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媒体下档案馆资源利用服务方式创新

2019-03-13李晶

档案天地 2019年2期
关键词:本馆档案馆用户

李晶

引言

随着传统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普及,数字档案开始占据档案管理的很大比重,数字档案馆更是信息时代档案馆的发展方向,而信息技术与科技的持续发展使得新媒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媒体是指基于数字信息技术下依托网络、移动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终端平台向利用者提供各类信息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相较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大众性、交互性等特点,能够随时随地将最新的信息通过网络、移动终端工具即时传送给受众群体,受众方可以方便快捷地接收到信息,有选择地进行阅览,并能够自由地和信息发布者互动交流。档案馆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资源利用服务时应及时应用新媒体技术与平台,拓展档案资源利用服务方式。

一、档案馆网站平台建设创新

档案网站是档案馆库间信息资源互通交流的渠道,也是宣传档案馆宣传本馆工作、提供档案信息利用的重要平台。目前各级综合档案馆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截至2010年,由隶属于政府的档案局和档案馆建成的档案网站有400多个,我国档案网站的覆盖率已经达到较高数值”。档案馆网站主要内容涉及档案政策法规、政务信息公开、档案业务管理、档案文化展示、档案查询渠道等方面,并充分展示出对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这体现了目前档案馆网站建设的良好形势,其数量和质量也在稳步提升。网站的排版设计各有不同,为更有效地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可增加作为智能推荐方式的检索提示功能,即当用户输入关键词,下拉框内会自动显示相关搜索关键词,基于大量的用户检索记录分析,结合该用户的本地检索记录,对常用用户检索关键词进行总结,在搜索下拉框内显示,不仅方便用户检索,还能起到引导的作用;网站需健全个性化服务,为网站的常驻用户提供邮件推送服务,及时介绍本馆业务动态及资源建设状况;网站还可通过完善在线反馈机制以增强互动性,提前收集用户提出的问题,设置关键字并自动回复,而特殊问题则提供工作人员在线咨询机制,便于为用户解疑答惑并及时回应用户的意见建议。

最近笔者通过浏览中国艺术品数据中心的360全景网站,对档案馆的网站建设有了一定的探索。该网站对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画廊、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艺术中心(中华艺术宫等)、文化遗址(灵隐寺等)等采取了网页在线展示的方式以360度的全新视角来全方位展现整个场馆的内部全貌,对每一个展区设有箭头提醒,对场馆内每一个展品也都配有图片与文字解说,并设置有VR版本以提供更好的观感。档案馆可以借鉴该网站的建设经验,利用先进的技术与完备的数据中心,结合地方特色设计出属于本馆的独特版块,即全方位展示本馆内外部建设全貌,馆内所有开放档案可通过扫描件配以必要的解释说明来为用户提供阅览服务,并可结合档案文化产品使该模块内容更加生动而充满吸引力,同时可将场馆虚拟现实化,运用VR、AR技术给利用者更好的浏览体验,增加网页浏览量,宣传本馆的特色馆藏,进一步缩短公众与档案馆的距离。

二、档案馆社交媒体管理改进

由于每一个年龄层都有其习惯使用的社交媒体,公用档案馆应充分利用现有的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创建本馆的公众交流平台,多方面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

目前,档案馆的微信公众平台设置比较合理,发展势头良好。例如北京市档案馆、江苏档案、云南档案、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皇史宬”、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民国大校场”等,通过发布和订阅功能,利用本馆自身的特殊馆藏资源,让档案爱好者和业务咨询者能获取到不同的档案信息并开始主动在平台内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其中一些影响力较大的高校档案微信公众号,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市档案局联合所出的档案那些事儿、山东大学档案与校史等,不管是推送内容的学术性前沿性,还是版面设计的娱乐性生动性,都是这些公众号发展较快、业内外较流行的原因。各档案馆应互相交流与学习,进一步优化微信公众号的版面设计与推送内容,提高推文质量;同时,公众号的宣传也是馆内每一位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不仅在业内互相推荐,更要将其广泛深入到业外公众中去,可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档案馆还要设置专门的人员负责后台维护与交流,为有特别需要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重视反馈并及时回应非推送关键字以外的留言与推文评论,促进用户与档案馆的交流,增强互动性,并了解到用户的不同需求与改进要求,完善本平台的建设。

比较而言,档案馆微博的发展虽早,但发展水平远远不够。官博更新的内容多为档案业务的流水内容,质量不高,虽然更博频率很高但是浏览量极低,缺乏对公众的吸引力;许多高校档案馆也开通了档案微博,如上海大学档案馆、北京科技大学档案馆等,以上海大学档案馆微博为例,上一条微博还停留在年初,更博频率极低,且内容涉及方面较少,多为在校生材料办理、档案馆服务通知等,校内外关注度低。这些都体现出各档案馆对微博这个公众平台影响力的轻视,也体现出对本馆馆藏资源与服务职能宣传工作的缺失。档案馆应将微博平台更充分的利用起来,重视其在年轻用户中的影响力,设置专门的工作组负责微博平台的设计,可将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进行精简与加工作为微博的内容,并适当加入与档案工作有关的其它资料,图文并茂,多形式地生动化展现出来,并配合多渠道进行宣传,如各档案馆微博账号之间互相分享与转发、档案馆主动与微博号成立较久且关注粉丝较多的档案学者取得联系并进行资源交流与交换等,将微博平台“经营”出更好的效果,促进档案馆与社会的互动。

三、档案馆服务应用应时开发

随着移动终端日益智能化,各式各样的app应用被设计开发出来以更好的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娱乐需求。一些图书馆、博物馆、旅游景点的特色服务app也应运而生,既便于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也是促进本馆自身发展的一个创新手段。档案馆也可吸收经验,开发出属于本馆的特色应用,提供馆藏资源的查阅、检索等功能,打造“移动档案馆”。如关注度较高的“黃山档案馆”、“浙江档案”等,是目前应用开发较为成功的典型。

笔者通过分析故宫所出的几款特色APP及其功能定位提出对档案馆APP设计开发的一些思考。故宫博物院首次尝试开发的APP“胤禛美人图”,以“十二美人”绘画藏品为主要的介绍对象,联系家具、陶瓷、宫廷生活、书画等各方面内容,配以古乐背景,普及知识的同时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每日故宫”APP则是以日历的形式每天甄选一款馆藏珍品对其年代背景、艺术价值以及皇家日常等进行介绍,还为用户定制有特色精美的笔记记录模板;15年推出的“故宫展览”APP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更近距离、更逼真的视角来欣赏展馆和藏品,用户可以全天候访问线上展厅,进行全景虚拟漫游,全方位浏览展品信息,还可以完整的电子版地图作为线下导览指示,获得路线及服务等……纵观这些APP,可粗略将其分为知识介绍型、展馆导览型、学习游戏型,并以之为线索对档案馆APP开发设计进行简单的探索。

对于知识介绍型应用,档案馆可以年代、人物或者主题为检索关键字或浏览线索,分类甄选馆内特色数字档案资源,收集与其有关的背景知识、人物生平、艺术创作等资料作为介绍的内容,并配以更生动的文字、语音、影像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在APP上,还原其年代故事,给读者以视听享受,使用户更加主动地去接收档案信息,实现档案馆馆藏资源的知识普及,提高档案馆的线上“参观”率,以线上带动线下,实现同步发展。

对于展馆导览型应用,档案馆可结合GPS系统、VR虚拟技术等,以之前档案网站设计中所提到的方式,将档案馆内部结构虚拟现实化,对每一件档案也实现平面立体化,配合对场馆结构和库存档案的多方式解释说明,给用户更加真实的“参观”体验,在手机上也能实现对档案馆的参观学习;还可以扩展功能,为线下实地参观的用户提供导览服务,不仅以地图形式全方位展示场馆,还能自动感应用户的行进路线,以语音、文字等形式实时向用户介绍其所感兴趣的库房设计或者馆藏档案等,并提供收藏功能,以便用户之后反复学习。

对于学习游戏型应用,档案馆可针对不同年龄段进行研发。如针对学龄孩童的知识启蒙型应用、针对学生群体的知识普及型应用,并针对相关专业的学习者或工作人员设计更加专业的学习内容,可结合做任务、做游戏等环节将所要普及的知识融入其中,以生动的画面和富有挑战性的游戏环节吸引广大社会用户,进一步加深公众对档案馆的兴趣和认识,多方面实现档案馆的价值。

档案馆还可结合其特有的电子政务,研发应用来服务于党政机关人员及社会公众,建设移动设备上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在档案开放与提供利用的基础上及时于平台上发布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文件。既能使机关内部人员更有效把握对党政文件的管理,也可在符合相关保密规定的基础上方便用户随时查阅相关重要文件、真正实现电子政务对用户开放的功能,完善档案馆职能。

四、档案馆网络电视加强合作

为达到对档案信息与文化的更好的宣传利用与传播效果,各地档案机构应保持与社会主流媒体的持续性合作,充分发挥数字档案资源的优势。目前已有一些电视节目的观众收视率较高,例如BTV播出的纪实栏目《档案》是近些年来受众面最广、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之一,通过主持人现场讲述,配以案件和事件现场实录回放,生动真实地展现出贴近人民生活、紧跟时代潮流的各方面内容,对业内人士和有利用需求的观众来说可用来参考学习,对业外的非专业观众而言也可作为生动有趣的节目来观看,大大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对档案馆馆藏资源也是一种合理利用与宣传。其它还有天津卫视播出的《大剧档案》、TVB播出的《星期日档案》等,还有一些名字内含有档案的电视剧电影等,都是对档案的一种新型宣传方式,有的虽然娱乐程度较高、内容上也只打了擦边球,但也是公众档案意识的体现。

另外,近年来我国许多口碑较高的纪录片,如讲述文化遗产的《敦煌》《故宫》《圆明园》,讲述我国博物馆或图书馆的《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城市中最大的一本书——首都图书馆百年纪》等,还有前年的一部体现工匠精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更是引起社会关注和热议,甚至还引发了大学生报名成为故宫文物修复志愿者的热潮。而我国拍摄档案有关纪录片较少,目前只找到2004年的一部带有知识普及意义的《清宫秘档》。档案馆能否从中看到促进本馆发展的机会,如拍摄相关纪录片让我国传统档案修复技术能真正得到重视、并使更多的档案专业学习者能主动投入其中防止修复技术失落;与地方电视台合作,通过提供特色档案资源制作出像近期央视出品、再一次引发国民话(下转32页)(上接29页)题度的《國家宝藏》一样的国民综艺节目,实现发展的相互促进,使社会能将对文化遗产、文物保护的兴趣也加诸于档案中,进一步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扩大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同时,馆内展厅可设置数字电视等设备,长期播放相关节目;还可将相关视频及时处理发布并推送给每个关注档案馆微博、微信、博客等网络媒体的用户;此外,可与当地的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达成合作,使公众乘车时不只关注到城市宣传片,还能了解到当地档案馆的资源利用新形式、新内容,并在闲暇时也多了一个休闲娱乐、汲取知识的新场所,充分利用档案资源,感受档案馆的创新服务。

通过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档案馆的信息化服务能力,同时也促进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与利用意识的增强,是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档案工作者应把握机遇,创新服务方式与手段,在信息化新时代的潮流下进一步实现档案馆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

猜你喜欢

本馆档案馆用户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信用卡资深用户
老约翰绘本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
绘本馆:童书营销新支点
我们的都市有童话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