹锡《酬太原令狐相公见寄》——“衣冠南渡远,旌节北门雄。”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入潼关》——“寒光照旌节,关路晓无尘。”等等。又如,对将帅出征持节的描述,包括有:李白《发白马》——“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韦渠牟《步虚词十九首》——“召岳驰旌节,驱雷发吏兵。”高适《三君咏·郭代公》——“拥兵抗矫征,仗节归有德。”等等。有关唐朝旌节的形制,同样可结合唐朝留存下来的相关记载进行了解。如韩愈在《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中所述:“告庆于宗,以降命书。旌节有韬,豹尾神旗。櫜兜戟纛,以长魏师。田侯稽首,臣愚不肖。”结合现代考古发现的实物记载而言,与上文所描述的大致相符。唐朝旌节涉及到多个方面,且主要包括有节制军事、出使、礼仪等。其中,节制军事,主要包括有优待奖赏武将、巡边殊俗等;出使用节,依据出使目的不同,可划分成册拜、外交、和亲的呢过;礼仪用节,通常包括有皇家典礼、册封官职等[1]。

2.唐朝节度使旌节制度

2.1唐朝节度使概述

“节度使”一词很早便已出现,意为节制调度。唐朝节度使发展起源自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在军队出征时,持节都督被作为军队统帅,军队屯驻时则是军区指挥官,掌握着对统领的将士及州郡长吏的节制及生杀大权。对于唐朝的军事制度而言,继承是其表现出的一项主要特征,前朝在重要地理方位设立都督府,伴随府兵制的崩坏及西北部边防形势的日益严峻,唐朝逐步展开对地方军政长官的设立,因为在册封官职过程中,朝廷赐以旌节,所以称之为节度使。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贺拔延嗣被朝廷册封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由此贺拔延嗣成为我国历史上首位节度使,河西潘镇也成為唐朝首个潘镇。进入唐玄宗年间,朝廷加快了对潘镇的设立进度,到天宝年间,总计已设立有10个潘镇10个节度使。潘镇是唐朝至关重要的军事要地,潘镇的统帅即为节度使,节度使不仅手握重兵,同时还兼管管理屯田的营田使,及管理军需的支度使[2]。天宝年间之后,又获得了对道监督州县采访使的掌管权力,一时间在军事、财政、人事等方面均不受朝廷所控制,进而逐渐发展成藩镇割据,这也是加剧唐朝灭亡的一大原因。

2.2唐朝节度使请授旌节制度

针对唐朝节度使请授旌节,可展开多个不同角度的划分。例如,从节度使请授旌节角度而言,可划分为上表请授旌节、辞兵部赴镇、据礼仪迎取旌节等内容;从朝廷册封角度而言,可划分为中使赐节、任命建节、特定机构草制诏书等内容。作为唐朝藩镇军队的统帅,节度使的请授情况还受到藩镇实际情况的一定影响,换言之,对于朝廷依附关系的强弱是一项重要影响因素。结合张国刚对唐朝藩镇所获得的研究成果而言,唐朝一系列藩镇与朝廷关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唐朝藩镇割据主要发生于河朔,且河朔的割据主要集中于范阳、成德、三镇。除此之外,很大一部分藩镇,即便同样有重兵驻扎,也并非唐朝的赋税之地,也存在不断的动乱,但他们均属于唐朝掌控下的地方政权,他们的节度使册封、调任均取决于唐王朝。由此也进一步表现了唐朝藩镇割据的区域性。所以,结合唐朝藩镇与唐王朝统治关系的种类来说,可将唐朝节度使旌节制度划分成两大系统,也就是以河朔藩镇割据为代表的藩镇节度使旌节请授系统,和以中原型、东南型等为藩镇为代表的藩镇节度使旌节请授系统[3]。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唐朝节度使旌节制度分析,充分印证了唐朝中后期中央集权遭受到极大削弱,为了巩固政权,唐王朝不得不向地方放权,而地方分权发展至一定水平后,势必会威胁到朝廷集权。因而,现代社会相关人员应当切实加强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依托从官职制度的角度认识我国封建社会朝廷与地方矛盾关系的转变,有效吸取历史经验及教训,促进现代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迎春, 郑炳林. 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承袭制度研究(上)——张氏归义军节度使的承袭引发的有关问题[J]. 敦煌学辑刊, 2017,16(01):01-11.

[2]蔡杰艳. 对插图《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的解读[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7,09(z3):92-94.

[3]拜根兴. 唐泾原节度使刘昌纪功碑考述——兼论唐代纪功碑功能的演变[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9(02):57-65.

猜你喜欢

唐朝节度使
唐末五代宋初定难军节度使王爵研究
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承袭制度研究(上)——张氏归义军节度使的承袭引发的有关问题
试论历史上真实的隐太子李建成
《旧唐书》校勘一则
唐朝休闲文化对后世影响几何
唐末至宋初定难军节度使及其僚属的兼官与带职
论后唐庄宗明宗嬗代事
唐朝三省制浅析
舌尖上的异域风情
信安王祎传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