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企业内审的制度模式和方法模式

2019-03-09李娜

大经贸 2019年12期

李娜

【摘 要】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和方法模式成为推动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有效保证,进而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的水平。本文主要针对现代企业内审的制度模式和方法模式进行简要分析和探究,有效发挥内审制度和方法的优势作用,全面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的力度,有效提升现代企业在社会上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关键词】 现代企业内审 制度模式 方法模式

引 言

现代企业在经营与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因素,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企业组织管理水平,及时发现经营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对风险问题的防控力度,增加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企业需要对内审的制度模式和方法模式进行全面分析,并依据自身经营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合适的制度与方法模式,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水平和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有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企业内审的制度模式

内审制度模式指的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标准形态。现代企业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需要以制度模式作为基本的工作参照依据和标准。通常情况下,企业内审制度模式主要包含执行模式、自制模式以及自制与执行相结合的模式。制定模式指的是由企业审计机关制定的制度;自制模式指的是企业依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内审制度。

1.1综合式内部审计制度模式

综合式内部审计制度模式中主要包含内部审计监督系统、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以及内部审计组织系统。首先,现代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为依据,并根据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的财政分布情况、财政收支情况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获得的效益进行必要的监督。在此过程中,需要依照内部审计的内容,建立内部审计监督系统,实现对财务、责任审计以及企业效益的有效监督。其中,针对财务的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中心和基础环节,因此,需要企业依照自身的经营活动,进行对财务成果真实性的审核,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加的内在潜力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解决对策,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其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内审工作中主要发挥着输入和输出内部审计业务内容以及传输内部审计相关数据信息和资料的作用。内部审计人员输入的内部审计信息即经过企业领导和决策层审核批准的内审立项资料。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内部审计人员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并向企业各项目参与部门下发审计通知书。之后,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强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检查与评价的力度,落实内部审计取证的过程中,进而推进财务审计和其他项目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最后,在内部审计工作全部结束后,需要工作人员将内审的相关数据材料进行整理,并依据数据信息生成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其中包括对项目的内审结论和相关的证据材料等,在生成审计报告后,需要上交至企业管理部门。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国家和社会审计要使用内部审计结果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内部审计组织系统指的是企业设置的审计组织,包含审计人员和相应的运行机制。现代企业内审机构主要有监事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三种模式,具有模式的选择,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综合考虑分析三种模式的优势和弊端,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

1.2单项式内部审计制度模式

单项式内部审计制度模式下的审计内容相对单一,但具有操作简便的优势特点,同时,也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进行的作用和效果。单项式内部审计制度模式要求企业以及自身经营与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适合企业未来长远发展的内部审计制度。需要综合企业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经营效益的审计制度,保证企业内审工作程序的公开透明,强化内审法规执行力度,提高内部审计管理质量。同时,需要制定包含内部审计信息处理,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职权范围的制度,进而有效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2现代企业内审的方法模式

2.1内部审计的方法模式

通常情况下,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模式主要包含详细审计、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四种模式。其中,详细审计模式能够有效帮助财产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和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发现企业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有效避免徇私问题的发生,进而保证财产所有者和企业的根本利益。会计报表审计模式主要运用在企业会计报表和所拥有的资产以及负债情况的审计中,通过该审计模式实现对会计报表中显示的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情况的查证。在此过程中,通常使用抽样法进行审计调查。制度基礎审计模式使用的方法也为抽样法,保证审计部门和机构单位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并由专业的审计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解与评估,并通过实质性的审计测试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内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运用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风险评估与防控能力,精准确定风险在各环节发生的可能性,并把握住实质性测试开展的重点方向。应用的审计方法主要包括风险评估和分析复核方法,进而能够实现对审计风险的全过程监督,降低风险问题发生的概率,有效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审计模式的具体选择和确定

现代企业需要依据自身的建设、经营与发展现状,选择能够有效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审计模式。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其经营范围较广泛、规模较大,且资金力量雄厚,经营业务存在着较强的复杂性,因此,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这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常需要依靠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对自身的管理,而不仅局限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上。针对这些企业通常会使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为主以及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为辅的审计方式,进而有效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审计工作完成后,通过对审计结果的评价实现对模式的优化与完善,并由专业的内部审计小组成员对审计材料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并指出审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问题,并积极进行整改。针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其建设规模较小,业务经营的范围和内容相对狭窄,业务流程的操作的相对简便。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存在复杂的管理层级问题,同时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因此,通常选择以会计报表审计模式进行审计工作。在部分民营企业运营过程中,实现了资本积累,并逐渐扩大了业务经营的范围,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但由于民营企业的管理形式多以家族管理模式为主,通常由企业创办者作为董事长,而与其关系密切的亲人作为其他管理者,进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水平难以提高。因此,在企业内部审计环节也会应用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结 语

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保证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工作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需要掌握内审制度模式与方法模式对企业和市场发展产生的影响,并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制度模式和方法模式,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实施,提升企业对风险问题的防御能力,找到适合自身未来发展的可靠路径,确定内部审计方式,进而有效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企业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俭.浅论现代企业制度下强化企业内审的重要性[J].事业财会,2003(06):50-52.

[2] 胡苏.企业内审必须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J].中州审计,2001(09):20-21.

[3] 苏德硕.建立现代企业内审制度的思考[J].石油企业管理,1999(03):42-43.

[4] 曹志勇.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内审调查[J].中国审计,1996(1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