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资难成为最大阻碍

2019-03-12

遵义 2019年3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贷款融资

这个座谈会召开之前的8月24日,百度上出现了一篇文字,作者“伍志文”,标题是《为什么民营企业融资那么难?》:作为一个奔波在一线的金融民工,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国进民退,大量的金融资源集中于国有经济部门,对民营企业产生了严重的挤压效应。民营企业的寒冬已经降临。

2014年以来,金融机构把钱都大幅投向了国企和融资平台贷款。中国的银行贷款最大变化是从民企流向了国企。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从存量信贷占比来看,2016年国有企业占了54%的企业贷款份额、民企占比34%,看上去差距并不悬殊,只有20个百分点。

如果从增量信贷来看,2016年国有企业新增贷款6.9万亿、占据78%的新增企业贷款,而民企新增贷款仅为1.5万亿,只占新增贷款的17%,两者相差61个百分点。在2013年之前,这个数据还高达60%。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7月发布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融资情况来看,这几年国企融资大幅改善,而民企融资在持续恶化。

融资规模上,过去3年国有企业平均融资规模迅速上升,从2015年的7.15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22.54亿元,民营企业从5.99亿元下降到4.6亿元。

从融资成本看,国有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和其他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都低于民营企业。

2018年7月,央行调整了社会融资的统计口径,补充了ABS和贷款核销,这样社会融资从银行贷款,外币贷款,票据,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债券,股票发行7条腿变成了9条腿。

在回归本源的情况下,加上银行资本金不足,主要是靠贷款和债券发行这两条腿。

以房地产100强为例,国有企业是6%,民营企业是12%,相差6个百分点。

目前国企融资渠道各渠道开放,他们融资是件既简单又便宜的事,而民企的融资又难又贵。

信用紧缩的背景下,债市对民企的融资功能在不断消退。尤其今年民企违约案例不断出现,现实的情况是,除了少数AAA的主体,民企债基本上很难发出。

2016年以来,在去产能、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包括化工行业企业在内的广大中小企业成为了去产能的对象。在环保的尚方宝剑下,数以十万计的企业被强制关停限产,全国上万家工厂企业不达标,被强制关停限产,然而国企却能幸免。

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金融机构对民企的融资担忧。有评级公司的人士称,很多AA以上民企的项目报告出了,但却迟迟发布出来。

Wind数据显示,2018年5月份,民企总发债规模为261.88亿 元,较4月 份 的631.53亿元大幅 萎 缩,5月民企净融资额为-131.12亿元,而4月份则为139.83亿元。

2018年前6个月,民企发债融资总规模为2684.82亿元,较去年的2755.23亿元差别并不大;但净融资额却仅为188.47亿元,较去年的576.00亿元大幅减少。

截至7月30日,7月份共有442亿元民企债券到期,但当月发行量仅为236.34亿元,净融资额-205.66亿元。

现在,由国家背书的国企、央企的债券利率甚至已经逼近3.5%,效率还不如银行的定期存款,但却十分抢手。

在供给侧改革下,最受伤的民企因为潜在风险大,利率在7%左右的民企债,鲜有人问津。

民营企业融资不外乎两种渠道,一种是找国有金融部门融资,主要是国有银行。第二种是自己筹资或者办金融机构来提供资金,靠自己来造血。政府对于民营企业搞金控,搞金融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过去是鼓励支持,现在是限制和打压。

民营企业为什么要搞金控?一是赚钱。二是被逼的,搞备用轮胎,是自救工具。政府不让民营企业搞,否则,国有经济就搞不好,也担心影响金融安全。

国有银行给民营企业抽贷,断供,而且不让民营企业自救,搞民营金融。这样就把民营企业逼死了,比如三胞,万达之类。

万达事件是以标志性事件。王健林不得不变卖资产自救。一条路,找国有银行,给堵死了,第二条路,找朋友的银行和自己的银行,都给堵死了,比如卢志强的民生,王健林自己的百年人寿等。

由于民营企业办金融机构受到打压,所以这一条路行不通,基本上被关上了。民营企业就不得不救助于国有金融部门和机构。

国有银行给民营企业融资,顾虑重重,需要考虑一系列风险,除了考虑正常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系统性风险之外,还需要考虑政治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

第一,政治风险。政治正确,党管金融。国有金融垄断了金融资源,不愿意给民营企业。在中国,国企有着天然的制度优势,在融资结构中,国企占比大、民企占比小应该是正常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2011-2013年期间,民企在新增信贷上的占比高达60%以上,远高于国企。而短短四五年时间,情况急转直下的原因是什么?

这四年是我们国家基建大幅开展的时期,基建投资的飙升、以及制造业投资占比的下滑,导致了民间投资的下降。因为基建投资主要由政府主导进行,而制造业投资主要由企业自发进行,而民企则是制造业的主力。

可以想象,正是基建投资的飙升,使得信贷资源倾向了政府主导的国企,而制造业投资占比的下滑,使得民企缺乏信贷资源。那么,未来如果继续加大基建投资力度,不仅无助于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反而会加剧信贷资源向国企和融资平台的倾斜。

第二,政策风险。比如政府限制房地产融资,搞不好就违背了监管政策,受到处罚。现在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融资都比较谨慎。即使找银行,也都需要抵押品,也需要合规。各种创新模式都被打压。要回归本源,也就是贷款,债券这些业务。不准搞复杂的产品,要简单化。

第三,流动性风险。由于去杠杆,民营企业成为重点抽贷对象。一些民营企业流动性管理不善,容易发生流动性风险,三胞就是一个例子。一些企业过惯了好日子,前期过度扩张,借新还旧严重,突然断奶,导致资金压力大。流动性管理出现了问题,加上运动式去杠杆,打乱了现金流管理的节奏。与硬着陆的回收货币和资管新政有关。

第四,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反腐败,也波及到了很多民营企业家,进而影响了整个企业信用。3000大佬被边控,困扰很多企业家,也影响企业发债。声誉风险困扰企业家和企业。负面新闻困扰,影响企业融资。银行也担心企业家出现风险,所以信用受到了破坏,退化到一个很小的圈子里,熟人之间的融资才能成功。靠铁哥们互相帮忙。

第五,信用风险。各种风险事故频发,债券违约,私募跑路,也影响市场信心,比如P2P,导致理财产品不好卖。个人信用受到严重破坏。私募变得越来越难。

最根本的是企业赚钱越来越难,资金回报越来越低,银行担心企业的安全,害怕变成坏账,所以不敢给钱。很多企业借钱都不是用来生产,而是借新还旧。都在收缩业务,在还贷款。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税负如此重的情况下,企业的项目回报率下降,越来越找不到好项目。银行的特性是嫌贫爱富,落井下石,雪上加霜。银行不是慈善机构。在经济下行周期,银行惜贷是特点之一。如果银行逆势扩张,往往是要了自己的命。我们的银行现在坏账压力很大,又面临剥离大量坏账的问题。经过几次逆势扩张,现在银行也生病了,变得越来越谨慎小心。

第六,市场风险。比如股价大幅波动,债券价格也是如此,人民币汇率起起落落。目前,社会融资结构有问题,不合理,主要依赖债权融资,股权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不发达。我们的标准化产品市场相比非标市场而言,欠发达,市场深度和广度都不够,加上各种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市场风险管理缺乏经验和工具,也使得银行不愿意通过股权等方式给企业融资。即使在货币政策放松之后,银行大量的钱并没有投放给民企贷款,也没有意愿投给他们。

总结起来,民营企业融资难,不仅仅是社会融资结构出现了问题,是整个社会的信用被破坏,政治气候发生变化,党管金融,国进民退,导致国有金融把资源主要用来服务国有经济,讲求政治正确,在反腐败升级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家也受到各种传言困扰,企业信用受到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央行放水的情况下,银行资金比较充裕。现在国有银行有钱也不敢给民营企业,除了担心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还担心政策风险,政治风险,声誉风险,反腐败引发的传染风险等。

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被破坏的情况下,信用修复是需要时间的。民企融资难的解决需要下大力气,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贷款融资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融资
融资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旧信封
5月重要融资事件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