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傲的艺术

2019-03-11窦语佳

艺术评鉴 2019年1期

窦语佳

摘要:新安画派,在17世纪的中国画坛极为突出,也引来许多专家名人的研究与探索,可谓是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不小的成就。从画法风格到画中气韵,大多数的人都以此为中心展开研究,却极少有人单独去谈论这一画派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在绘画史上脱颖而出的。本文从多种角度,论述分析新安画派形成的几点主要原因,究竟是在什么样的环境时代条件下,才形成如此杰出的画派。

关键词:新安画派   形成   传承与文化

中图分类号:J2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1-0025-03

徽州黄山作为从古至今一个名胜之地,在文人的诗画中,一直备受喜爱。明山秀水的熏陶,亦使得这些作品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不朽,且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黄山的特殊美,众人皆知,这也同样吸引了许多文人来以此作诗作画,而在如此众多的艺术家中,到底有多少人能够脱颖而出。在这种情况下,明代后期,徽州当地的画家中,便出现了一批人,以黄山为主要绘画对象,画风偏向于元代画家倪云林,自成一派,名为“天都画派”。而到了清朝初期,同样在黄山脚下,出现了又一批独辟蹊径的畫家,成为黄山画派。由于两者均扎根于黄山,清代画家张庚张浦山在笔下的《浦山论画》之中,为其归为新的一类画派,并命其“新安画派”。新安画派这一称呼一直延续至今,而近现代也出现许多人研究新安画派,其中就有当今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权威高居翰,亦是对新安画派有着许多研究和较高的评价。既然让如此多的人关注,笔者想新安画派,不会仅仅是张庚的一本《浦山论画》那么简单,其中形成的原因,独特的原因,都成为一个值得去研究去思考的话题。

黄山可谓是集全国各大名山之美景于一身,崇山峻岭,山明水秀。然而在旧时,黄山交通闭塞,游人罕至,直至唐宋时期,方才为世人所知晓。唐代的山水画正式确立,而宋代的山水画开始系统化,发展至一个高峰期,也无疑为新安画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当然这也是后话。

黄山的自然美,使得无数人为之陶醉倾心。它的美既已吸引了不仅仅是外来的艺术家们,当然也使得当地的艺术家们沉醉于此,这也使得当地的艺术家以及由外入驻的艺术家们,逐渐成为了一个群体,即一个以黄山为主体而创作的群体。长期受到明山秀水的熏陶,自然悟出了山水精神与气韵,也自然与以往之其它风格有所不同。

这些艺术家,他们相依相成,如果没有黄山的地域特点,那么新安画派根本就不会出现,或许不会叫新安,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会达到新安画派这么高的成就。

可以说一种画派的形成,绝对脱离其所在的地域影响,就好比西洋画和中国画一样,西洋地区的画多为风景,最早开始的目的便是以作为人物的背景而出现,直至后来才自成一派,而地域的影响也使得其画作中像中国画中的层峦叠嶂很少见到。中国山水画,则是以画去表达、传述画者自己的情感与主观因素,而在此同时,表现出山水本身的气韵与山水之道,而这些主观的想法与情感特殊,便成为了新安画派另一个形成的独特之处。

新安画派形成的时间段处于明末清初动荡的一个时期。一个画派的形成断然不会只是因为其主体创作对象的相同,又或者是绘画风格的相似,必然有许多其他的因素夹杂其中,而这里要以新安画派中较为出色的海阳四家为例来论述。

四家的艺术风格,相对统一,孤傲的气节,荒冷的感觉,都能从他们笔下的松枝挂剑以及峻岭峭石中体现出来。“艺术家将自己内心的秩序感呈现在条理分明的画面结构之中,而这些结构并不是一味地对自然进行摹仿,或是以任何既往的艺术风格作为模拟的对象——换言之,这些结构可以看作是画家的心灵图像——如此一来,绘画提升到了与哲学思维并列的地位。”①他们的画作,正好适合他们的时代。

另一方面,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对于“心学”的提出,也可谓是影响了当时许多的人,其中自然也包括一些文人画家,而这一学说的延续,也致使新安画派的创作风格形成单独派别。就笔者个人而言,这一学说可谓是相对正确的。无论是画家的作品又或者是诗人的诗词,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个人心智的影响,因此才会有所不同,也才会有不同派别的存在。而具有不同思想和主观因素的作品,可以说是一种不一样的哲学。“如果我们也与王阳明及其门人一样,相信内心以外的世界唯有通过感知的活动方能存在,那么,约制感知的个人修养与文化的因素,便不能视为是扭曲了某些独立存在的现实,而是构成现实整体不可或缺的要因。”②而新安画派至后期,即便海阳四家的一些传承人尽力去学习以往的画作和感觉,却始终乏了些原本的韵味了。

新安画派的画家,大多只倾心于创作绘画,过着平民生活。众所周知,单凭画好,自然无法支撑这些画家的坚持,毕竟最基础生活的稳定和保障,才能使得这些画家衣食无忧,也才能使得新安画派得到稳定的发展。而这个保障以及推动新安画派发展至高峰期的,自然便是新安本地的商人,即徽商。

徽州群山叠嶂,很难进行农耕产业,因此徽州形成的传统就是入仕或者经商,并且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商帮之一,可谓是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徽商最为繁盛的时间,便是明清时期,当时已有资本主义萌芽,这使得徽商得到空前的发展,也使得徽州十分富裕,为新安画派的形成与发展带来足够的物质基础。晚明时代,中国最佳的雕版印刷便是出自徽州,最精致的纸、笔、墨亦是如此,这些自然为新安画派的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富商们一般附庸风雅,自然会收藏大量的宋元时期的名人字画,也因此为新安画派带来了开阔的眼界。而其徽州本地自然是十分支持绘画收藏。“收藏夹和赞助者们对于元代大家那种比较枯淡且朴质无华的风格,以及画家自己根据元代这类风格所衍生出来的作品,都有一种偏好。”③这里提及的元代风格衍生,自然便有新安画派。

而后来新安画派的发展逐渐减慢,自然也有因战争而影响徽商正常的发展的原因。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原本新安画派所具有的社会、经济等条件消失,也使得新安画派结束了它将近两百年的生命。

每一画派自然都有自己的本身的一些特点,这也是画派之间能够区分以及具有差别的原因之一。而新安画派也有自己的特点,从画法至风格,自然独到突出。用笔洒脱,用墨枯涩简淡,虽看似简洁,却拥有不一般的气韵。而这一独特之处,便也成为了新安画派形成之中不得不谈的原因之一。

新安画派整体的画法与风格,自然不是明清期间才形成的,其间自然有对以前的山水画的效仿和取缔。海陽四家之一的查士标,师承明朝画家董其昌,而董其昌本人也是在山水画史上有一定的成就。新安画派之中,对于董其昌,继承的仅仅只是一部分的技法仅此而已。

新安画家大都受到宋元时期的山水画的影响,以学习“元四家”,尤其使倪瓒的技法开始,即师法自然。

徽州还有一个传统艺术品,即徽州版画,是其它的地方无法比拟的。而新安画中的许多相同的线条及几何图形,也是受到木刻版画的影响,亦是木版画的特有效果。在新安绘画中,出现了线条化、几何化的特质,这种情形的出现,脱离不开木版画的刺激。版画和绘画相互影响,这已然成为安徽画派所特有的显著特色。

而在这一时期,东西两方贸易以及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也逐渐开始,西洋画的传入,自然也对这一时期的画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西洋画不但为中国绘画提供了新的再现技法,同时也为传统的笔墨线条提供了别种可能性,此外,它们还有助于十七世纪山水画家突破传统的构图成规,以及帮助他们从传统有限的山水类型中解放出来,使他们不再受到限制。”④西方画的流入,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许多画作的构图与技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画作必须呈现出和西洋画相同的规则,不意味着其必须和西洋画一样。换种说法,中国绘画的本质和画家本身的艺术特点,还是无法改变,但是这两者的完美融合,不得不说,开启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新时代。

注释:

①[美]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李佩桦,傅立萃,刘铁虎,任庆华,王嘉骥译,北京: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198页。

②[美]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李佩桦,傅立萃,刘铁虎,任庆华,王嘉骥译,第85页。

③[美]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李佩桦,傅立萃,刘铁虎,任庆华,王嘉骥译,第89页。

④[美]高居翰:《山外山——晚明绘画1570-1644》,王嘉骥译,北京:三联书店,2016年版,第1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