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践探索

2019-03-08武涛

丝路视野 2019年19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中学核心

武涛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运动技能、理论基础与人文情怀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内容构成,并从职前发展路径与职后培训模式两个方面探索了促进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路径。

中学体育教育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承”的是学生对身体活动能力的探索与挖掘,“启”的是学生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与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然而,面对中学生身体素质不高、运动能力偏低、体育锻炼意识不强、体育课兴趣不浓等一系列问题,中学体育教育危机四伏。所谓的“承上启下”,成了中学体育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自我标榜,成了中学体育教师在学科地位中的自我吹捧。如何解决中学体育教育中层出不穷的疑难杂症,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其核心素养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体育核心素养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它从运动技能、教育理论、人文情怀三个方面对体育教师提出了要求,通过中学体育教师全方位的成长与进步,促进中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素养”,就是平日的修养,通过后天习得与养成。它是个体在面对实际问题与挑战时,能综合运用各类知识、能力与态度来解决问题,达到满足个体生活需要的目的,是社会适应的表现。所谓“核心”,就是中心,事物的主要部分。以此类推,核心素养就是个体为适应社会、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所具备的解决问题的高级能力。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就是在中学担任体育教育工作的人应当具备、覆盖其职业相关领域的,可促进其成功生活并帮助其完成体育教育工作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中学体育教师深厚体育专业知识与学科理解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的综合反映。

二、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内容构成

根据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立足教育生态环境,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可从三方面来理解其内容构成,分别是运动技能、教育理论与人文情怀。

(一)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体育学科的特色所在,是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标志。它是体育教学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体育教师的立身之本。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体育师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乏科班出身的体育教师。不仅有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还有体育教育训练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加入中学体育教师的队伍。然而,师资力量的改善,似乎并没有给体育教学环境带来巨大的改变。“别人教什么,我教什么;别人用什么方法,我用什么方法”,已成不言自明的传统与规矩。尤其是在中考授权之下,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简化成“考什么教什么”,中学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要求也变成了“考什么会什么”。学生体育中考成绩的好坏是衡量体育教师运动技能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成绩才是硬道理的应试环境之下,中学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若不能锦上添花,就形同虛设。

(二)理论基础

既为教师,体育教师被要求遵守相关的职业规范,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教书育人,为师者,首先得懂教。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面对不同的被教育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获得不同的教学效果。每一步,都需要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资源共建共享的速度不断加快,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并掌握教育学等理论知识,才能真正立足于学校教育。其次,体育学科虽然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科,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才是学科发展的自然规律。如果将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解剖成骨骼与肌肉的协同工作,枯燥的动作重复也成了对身体内环境和谐状态的探索。科学理论的指导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减少试错的时间成本,最高效率的掌握某种技能。最后,体育教学互动形式的身体力行,对生命安全存在着一定的威胁。体育教师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不仅能有效地规避安全风险,还能在危险发生的过程中随机应变,降低风险成本。

(三)人文情怀

教育是一门艺术,不是简单的你教我学的任务完成模式,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无论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老师,还是作为中心人物的学生,第一属性都是人。所以,教育是人的教育,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教育被功利化,人也被物化。由于教学成绩与绩效考评息息相关,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体育教师可谓是“用心良苦”。一切以考试为中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重复再重复的教学方法,示范+模仿的教学过程,导致学生体育课厌学情绪严重。升学重压之下,学生姑且忍气吞声;一旦考试结束,再也不参加体育锻炼,是大多数学生的心声。如此恶性循环,谈何终身体育?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要求体育教师具备人文情怀,在重视体育成绩的基础上兼顾学生作为人的属性。在无力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尽可能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厌学情绪控制在最低点,

三、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

(一)职前发展路径

发展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要从源头上抓起。尤其是在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上,需要调整思路,改革创新。首先,强化运动技术的学习。这是由体育学科的特征所决定的,是保证体育教师不可替代地位的根本。体育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科学,体育教师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胜任的职业。目前,在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出现的“重理论,轻技能”倾向,不符合体育教师职业特征。它会导致体育教师在职前教育中因学科学时不足而运动技能下降,在后期任职过程中难能“以技服人”,保持体育学科的独特性。为保持体育教师在职前教育中的运动技能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培养单位可制定运动技能等级考核标准。且运动技能的等级评定直接与职后薪资待遇挂钩,以此来调动体育教师运动技能学习的内驱力。其次,夯实理论基础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体系中,除了普修《教育学》与《心理学》两门基础学科之外,其他理论知识的学习都不够深入。若非这两门课程与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密切相关,也难以在术科林立的课程设置中占据一席之地。在理论基础教育方面,国外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与手段。例如德国,能持证上岗的体育教师,必须获得至少两个不同学位的证书。在学校教育中,体育老师可代替其他任课教师上课,但其他学科的教师无法替代体育教师的课程。因此,鼓励体育教师在职前教育过程中辅修第二学位,不仅能夯实理论基础教育,还能打破体育教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刻板印象。最后,培养人文情怀。中学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并非只是掌握运动技能和理论基础就足够了。实现体育运动素质和体育情感的系统养成,需要体育教师具备人文情怀。一个具备人文情怀的体育教师,会因为高度社会责任感而注重学生的价值塑造与团队精神的培养,不断向终身体育的目标靠近。在教学过程中少一份功利与投机,多一份豁达与无私。

(二)职后培训模式

中学体育教师由职前教育进入职后模式,根据入职时间的长短,表现出不同的职业特征。新进教师从被教育者向教育者的身份转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如对教学环境的适应,对个人教学能力的适应、对师生关系的适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指导与帮扶,否则轻则增加离职率,重则丧失工作热情。学校要对新进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他们了解体育教师这一职业,认识体育教师的工作价值,掌握应对体育教学困境的方法,树立职业理想,更好更快地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中。此外,“以旧带新”也是帮助新进体育教师缩短适应期的方法之一。鉴于近年引进的新体育教师以应届毕业生占多数的情况,学校有必要实行“导师制”,缓和新进体育教师因角色转换带来的心理失衡。为提升体育教师的工作适应能力与体育教育能力,可在以旧带新的老教师与老教师之间,新教师与新教师之间进行有奖励的良性竞争,以此来提高老教师的责任意识与新教师的竞争意识。对于进入工作岗位后一段时间的体育教师,要进行阶段性的职后培训,避免体育教师吃老本、知识面窄化的现象,保证体育教师知识体系的更新换代。学校还应该鼓励有更高追求的体育教师进行深造学习,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便捷的条件,实现个性化的职后教育方式。职后培训模式的探索,不仅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通过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不仅可使体育教师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与技巧,还为教师职业发展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中学核心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参考答案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