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式教育的研究综述

2019-03-11曹莹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者

[摘要]仪式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之一,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关注。军队是一个绝对集中的战斗集体,对政治思想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仪式的教育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军队仪式作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有着深刻的教育内涵,具备较强的价值导向的作用;官兵们通过参与仪式,实现人生每一个阶段的过渡,进而完成不同角色的转换,将其行为规范功能发挥出来;军队仪式的规范性和重复性,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官兵的军队文化记忆,提升官兵对军队文化的认同,对军人身份的认同。文章根据军队仪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具体的实践路径进行了研究,整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军队仪式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参考。

[关键词]仪式教育;军队仪式;学者

[作者简介]曹莹(1994-),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2-0039-03

一、仪式理论研究概述

(一)国外研究

早在19世纪的时候国外专家学者就已经开始了对仪式的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类学方面的研究。人类仪式研究的理论也大致分为了六种,分别是:深化——仪式学派、仪式——心理分析学派、社会结构——功能学派、宗教学派、象征文化学派、时间——表演学派。在这些研究学派中有不少杰出的专家学者,他们都为仪式的研究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著名的美国仪式学家罗纳尔德·格莱姆斯以发生学的角度出发对仪式进行了探讨。该学者认为仪式来源于生物和大自然中,仪式本就起源于仪式化的行为,仪式化行为的根据是人类所存在的节律。学者在其研究成果《仪式研究的起点》中指出:根据仪式的实际用途仪式分为了六种,这六种分别是行为、礼节、典礼、礼拜、庆祝、巫术,他认为这六项行为仪式的差别是研究的起点。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爱弥儿·涂尔干将仪式作为宗教的基础,得出了神圣和世俗两种相反的特性,他认为世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一个领域中有所有神圣的事物,另一个领域中就有所有世俗的事物。仪式作为宗教的一部分,是神圣的事物。爱弥儿·涂尔干还非常注重仪式功能性的研究,他认为仪式是人自发的、有集体性的一种社会情感,这些都表达了社会和谐以及道德的强制力。爱弥儿·涂尔干还在其研究成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描述了澳洲中部地区的部落种族在参加宗教典礼时的心情,并且了解到庆祝者仪式性表演的功能主要在于能够让种族的人群加强他们的信奉,进而有效的重新整合了社会秩序。

英国人类学家马克斯·格拉克曼在涂尔干的仪式理论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主要的观点是不应把仪式单纯的看作是团结社会的功能性因子,应该将仪式看成社会规则的一种现实冲突的表达,或是一种肯定,社会上虽然存在一些冲突但还是统一的。仪式夸大了社会的冲突,并且非常戏剧性的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将原来的社会平衡打破,进而重新构建了社会框架以及规则,帮助社会秩序的恢复。马克斯·格拉克曼在其的研究成果中主要讨论了非洲社会冲突仪式的具体表现,以及仪式和社会凝聚之间的联系。

人类学家格尔茨注重文化的研究,其根据阐释和对意义的追求对“地方性知识”进行描述,而非科学规律。对于仪式的研究重点强调的是语义亦或符号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仪式所表达并且传递的观念和情感。格尔茨认为宗教是文化体系的一种外化展现形式,通过构建存在的秩序进而影响到人类的情感的一种符号系统。宗教信仰以及宗教的仪式活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作为世界现实的模式成为了它的一种理想型模式。仪式不仅表述社会结构,更为重要的是针对现实生活当中出现的问题,就像是痛苦和死亡等。仪式是文化观念以及社会经验的分界点,是社会文化变化的重要机制,并且会对整个群体产生很大的改变。

美学的马歇尔·萨林斯在对仪式活动的研究中对涉及的文化实验提出了一个具有建设性的模式。该模式结合了实践和历史、系统实践、持续变化。总而言之,仪式促使社会组織和文化象征系统的长时间模式,对真正的事件产生影响并作用于事件。人的行为是形塑文化以及历史的重要内容,历史是文化传承运用了一种新的方式。人们创造了历史,但是在创造的过程中,应用仪式将仪式作为了一种中心活动。

(二)国内研究

厦门大学教授彭兆荣在其的研究成果《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中比较全面的学科角度出发,全面的总结了人类学仪式研究的脉络,将代表人物的观点、理论体系建立以及著名的田野案例综合起来,通过历时性的演化和分析,展示出了在过去的漫长一百年岁月中仪式作为人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从一开始的概念提出到理论框架逐渐丰满的变化过程。在这之中对于特纳仪式及其理论进行了理解和评判,这一部分的内容更能帮助读者们准确的理解特纳仪式在研究中的概念含义和观点的传达具有非常好的作用。除此之外,教授彭兆荣的另外的两篇研究成果《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从概念解读、象征功能以及人类学中研究都做了详细讲述,这对科学理解仪式研究的现状和形成正确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薛艺兵在其研究的成果《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中借鉴了人类学现有成果,对仪式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揭示,分别是从:仪式的行为、情境、意义、功能上进行揭示,并提炼出了自己的观点。

云南大学的何明教授在其代表作《仪式中的艺术》中总结了仪式艺术的意义和特点,并且提出了他的观点:丰富的艺术性活动和艺术品,仪式和艺术之间形成了表里共生的关系。

各个少数民族文化仪式的研究学者谢热对河湟流域藏族农耕、村落生活相伴进而产生的民间信仰活动进行了研究,路放研究了阿细人的“火祭”,通过分析他们的祭火仪式发现了阿细人的“祭火”并非仅仅只是简单的仪式,而是阿细人对于信念、祖先、英雄、生殖等等的崇拜和生态智慧的仪式性表达。另一方面,鲍江、梁永佳、曾黎等多人分别对纳西族东巴教、云南大理喜洲镇等多个少数民族的特殊礼仪形式进行了研究。此外,邓光华针对贵州的土家族傩仪式中的音乐以及仪式和国家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荆云波在《文化记忆和仪式叙事》中详细的指出了仪式所具有的文化记忆特征,并且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郭辉在其发表的《民国前期国家仪式研究(1912—1931)》中对民国前20年的国家仪式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国家仪式本身以及在仪式的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文化内涵,综合性的深入讨论了国家仪式和合法性构建之间存在一种特殊又复杂的关系,即“政治表达”是国家仪式向外表达的一种工具。

闫伊默分析了仪式的认同功能。他在《仪式传播与认同研究》中从传播学的角度指出了仪式的遍在性、表演性、象征性特征并论述了仪式的自我认同、集体认同和社会认同功能。董敬畏则是以某一个农村的丧葬仪式为案例,分析了农村丧葬仪式和社会结群之间的关系。廖晓东在其发表的《政治仪式与权力秩序:古代中国“国家祭祀”的政治分析》中透过古代中的国家祭祀的这种政治仪式分析了其中的权利秩序,也就是政治仪式在国家政权当中的作用。

二、军队仪式研究评述

国内对于仪式的研究,从仪式研究的内容上来看,主要集中于仪式的象征意义上,仪式在其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仪式和社会权间的关系、仪式和社会秩序的关系,都比较少的涉及媒介、军事、技术和经济上面的内容;从仪式的流排上来分析,多是集中在结构功能学派和象征文化学派上,对当前正在流行的表演时间学派应用还不是很多。

(一)关于军队仪式的研究

当前学术界对于军队仪式的研究和文献并不是非常的多,在徐军发表的《兵礼:中外军队仪式漫谈》中介绍了从国内外的一些军队仪式的知识,在其中主要是对我国的军队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仪式的描述,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议事内容,最后分别对美国、俄罗斯、日本的特有军队仪式进行了分析。学者徐军自己也有从军的经历,他曾参加过现代军队仪式,对我国军队中的仪式组织和操作有着非常细致的观察,在他的研究中总结了我国军队现阶段在开展仪式活动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太适当、不太科学的地方,进而导致军队仪式的功效不能发挥到最大。

白致华和韩荣普共同发表的《中国军队仪式不完全手册》中用了非常简短精悍的篇幅介绍了入伍宣誓、告别军旗、升国旗以及阅兵等等在军队中习以为常的仪式。

(二)关于阅兵仪式的研究

王海州发表的《政治仪式中的权力宣展与合法性建构》中对每年国庆大阅兵从外部环境到内部景观,从操演过程到合法性的构件上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收集使用了国庆阅兵的各种数据,来论证国庆大阅兵和社会变革以及政治策略的关系。

李华军、滕姗姗等人共同的研究成果《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的象征符号、阈限和国家认同建构》,明确分析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以及反法西斯胜利的阅兵仪式,这是一场非常庄严的政治仪式,同时又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媒介仪式,有着人类学、符号学、政治学以及传播学等等多方面的含义。在阅兵仪式中象征符号是仪式语境中独有的一种基本单元结构,同时也是国家形象的集中体现,在如此多的符号所营造起来的氛围中,仪式的阈限过程显示的非常清楚,仪式的参与者就好像是同一方向的需求达成交融的革命同志关系,这种关系虽然短暂,但是却为国家认同的构建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徐旭伟在《互联网时代军队仪式传播与国家认同建构——论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的传播意义及价值》中发表了新的观點: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拓宽了仪式传播范围,并且从传播学的角度上分析了阅兵这一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在团结军心、提升军队战斗力以及构建民族上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艺轩在其的研究成果《仪式传播观视域下阅兵仪式中的军队形象传播——以9·3阅兵为例》中对相关军队阅兵仪式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且以中国军队的9·3大阅兵为例,从仪式的传播角度上分析了阅兵仪式对于军队来说的重要作用。

王喜峰在《从阅兵看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仪式》中以沙场阅兵为例,说明了阅兵作为政治仪式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是礼仪之邦,政治生活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仪式活动内容和形式,如宣誓、清点、纪念、会议等等仪式,这些政治生活中的仪式是能够维系政治生活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所以,仪式在政治生活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3]朱小曼.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程天君.“接班人”的诞生——学校中的政治仪式考察[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学者
学者聚焦
本刊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学者介绍
本刊学者简介
本刊学者简介
学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