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测定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含量

2019-03-11李闻新张福林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9年1期
关键词:硝酸钾环糊精水溶液

李闻新,部 实,张 余,刘 丹,张福林

0 引言

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是一种高水溶性的β-环糊精(β-CD)衍生物,能与药物形成非共价键包合物,从而提高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安全性和生物利用度,并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1-2]。与β-CD相比,其具有更好的水溶性,且溶血作用小、肾毒性低,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新型药用辅料[3-4]。SBE-β-CD是由1,4-丁烷磺内酯(1,4-BS)在碱性条件下与β-CD的2,3,6位碳上的羟基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的[5-6]。由于β-CD是由7个吡喃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有21个可能发生取代反应的位点,因此,通过该反应所得到的产物是非常复杂的混合物。20世纪90年代,美国Cydex公司开发出了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DS)为7的SBE7-β-CD,商品名为Captisol。而我国起步较晚,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没有商品上市。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药 乙腈(色谱纯,Fisher Scientific);甲醇(色谱纯,Fisher Scientific);乙酸(色谱纯,Dikma公司);硝酸钾(分析纯,天津市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水为超纯水;SBE7-β-CD对照品为USP标准品;SBE7-β-CD(批号:20131101、20131102、20131103、20131104、20131105、20131106,唐山市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提供);4-羟基丁磺酸钠和二磺烷基化醚钠(唐山市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提供);β-CD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4-丁烷磺内酯对照品(美国Sigma-Aldrich公司)。

1.2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1260 Infinity,Agilent Technologies),配有四元泵、在线脱气机,示差折光检测器(1260 Infinity,Agilent Technologies);KQ52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Milli-Q型超纯水系统(Millipore公司);FiveEasy型pH计(Mettler Toledo);FRESCO21型冷冻微量离心机(Thermo Scientific);SHB-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1.3 色谱条件 色谱柱:Phenomenex PolySep-GFC-P3000(7.8 mm×30 cm)凝胶柱;柱温35 ℃;检测器温度35 ℃;流动相:乙腈-0.1 mol/L硝酸钾水溶液(35∶65);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

1.4 溶液的配制

1.4.1 对照品储备液 取SBE7-β-CD对照品约75 mg,精密称定,置50 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定容,得1.5 mg/ml的对照品储备液。

1.4.2 供试品溶液 取SBE7-β-CD供试品约10 mg,精密称定,置10 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定容,得1.0 mg/ml的供试品溶液。取1 ml供试品溶液在14 000 r/min、20 ℃下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进样。

1.4.3 空白溶剂及杂质溶液 空白溶剂:流动相即为空白溶剂。杂质溶液:分别取4-羟基丁磺酸钠、二磺烷基化醚钠、β-环糊精各约1 mg,并取少量1,4-丁烷磺内酯,分别置于2 ml离心管中,用流动相稀释至1.0 mg/ml,分别量取0.3 ml,用流动相稀释至0.3 mg/ml,即得各杂质溶液。供试品与各杂质的混合溶液:分别量取1.0 mg/ml的4-羟基丁磺酸钠、二磺烷基化醚钠、β-环糊精杂质溶液各0.25 ml,混合,再加入少量1,4-丁烷磺内酯溶液和SBE7-β-CD供试品1 mg,用流动相稀释至1 ml,混匀,即得。所有溶液需在14 000 r/min、20 ℃下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进样。

1.5 方法学验证

1.5.1 专属性 按“1.4.3”项下方法配制空白溶剂、4-羟基丁磺酸钠、二磺烷基化醚钠、β-环糊精、1,4-丁烷磺内酯、SBE7-β-CD对照品溶液及SBE7-β-CD供试品与杂质的混合溶液,按“1.3”项下方法分别进样,记录色谱图。

1.5.2 检测限和定量限 取SBE7-β-CD对照品储备液并逐级稀释,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分别以信噪比S/N=3和S/N=10时各对照品的量为检测限和定量限。

1.5.3 标准曲线 取SBE7-β-CD对照品储备液并逐级稀释成1.4、1.2、1.0、0.9、0.7、0.5 mg/ml的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记录色谱图和峰面积,以峰面积(Y)对浓度(X)进行线性回归。

1.5.4 精密度和准确度 取20131103批供试品,平行配制6份1.0 mg/ml的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分析,记录色谱图和峰面积,计算含量测定结果的RSD。回收率按如下公式计算:测得量/平均值×100%,计算6份供试品的回收率。

1.5.5 溶液稳定性 取供试品溶液,分别在室温下放置0、2、4、8 h进样分析,记录色谱图和峰面积。

1.6 含量测定 取各批次供试品,制备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记录色谱图和峰面积,以标准曲线法计算供试品的含量。

2 结果

2.1 方法学验证

2.1.1 专属性 SBE7-β-CD、二磺烷基化醚钠、4-羟基丁磺酸钠、β-环糊精、1,4-丁烷磺内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850、7.709、8.040、8.580、11.326 min,SBE7-β-CD与各杂质峰的分离度均不小于1.94,且空白溶剂无干扰,表明该方法专属性良好。见图1。

图1 专属性色谱图

注:a.空白溶剂,b.β-环糊精,c.4-羟基丁磺酸钠,d.二磺烷基化醚钠,e.1,4-丁烷磺内酯,f.对照品,g.样品和杂质的混合溶液

2.1.2 检测限和定量限 SBE7-β-CD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2 μg和0.48 μg。见图2、图3。

图2 SBE7-β-CD检测限色谱图

图3 SBE7-β-CD定量限色谱图

2.1.3 标准曲线 SBE7-β-CD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73 156 X-841.92,r=0.999 8,所得结果见表1。表明SBE7-β-CD在0.498 5~1.49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表1 SBE7-β-CD的线性范围

2.1.4 精密度和准确度 6份供试品溶液含量测定结果的RSD为1.4%,表明该方法的精密度良好。回收率为97.8%~101.2%,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良好。见表2。

表2 SBE7-β-CD回收率和精密度测定结果

2.1.5 溶液稳定性 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在室温下放置0、2、4、8 h时进样分析,与放置0 h相比,供试品浓度的相对误差(RE)为-0.4%~4.9%,表明供试品溶液在8 h内基本稳定。见表3。

表3 SBE7-β-CD溶液稳定性测定结果

2.2 含量测定 6批供试品的含量在95.8%~99.3%。见表4。

表4 含量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硝酸钾对色谱峰形的影响 本实验比较了流动相中不加硝酸钾、加0.1 mol/L硝酸钾、加0.2 mol/L硝酸钾对色谱峰的影响,见图4。由图4可知,向流动相中添加硝酸钾可以明显改善色谱峰前延的情况,但随着加入硝酸钾量的增大(>0.1 mol/L),色谱峰形的改善并不明显,因此,本实验选择0.1 mol/L的硝酸钾。

图4 硝酸钾对色谱峰形的影响

注:a.乙腈-水(20∶80),流速:0.65 ml/min;b.乙腈-0.1 mol/L硝酸钾水溶液(20∶80),流速:0.7 ml/min;c.乙腈-0.2 mol/L硝酸钾水溶液(20∶80),流速:1.0 ml/min

3.2 乙酸对分离的影响 由于4-羟基丁磺酸钠(M=176.17)、二磺烷基化醚钠(M=334.32)均为负离子钠盐,而Phenomenex PolySep-GFC-P3000凝胶柱的填料本身带有负电荷[2],因此这两种杂质最先出峰。所以尝试加入酸,使其转化为酸的形式,延长保留时间,从而改善分离。本实验考察、比较了在乙腈-0.1 mol/L硝酸钾水溶液(20∶80)流动相中加入0.5%的乙酸与不加乙酸的效果。结果显示,两种条件下主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出峰时间之差分别为0.773 min和0.771 min,见图5。表明乙酸对分离的影响不大。因此,选择不向流动相中添加乙酸。

图5 乙酸对分离的影响

注:a.乙腈-0.1 mol/L硝酸钾水溶液(20∶80),流速:1.0 ml/min;b.乙腈-0.1 mol/L硝酸钾溶液(0.5%乙酸)(20∶80),流速:1.0 ml/min

3.3 有机相体系的考察 甲醇体系:本实验比较了甲醇-0.1 mol/L硝酸钾水溶液(20∶80)(流速0.7 ml/min)和甲醇-0.1 mol/L硝酸钾水溶液(35∶65)(流速0.7 ml/min)两种流动相对分离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流动相对分离的影响不大,且分离效果不理想,见图6。考虑到甲醇-水混合溶液在50∶50比例时黏度较大,使柱压增高,可能超过凝胶柱的使用范围,故放弃使用甲醇-水作流动相。

图6 不同比例的甲醇对分离的影响

注:a.甲醇-0.1 mol/L硝酸钾水溶液(20∶80),流速:0.7 ml/min;b.甲醇-0.1 mol/L硝酸钾水溶液(35∶65),流速:0.7 ml/min

乙腈体系:本实验比较了乙腈-0.1 mol/L硝酸钾水溶液(20∶80)(流速1.0 ml/min)和乙腈-0.1 mol/L硝酸钾水溶液(35∶65)(流速1.0 ml/min)两种流动相对分离的影响。结果显示,主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分别为2.12和1.94,均>1.5,且后者条件下整体出峰时间较早,见图7。在能达到分离目的前提下,选择乙腈-0.1 mol/L硝酸钾水溶液(35∶65)作为流动相。

图7 不同比例的乙腈对分离的影响

注:a.乙腈-0.1 mol/L硝酸钾水溶液(20∶80),流速:1.0 ml/min;b.乙腈-0.1 mol/L硝酸钾水溶液(35∶65),流速:1.0 ml/min

3.4 流速的考察 本实验考察了在乙腈-0.1 mol/L硝酸钾水溶液(20∶80)条件下,流速分别为0.7 ml/min和1.0 ml/min时的分离情况。结果显示,流速为1.0 ml/min条件下能明显缩短分析时间,且对分离影响不大,见图8。因此,本实验选定流速为1.0 ml/min。

图8 流速对分离的影响

注:a.乙腈-0.1 mol/L硝酸钾水溶液(20∶80),流速:0.7 ml/min;b.乙腈-0.1 mol/L硝酸钾水溶液(20∶80),流速:1.0 ml/min

4 小结

本实验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建立了SBE7-β-CD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简便、准确、快捷,为SBE7-β-CD质控标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硝酸钾环糊精水溶液
新型硝酸钾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中国硝酸钾生产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图像易错题分析
判断电解质水溶液酸碱性的简单模型
鸦胆子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石榴鞣花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β-环糊精对决明子的辅助提取作用
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核心考点及复习策略
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DMAC水溶液乙酸吸附分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