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所熟知的单田芳

2019-03-10陈连升

曲艺 2019年1期
关键词:评书风云书目

陈连升

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我同评书界的四大名家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单田芳都相处得不错,尤其是单田芳,他来京创业,他的第一篇评介文章是我写的。我们俩的关系更不一般,我对他的了解更多一些。多年相识相知,我对单田芳有这样的评价:用最负盛名和当之无愧来评价单田芳的艺术造诣是不为过的。他播讲的评书声情并茂、通俗易懂、耐人寻味,他善于運用现代语言表达古人的思想和风范,说起来情理交融、丝丝入扣、妙趣横生。他还善于用个性化的表演来刻画人物,使人物活灵活现。单田芳具有驾驭大部头评书演播的高超技艺与丰富底蕴,他博采众长,勇于创新,探索前人不敢涉足的评书题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单田芳于1934年12月17日出生在天津,1953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工学院理工科。由于他酷爱评书,竟然放弃了做工程师的理想,开始了他的说书生涯。那时,他一边学艺,一边在辽宁大学历史系进修。1958年,他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大学学历的说书艺人。若从1955年加入鞍山市曲艺团算起,他从事评书艺术已有60多个年头了。

单田芳出身西河大鼓世家,父亲单永魁、母亲王香桂、外祖父王福义及三位舅父王为银、王来欣、王来君都是有名的曲艺艺人。尤其是他的母亲王香桂更是一位擅长说唱传统大书诸如《明英烈》《大隋唐》《薛刚反唐》的高手。早在20世纪40年代,她在沈阳等地演出均挂头牌,当时流传着“爱吃肥肉不论顿儿,听说书还得王香桂”的说法。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单田芳耳濡目染,六七岁就能绘声绘色地说《黑驴告状》《王华买父》等评书小段。16岁时,他正式拜名满关东的说书艺人李庆海为师。22岁正式登台,首演的是他拿手的评书《明英烈》,竟然一炮打响。为了历练自己,他继而又说了在整个鞍山很少有人敢碰的《童林传》,这次又大获成功。单田芳的起步,除了家学渊博,师父悉心传授以外,还跟他置身在鞍山市曲艺团这个评书艺术家的摇篮有关。据说团里著名的评书演员杨田荣、西河大鼓“赵派”创始人赵玉峰,都给过他不少的指教和帮助。

1958年,全国曲艺界掀起说新、唱新活动,单田芳改编现代题材的作品《平原枪声》《草原烽火》《林海雪原》《红岩》《红色保险箱》等,奠定了他在书曲界“东北红星”的地位。

正当单田芳踌躇满志,努力让他的评书艺术逐渐成熟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性情耿直的他因为说了几句真话,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在批斗中,以唇齿为生计的七颗牙被生生踢落。他不敢声张,因为连急带气,嗓子发炎变肿,原本清亮、浑厚的嗓子也被毁了。这还不算,他全家被遣送到爱人老家农村接受改造,一呆整整九年。在这段屈辱的日子里,他一边干着粗重的农活,一边默默地背诵着《隋唐》《水浒》等大书,他期待着有一天重新登上书坛,再说自己所钟爱的评书。

1978年11月,单田芳终于获得了平反。获得了新的政治生命后,他决心把耽误的时间找回来。针对“文化大革命”后茶馆行业开始萎缩,“茶馆评书”风光不再的情况,他改说“广播评书”。刚录书的时候,因为没有观众的现场交流,他感到很不适应。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透过录音室的大玻璃,能看到曲艺编辑和录音人员,干脆把他们当成观众吧。哎,这么一来,效果果然不错。1980年,他为鞍山市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看家的书《隋唐》,一经交换,全国播放。从1980年到1995年,这15年中,单田芳仅在鞍山电台就录制了43部评书,这当中既有《七杰小五义》《封神演义》《童林传》等传统书目,还有《民国风云》《百年风云》《千古功臣张学良》等现代书目,这些书目曾交换给不少兄弟电台。90年代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出单田芳的长篇评书《百年风云》的选段“天京血泪”之后,又连续播放了他的《百年风云》《隋唐演义》《明英烈》《民国英烈》,反应强烈。电台收到了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听众大量来信,信的内容全是赞誉单田芳和他的评书艺术的。另一个突出的实例是中央台播出《百年风云》后,北京大学等高校曾掀起来一股“太平天国热”,学生们纷纷到图书馆查阅有关太平天国的史料。我是2000年退休的,退休之前,单田芳一直是我台播出书目最多,播出时间也最长,拥有六亿听众的评书艺术家。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视逐渐取代广播成为强势的主流媒体。单田芳与时俱进,也加入说“电视评书”的行列。从1989年开始到2002年,他同辽宁电视台曲艺导演史艳芳合作,先后录制了《三侠五义》《白眉大侠》《羊神》等20部评书,还为中央电视台《电视书场》录制了320回书的《薛家将》等书目。由“茶馆评书”转型到“广播评书”,又从“广播评书”转型到“电视评书”,客观地说,单田芳大大延展了评书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单田芳除了演播之外,还潜心地进行评书改编。半个世纪以来,他借鉴他人文本先后改编了《瓦岗英雄》《白眉大侠》《童林传》《百年风云》《民国风云》《千古功臣张学良》等四十多部评书,文字有2000多万,全部出版了。他速度之快、数量之多,无人可比。我曾听单田芳说过,他白天无论多忙多累,晚上总要抽出工夫,静下心来完成一篇6000字的评书脚本。2000年,单田芳罹患胃癌,他的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二,伤口缝了22针,好不容易痊愈了,又立马投入工作。这段时间我曾去看他,他跟我谈笑风生,神采奕奕,就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这之后,他毅然创作并录制了后续的20余部电视和广播评书作品,其中大多数为经过修改的新式评书,如《血色特工》《贺龙传奇》等红色经典系列评书。

从艺60多年,单田芳先生共录制了广播评书、电视评书110部,共计12000余集,时间约6000多小时,演播内容包罗万象,纵横古今,这一切使单田芳成了说书界的集大成者,他的评书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书艺术传承人的单田芳先生去世,是评书界的重大损失,援引一位友人的挽词:“醒木惊天震书场,口舌鼓动话沧桑。戊戌北来悲泣声,世间再无单田芳。”

猜你喜欢

评书风云书目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风云”眼中的世界
中国曲协评书艺术委员会在渝举办系列活动
To Be Continued
营销风云
网络评书,能否让评书重新繁荣
象甲风云
象甲风云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