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策略

2019-03-10杨亚红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态度语文教学价值观

杨亚红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学中要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然而,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倾心于认知技能的目标制定和实施,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看得可有可无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缺失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课堂教学,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导致学生人格残缺。本文试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问题的提出

从理论上说,新课程“三维目标”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学生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从实践上看,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深切感受到传统教育评价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压力重重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下,许多学校和教师把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而情感的不可评价性和不稳定性则让教育者望而却步。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过程中,有的人因为应试教育的压力妥协了;有的人因为情感目标的难以操作放弃了。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宗旨之下,寻找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现状

通过课堂观察、教师教案分析、访谈等研究发现,许多老师的认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然而,实践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1.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忽视与疑惑。

我们随机抽取了一所小学部分老师的教案,专门研究教案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搜集的30课时教案中,发现有6课时教案除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标外,没有任何发展学生精神层面的教学目标;还有的教案虽然写了这一目标,但是教学设计中却没有顾及这一目标的实现。可见,还有少部分语文教师把课堂看成传授知识的场所,育人意识薄弱,即使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教材有很好的价值因素,也视而不见。在访谈过程中,当问及哪个目标最难落实时,几乎所有老师的回答都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他们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存在困惑,他们的困惑造成了课堂中教学行为的偏失。

2.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随意性大。

访谈中,当问及老师“备课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如何设计的?”这一问题时,老师们的回答是:“自己解读文本,也会参考一些资料。”“首先阅读文本,从文中描写的语句去体会,但是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思想,所以我每次都把每种可能的思想排列下来,然后看哪种思想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或者学生比较缺乏,即空白点就是我的深挖点。”……可见,很多老师通过自己的“文本解读”确定第三维度目标,这样的确定带有强烈的主观性、随意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流于形式。

当问及“你在课堂上一般使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价值引导?”时,老师回答的和学科教学法没有太大区别,提及最多的是朗读,包括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泛读、默读……但是却没有具体指导学生入情朗读的方法。如一老师在《老师,您好》教案中写道:“带着感激的心情读,读出老师的辛劳,读出老师的亲切”,何谓感激?何谓辛劳?亲切又该怎么读?对于人生经历、情感经历很少的小学生,这些朗读能读出多少体悟?

4.教学繁杂模糊,育人目标被“弱化”。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目标设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观察事物,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在这里,“观察事物”“良好的价值观”是笼统的、模糊的,目标的繁杂模糊把核心价值目标给“排挤”掉了,育人目标于是在“不自觉”中被弱化和淡化。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建议

如何科学设计和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整体设计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一个目标整体,是立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在设计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时,同样要把它置于“三维”环境里整体设计和推进。

2.挖掘隐性情感因素。

在语文学科中,含隐性情感因素的教材主要是说明性文体、文言文知识和语法知识等等。

一是捕捉“疑点”。努力搜索出那些看似无疑却有疑的问题,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大到文章的立意、构思,小到一个标点均可设疑。只要有利于激发學生兴趣,都可以从探讨“疑点”着眼来处理教材。二是撷取“知趣”。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所做的事乐意为之,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反之,只能发挥20%。教师在处理文言文等教材时,要筛选有价值的知识,确定有效的知识量,使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有陌生感和新奇感。

3.适度渗透谨防“过”与“不及”。

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内容渗透于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去。而渗透就要遵循适度的原则,谨防“过”与“不及”。

首先,要根据内容适度渗透。如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就不必牵强的使学生联系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上去。如果能使学生愿意认真阅读课文,并在优美的语言与风景的愉悦下,快乐的获得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就足够了。而《谈骨气》就可以直接切入关于民族、国家的话题了。

其次,要根据时间适度渗透。这个时间可以理解为课堂的进程,也可以理解为课文的情节发展。从课堂的进程来说,教师应选择学生精力较集中的时段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进行渗透。从课文的情节发展来说,教师应巧妙把握感人的情节,适当点拨,让学生领悟人情冷暖、世事沧桑、进而对自己的情态、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态度语文教学价值观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