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调研课题党课为主要形式迈出增强“四力”、担当作为坚实步伐

2019-03-12张政

党建 2019年3期
关键词:笔力调研组四力

张政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整个宣传思想战线提出了殷切希望,为提高本领能力指明了努力方向。去年以来,光明日报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落实好党中央各项决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指示精神,以调研课题党课为主要形式,围绕政策精神和报道主题设置课题党课,精心组织安排了20余次调研,为增强“四力”、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强脚力踩实基层一线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光明日报强“四力”调研组把战场选择在一线、把考场划定在一线、把现场推进到一线,先后对陕西梁家河、渭南、照金、马栏,甘肃南梁、两当,上海,深圳,安徽小岗村,浙江台州,江西南昌,山东曲阜、青岛,黑龙江哈尔滨、雪乡等多地进行扎实的实地调研,推出了一批反映基层世情民情、“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

福建宁德是强“四力”调研的第一站,我们深知,只有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深入最偏远的山村,聆听最真实的声音,才能真切反映出宁德三十年的变迁,证明精准脱贫思想的前瞻性与战略性,传递总书记的战略定力与战略耐心,在宁德脱贫与中国脱贫之间架设逻辑联系与心理纽带。在两天48小时的时间里,我们行程数百公里、集中走访了3个村庄、采访了干部群众13人、形成了6个小时的采访录音、阅读了相关文字材料14万字。最终形成的调研报道《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宁德脱贫纪事》,并配发评论《闽东事 天下理》,溯源习近平总书记主政宁德时期形成的脱贫思想与战略,证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力量,经新华社播发,全国各大媒体转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为把握社会实际、把握群众需求,我们在调研中一直坚持少听汇报多聊天,少进会议室多走路。在黑龙江雪乡,当地负责人的一句“雪乡一天有四种面貌”启发了我们,当即调整原定计划腾出时间,一天四时、四次走街串巷,还在一处公厕外与保洁大姐整整聊了两个小时,被大家戏称为“厕所会谈”。正是因为前期使足脚力,做了扎实的调研采访,才得以在最终报道《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中破除人云亦云的刻板印象,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雪乡。

强眼力找寻时代看点

增强眼力,就是要不断淬炼观察力、发现力、判断力、辨别力,既见人之所见,亦见人之所未见。《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宁德脱贫纪事》这篇报道中有一个光明日报报道独家的细节:老百姓以唯一的一瓶罐头招待总书记,总书记却把罐头倒在碗里送给了老人,自己用空罐头瓶子喝水。这个细节是怎么发现的呢?就是调研组在下党乡调研时看到了当时的一张照片,画面里总书记前面的桌子上放着空罐头瓶,觉得会有故事,于是一点一点和当事人、见证人聊出了这个感人的细节。敏于发现的眼睛,是讲好总书记的故事、讲好新时代故事的前提。

当前宣传思想工作进入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光明日报作为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阵地,要立足时代前沿,不断深化对时代特征和发展大势的认识把握,以敏锐的感知力、洞察力增强工作的适应力、引领力。对改革“新动力人群”的发现与提炼就是一个例子。在深圳和济南调研时,我们发现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改革,在广东是“数字广东”,仅凭一款微信小程序,集纳了公安、民政、医疗等400余项办证业务;在济南是“智慧泉城”,一个APP在大数據基础上实现了市民出行一路通、群众办事一站通等“七通”。这就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改革,技术成为撬动改革的发力点,而项目背后的核心研发团队,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新生力量。这股新力量被调研组敏锐地抓住了,经过历时4个多月的深入研究,先后刊发评论《为新时代的改革寻找“新动力人群”》《你好,“新动力人群”》,创新描绘了此群体画像,在社会上引起了重大反响。新出现的社会群体一向是观察历史的着眼点。当“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调研组通过强“眼力”发现改革中的“新动力人群”,就是在为我们这个时代立传,更是在为改革的下一个40年汇聚力量。

强脑力挖掘深度价值

增强脑力,就是要把学习和思考紧密结合,增强政治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廓清迷雾辨是非的本领。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要不断深化对时代特征和发展大势的认识把握,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思考基层实践中涌现的新问题,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变化。

在强“四力”调研中,调研组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一是头脑风暴定基调。在每次调研前,我们充分讨论三个关键问题:第一,我们报道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什么?第二,中央当前的诉求是什么?第三,该怎么将中央诉求变为大众共识,如何把这个历史感用新闻点表达出来?通过深入、透彻的思考和讨论,用这三个答案指导下一步的选题策划、主题确定、路线设计等。二是课题党课理思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利用出差间歇时间,在飞机上、火车上、汽车上,以课题式党课形式与调研组成员们讨论报道主题和报道形式,明确报道方向和报道做法,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寻找方法。三是现场开会找灵感。为了找到真问题,发现真价值,调研组的方案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基层一线的所闻所见,随时随地调整。只要有发现就立刻开会讨论,不放过任何灵感、任何细节。在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村史馆,调研组通过对塔元庄村党支部书记的采访提问,体现了新闻报道应该如何把握细节、以小见大、同频共振,将原先20分钟的参观拓展成一堂两个小时的现场启发式课题党课。

强笔力讲好中国故事

增强笔力,就是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坚持不懈改文风,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鲜活生动的优秀报道宣传好,真正做到讲的话群众喜欢听,写的文章群众喜欢读。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光明日报已经探索出了“同频共振、卡点卡位、走心工程、延伸工程”的工作路径。其中“走心工程”即要求编辑记者锤炼笔力,重深度,深入基层做深度调研;抠细节,精心精致讲好中国故事;抓作品,把每一次报道都当作艺术品来精雕细刻;出精品,每位记者都要有体现自身水平的代表作。

在强“四力”调研中,调研组深耕“走心工程”,写有温度的新闻,讲有灵魂的故事。浙江调研后陆续刊发的述评《“赶考”路上看之江——写在“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红船精神”提出13周年之际》《懂得人民 人民懂得——纪念“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系列报道行文视野开阔、笔力雄健、逻辑清晰、说服力极强,用兼具情与理的述评,分析了“八八战略”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间的渊源关系,既有全景式呈现、又有细节化展现,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见精神。为鼓励大家充分调动笔力,调研期间还经常开展命题式写作交流。河北正定调研结束当天,记者站8个党支部就本次调研各完成了一篇1500字的新闻报道,各党支部代表上台交流写作思路,光明日报社6位党工委书记对各党支部代表的发言作出点评,将笔力与脑力结合起来。

笔力在纸媒时代是写作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则体现出更鲜明的传播能力。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宣传报道的主阵地,强“笔力”意味着要推进宣传理念、内容、手段等全方位创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报网端微等全媒体手段报道好。去年以来,光明日报社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步伐,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首届进博会在上海举办期间,调研组提前摸底策划,在报纸版面开设相关专栏的同时,围绕上海“四大品牌”、上海与长三角、上海与世界等主题,各推出一个重磅短视频产品,产品二维码链接分别在倒计时50天、40天、30天报纸头版嵌入刊发,网、端、微、合作媒体渠道同步推送,相关视频、报道在网络上取得了极高播放量和阅读量,大大增强了进博会报道的传播力,展示了党中央着眼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信心。

作为中央党报、思想文化大报,光明日报将持续推进强“四力”课题党课调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四力”调研课题党课成果集》基础上,继续以调研增强编辑记者们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在强“四力”基础上,继续沿着“同频共振、卡点卡位、走心工程、延伸工程”的工作路径做好宣传报道,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责任编辑:张纪)

猜你喜欢

笔力调研组四力
中国现代绘画的“骨意”表达
巧解四力平衡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试论精品稿件的“真善美”
谈风骨
网络时代做好编辑需练就“四力”
以调研促发展 建立研究性教学评价组织
修炼学校管理“四力”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调研组到马山县开展扶贫调研
中纤局调研组到泰安调研桑蚕茧大数据应用
提升“四力”夯实党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