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补齐居家养老服务短板

2019-03-09吴玉韶

新天地 2019年1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老龄居家

党的十九大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以后在养老服务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用“缺”来概括,缺资金、缺设施、缺服务、缺人员,其中最缺的就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发展不足的根本原因

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服务模式,是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从2013年国务院35号文件以来,中央层面出台的养老政策将近80件,地方出台的400件,但是真正专门针对居家养老的政策,目前只有在2008年全国老龄办牵头起草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

居家养老服务之所以难是目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其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社区服务薄弱。居家养老建立在社区服务基础上,如果社区服务搞得好,就把大部分居家养老服务覆盖了。二是政策扶持聚焦不够。现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其实大部分是对机构和养老院的扶持,很少有对居家养老服务业的扶持。三是服务质量不高。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需要专业的社会组织和企业来提供,这方面的企业太少。四是支付机制问题。现在的养老服务购买除了政府发的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之外,还没有一个真正解决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的制度体系。

如何补齐居家养老服务短板

建立正确的为老服务理念。什么样的理念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指导什么样的实践,所以要对养老和老年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老年期是人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衰老和功能衰退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另外,养老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个界定很重要,以共性为主,以特殊性为辅,不要刻意把老年人与社会隔离开来,也不要把老年人过度的“养”起来,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需要照顾和护理。一到60岁就需要护理和照顾,一说到老年人就是2.4亿,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要以新理念引领老年人过上有为、积极、健康的新时代养老生活,不是简单、被动的满足式的服务。

现在尽管老龄化速度很快,但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期。因为现在2.4亿老年人中一半以上是70岁以下的低龄老人,所以真正需要照料的高龄失能老人是少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人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这“三有”包括排序都非常重要,第一是有作为,第二是有进步,第三是有快乐。其实2亿多的老年人相当一部分是可用者,这才是一种积极的老龄观,用积极的老龄观来引领养老服务业。

设施建设是基础。现在除了个别特大城市能够无偿的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以外,中小城市大部分企业、社会组织是自己找设施。我认为,一个最基本的认识是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应当作为公共服务由政府提供,建立这样一个共识非常重要。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调研时讲,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一定是零租金,这是公共服务。这样的定位和认识非常重要。我认为,居家养老设施与基本教育、基本卫生中的医院和中小学校性质是完全一样的,不能现阶段让企业家自己找地方、租地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不仅现阶段老年人购买不起,新时代的老年人可能也购买不起。

聚焦需求是关键。要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进行分类,分清楚基本养老服务或者由政府提供的养老公共服务。举个例子,养老服务中老年人需求最大的是吃饭。社区食堂真正成立以后,这个比例由90%多降到百分之几,3个月以后连百分之几都没了。所以要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分类,分清楚哪些是公共服务,哪些是非公共服务,不是说老年人的服务都需要政府提供。其实老年人绝大部分需要的服务应该由市场提供,这才是养老服务业,这才是市场行为。应该说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恰恰是生活类服务,比如说助残、助洁、助浴,这些服务绝大部分应当由市场来提供,甚至由物业企业、家政企业来提供,这个服务量是巨大的,因为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养老服务,跟其他群体是共享性质的服务,养老服务的特征不明显。第二类是精神文化需求,有一部分应该是公共服务设施,比如说电影院、图书馆、文化馆的转型,在老龄化社会下转型开展服务。第三类是真正的养老服务,养老服务的核心内容是健康和照顾需求,特别是失能、失智、高龄老人的照顾,因为这是由于功能衰退,年龄增长带来的需求,是养老服务业的核心内容,政府的扶持着力点应当放在老年人的照顾服务业上。

整合资源是途径。居家养老服务不是完全新建设施,或者是重构系统,应当是现有服务系统和服务资源适应老龄化社会的转型,所以要树立全龄型、大整合、大服务、大社区的理念,以社区服务覆盖养老服务,整合社区内机关单位、物业、家政、商业的各类资源,通过调整、转型、升级开展为老服务,实现共享发展。有医养结合,也可以有商养结合,物养结合等。

“五化”发展是方向。养老服务业特别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普遍面临着“小、散、粗、低”问题,要按照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连锁化、智能化的方向,用标准化、专业化解决“粗”的问题,用规模化、连锁化解决“小、散”的问题,用智能化解决可及性与效率“低”的问题。“五化”关键是要建立专业队伍,居家养老服务的结构性問题、质量问题,最根本的是专业服务队伍问题,特别是健康心理康复照顾需要专业组织提供,未来失智老年人的筛查和干预也是如此。

社会参与是补充。慈善公益、志愿服务、自助互助等社会力量潜力巨大,特别是老年人既是被服务对象也是服务力量,低年龄服务老龄,健康帮助失能失智。

(根据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在第四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上作的专题报告整理成文,略有编辑和删节。)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老龄居家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