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崆峒站新旧址气温对比分析

2019-03-13王丽娜王若升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址最低气温旧址

王丽娜,王若升,薛 啟,赵 慧

(平凉市气象局,甘肃 平凉744000)

甘肃崆峒国家基本气象站(简称崆峒站)建址于1937年,由于各种原因,先后曾经4次迁站,最近一次是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展,旧址(1954年1月1日—2014年10月31日)周围建筑物增加,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性、代表性受到较大影响,旧址的观测环境已不具备地面气象观测要求的条件。为了保证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性、代表性和比较性,改善地面气象观测环境,于2014年11月1日崆峒站新址在平凉市崆峒城区西西南方建成,为掌握新旧址因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及周围环境不同形成的两地气象要素差异,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中站址迁移及对比观测要求,于2015年12月31日与旧址开始进行对比观测[1-2],并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启用。

迁站会使台站观测环境发生改变,而观测环境的改变又影响到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关于这一点,很多学者做了相关研究工作,李又君等通过对比分析迁站前后观测资料的差异[3-11],方便恰当、合理地使用迁站前后气象资料,以减少或避免资料由于城市化、非均一性等因素导致错误结论;石登科等对台站迁徙前后长序列资料的均一性做了分析研究,并做了检验和订正,这些工作为资料的订正提供了依据[12-14]。而崆峒站也是因为受城市化影响,探测环境发生改变不符合观测规范而搬迁,急需分析资料的连续性是否可用。本文以崆峒站新旧址12个月对比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重点分析新旧址气温差异及产生原因,了解气温要素资料变化情况,为气象服务和科研工作者合理使用气象资料提供参考。

1 新、旧址环境概况

崆峒站旧址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新科路6号(市气象局院内),该地址已使用61 a。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观测场周围逐渐被住宅楼、酒店等建筑物包围,气象探测环境严重恶化,对基本观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旧址环境已不能满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的要求。新址位于崆峒城区西南方,处在城区上风方,属崆峒区柳湖乡土坝村三里塬社,距旧址直线距离2.79 km,比旧址海拔高119.6 m(表1)。新址距旧址较近,两站地形地貌基本相同,气候代表性无大改变,资料同化性高。新址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气流畅通,周边无永久性人为建筑,探测环境评估得分95.6分,观测环境较好,满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气象观测站周围环境的要求。

表1 崆峒新、旧址环境对比

2 资料及对比统计

平凉市崆峒区地处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西北高峻多山,东南丘陵起伏,中部河谷密布,地形较为复杂。尤其崆峒站新旧址的海拔高度相差达100 m以上,台站迁徙会给观测资料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差异。

本文资料为崆峒站2016年1—12月新、旧址同期逐时、日气温要素资料,统计出同期月气温(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要素资料。采用方差、均值差异、相关与回归、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15],分析了新旧址同期对比时段气温产生差异的原因。用差值统计方法,由新址观测值减旧址观测值得各月气温差值(表2)。

3 气温对比分析结果

3.1 月平均值

除个别月份外,新旧址月气温差值为负,说明新址气温一致比旧址低(表2)。新旧址月平均气温差值为-1.6~-0.2℃,月平均最高气温差值为-2.0~-0.8℃,月平均最低气温差值为-0.9~0.1℃,其中,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差值最大出现在4月,而平均最低气温差值最大出现在9月,说明平均最高气温对平均气温的影响更大。月极端最高气温差值为-2.1~-0.5℃,月极端最低气温差值为-2.0~0.7℃,最大差值分别出现在11月和3月,说明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对平均气温的贡献率不大。冷暖空气过渡交替季节(春、秋季)两地气温差异最大。

从新、旧址各月气温差值对比来看,新址气温较旧址偏低不超过2.1℃,导致新址气温偏低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新址比旧址海拔高119.6 m,会使新址比旧址气温低。另外,(郊外)观测环境的改变也是导致新址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月平均逐时气温

由图1可见,新址比旧址温度偏低,两地最大温差时段出现在12—18时,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白天大于夜间,1月差值最大,5月和7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图2可以看出夜间风速较小,不利于空气湍流交换,白天风速较夜间大,且新址风速大于旧址,不利于白天增温,也使得两地温差增大。同时因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白天午后,使得各月最高气温差值最大,平均气温次之,最低气温差值最小。

3.3 典型日的日平均气温

图1 2016年1、5、7月新址与旧址一日内逐时次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表2 崆峒新、旧址1—12月气温对比及差值 ℃

图2 2016年1、5、7月新址与旧址一日内逐时次月平均风速变化曲线

新、旧址有效对比观测数据为341 d(1—12月,其中有25 d因新址自动站仪器故障导致观测数据缺测或无效)。其中,新、旧址日平均气温差异|△T|≤0.5 ℃为 86 d(表3),完全相同的天数只有 6 d(6月4日,7月28日,10月2日,12月3日、5日、13日),这86 d可看作两地平均气温没有差异,这种情况占对比期总天数的25.2%;日平均气温差异|△T|在0.5~1.0℃的天数是127 d,占对比期总天数的37.2%;日平均气温差异|△T|≥1.0℃为128 d,占对比期总天数的37.5%。新、旧址日平均气温差异|△T|值大多数在1.0℃范围内。新、旧址日平均气温差异|△T|≥2.0℃的天数仅有1 d,为1月2日,温差最大达2.8℃,可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很小。

表3 新旧址日平均气温差值统计

由图3可见,全天两地气温曲线近于重合,差异不明显,夜间新址气温较旧址偏高,白天旧址较新址偏高。两地日平均气温均为24.6℃,新址较前一日偏高1.4℃,较后一日偏高0.9℃;旧址较前一日偏高0.8℃,较后一日偏高0.4℃。该日无降水,水平能见度较好。新、旧址当日风向均为偏南风,平均风速分别为1.3、1.1 m/s,全日风向、风速均无大变化。新、旧址日平均气压分别为848.1、859.8 hPa,较前一日低 1.5、1.6 hPa,较后一日高 0.4、0.2 hPa。说明本地受热低压控制,适中的偏南风,带走了局地热量,旧址城市热岛效应则不明显。

图3 7月28日新、旧址气温日变化曲线

3.4 晴(雨)日温差对比

考虑了晴(雨)因素时,新旧址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的差值见表4,无降水时,新址日最高气温较旧址平均偏低1.2℃,日最低气温较旧址平均偏低0.5℃,日平均气温较旧址平均偏低0.7℃;有降水时,新址日最高气温较旧址平均偏低1.1℃,比无降水时高了0.1℃,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均较旧址平均偏低0.9℃,比无降水时低了0.4、0.2℃。可见,降水对两地日最高气温差异影响不大,而对日最低气温差异影响较大,对日平均气温差异影响则介于二者之间。

表4 新址与旧址晴(雨)日温度平均差值对比 ℃

4 新旧址气温要素差异影响显著性分析与相关回归

4.1 方差的显著性检验

统计新旧址两地气温观测资料方差,并进行F检验,从表5计算结果F值可以看出,各月F值均落在接受区间内(接受区间:n1=n2=31时,为(0.54,1.84);n1=n2=30 时,为(0.53,1.88)),表明两地气温方差无显著差异。

表5 2016年1—12月气温资料F计算值

4.2 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统计新旧址1—12月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均值,并对其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给定信度α=0.05,经查 t分布表得 Tα=2.0,由表 6 得知|T|<Tα,表明2组资料没有显著差异,其资料可以合并统计。

表6 2016年1—12月气温资料T计算值

4.3 相关与回归

计算新旧址各月气温资料相关系数见表7,由表可见,气温相关性较好、系数基本在0.9以上,其中,平均最高气温相关性最大,平均气温相关性次之,平均最低气温相关性相对最小。对各月新旧址最高、最低、平均气温相关系数进行t假设检验,以α=0.05为显著水平,自由度为n-2,计算得出t值,均远大于查t值表得临界值t0.05(2.05),可认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有直线关系,即两地各月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之间存在直线关系。

以新址资料作为自变量,旧址订正后资料作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见表7。各月直线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均通过检验,非常显著。因此,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对新址资料做出订正后,便可考虑合并计算,可以用于日常预报业务。经过温度回检后,高温准确率达99.4%,低温准确率达97.1%。

5 新旧址气温要素差异分析

5.1 观测环境

观测环境的差异是造成观测数据差值的主要因子。旧址周围被住宅等建筑物包围,而新址周围空旷,无高大建筑物。“城市热岛效应”造成旧址平均气温高达0.7℃。另外,由图4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气温一直居高不下,这与近10 a来测站周围高层建筑物大量增加,观测场所在位置,已从“郊区”逐渐变为“城区”是分不开的。

图4 1951—2015年崆峒站旧址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5.2 海拔高度

新旧址的观测场海拔高度不同,也会对气象要素产生影响。根据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造成的温度差异,可以按平均温度垂直递减率0.6℃/100 m来估算,崆峒站新址比旧址海拔高度高119.6 m,会导致温度下降0.72℃,但这一数值与表1中的实测值有一定差异,这说明两地气温差异不仅仅是由海拔高度变化引起的。

5.3 地形因素

新旧址相距2.79 km,地理位置的不同,会造成各气象要素产生差异。平凉市崆峒区地形复杂,旧址在城区属于平地,新址位于山地,周围空旷,遮蔽物很少,对风的阻挡较小,而旧址与城区在同一地平线上,风速必然偏小,而风速的大小也是影响气温差异的原因之一。

表7 崆峒站新址与旧址气温直线回归方程

6 结论

(1)对比分析崆峒站新旧址气温观测资料发现,新址气温低于旧址。气温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新旧址海拔高度、观测环境、站址地形、测站下垫面性质及热岛效应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且海拔高度及观测环境的不同引起气象要素的差异尤为显著。

(2)对新旧址气温资料做相关分析,发现两地1—12月气温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有最高气温相关要好于最低气温的情况,且两地气温资料均值差异不显著,经过订正后仍可保持较好的资料连续性。

(3)在使用迁址前后的观测站资料时,应充分考虑迁址气象要素间的差值,才能保持资料的均一性,避免因为资料的非均一性造成研究分析结果的错误。

猜你喜欢

新址最低气温旧址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北辰地区日最低气温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更 正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提前开业
《中国工程咨询》编辑部迁入新址办公
《水上消防》编辑部迁移新址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数学选择题练习
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 迁入新址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