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人以其诗歌建构的个体形象

2019-03-08

扬子江 2019年1期
关键词:邱华栋王家松鼠

诗歌最高的境界被认为是“诗如其人”,或者说“诗成肉身”,这当然是非常难的事情。事实上,人是语言的动物,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有文字,可以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情感、经验、思考乃至历史,并因此获得资源、知识,得以参考、借鉴,通过辨别、反省,最终纠正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先是感受感觉,然后我思故我在,确立个人主体性,乃至民族、人类主体性,人因此成为天地之心、万物之灵。人之为人的意义也在其中。

诗人的个体形象,也不断发生变化:神权主导时代,人是神之子,又是神之工具,信仰神获得无上光荣;启蒙主义时代,上帝死了,人开始自我觉醒,自我发现,自我创造;浪漫主义时代,人越来越自我膨胀,自认为无所不能、是世界的主宰,试图统治万物;解构主义时代,人开始自我怀疑,最后走向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诗人的形象变化史,也是人类的观念史、思想史的折射。既然人是语言的动物,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有文字,而诗歌作为最高的语言形式,本身就是最精练的文字,所以,诗人其实承载人类之特质,肩负人类神圣使命,故诗人之命运及形象,备受瞩目。

在这里,我试图通过两代中国诗人由其诗歌呈现的形象,来考察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和精神状况。

王家新1978年考上武汉大学中文系,参与过第一本全国性大学生刊物《这一代》的创办,可以说有相当代表性。《这一代》是由王家新、高伐林与北京大学陈建功、黄子平,吉林大学徐敬亚、王小妮,湖南师大韩少功,中山大学苏炜等发起的,曾经轰动一时。后来王家新因出名较早,经常被划入“朦胧诗派”,横跨朦胧诗和第三代诗人,其写作、翻译一直持续了四十个年头,从1980年代直到现在,影响了好几代人,他现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当教授,带博士生,一直活跃在当代诗歌的现场。王家新虽然早已大名鼎鼎,他写的诗却仍保持非常纯粹的初始感觉,让人耳目一新,比如他的《黎明时分的诗》,全诗如下:

黎明

一只在海滩上静静伫立的小野兔

像是在沉思

听见有人来,

还侧身向我打量了一下

然后一纵身

消失在身后的草甸中

那两只机敏的大耳朵

那闪电般的一跃

真对不起

看来它的一生

不只是忙于搬运食粮

它也有从黑暗的庄稼地里出来

眺望黎明的第一道光线的时候

这只兔子本身具有相当的原初性。 梭罗有个说法:“要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叶,和土地是最亲密的联盟,它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梭罗的说法非常精妙,兔子和土地是一体的,是最具土地的原始性的。所以,兔子其实是最有土地感的动物,也是最具原始感的诗歌形象。这只兔子,其实也可以理解就是诗人本身,保持着对生活、对美和世界的一种敏感。这种敏感,源于还没被世俗污染的初心,也就是“童心”和“赤子之心”,只有这样纯粹的心灵,才会有细腻细致的感觉,感觉到并发现世界的种种美妙。王家新的诗虽然常常被称为知识分子写作,但始终没被繁冗的修辞技术淹没内心的纯真敏锐。按敬文东的说法,王家新是“用心写作”而不是“用脑写作”的。这颗诗人之心,对自然及自然之美,永远是最敏感的。

无独有偶,年轻了十来岁的邱华栋也写过一只小动物松鼠。邱华栋是王家新在武汉大学的师弟,和王家新正好是两代人。邱华栋在年轻一代诗人作家中,也很有代表性。他少年时代就是诗人,因为创作成绩突出被保送到武汉大学,毕业后当过《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可以说是改革开放时代成长起来的诗人、作家,对商业化城市化时代非常熟悉,其写作曾被认为是新都市文学的典型。邱华栋主攻小说,但始终没有放弃过诗歌,如今是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邱华栋的诗歌不同于他的小说,他的小说是他人生经历和阅读学习的转化,乃至他大块头体型的体现,他的小说庞杂,包罗万象,广度深度兼具,有一种粗犷的豪放的躁动的风格。而他的诗歌,是散发着微妙和细腻的气息的,本质则是安静的,是回到寂静的深处,构建一个纯粹之境,然后由这纯粹之境出发,用心细致体会世界和人生的真谛。很多诗句,可以说是华栋用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身体感觉提炼而成的精华。比如他有一首题为《京东偏北,空港城,一只松鼠》的诗歌,特别有代表性,堪称这类风格的典范。全诗如下:

朝露凝结于草坪,我散步

一只松鼠意外经过

这样的偶遇并不多见

在飞机的航道下,轰鸣是巨大的雨

甲虫都纷纷发疯

乌鸦逃窜,并且被飞机的阴影遮蔽

蚱蜢不再歌唱,螞蚁在纷乱地逃窜

所以,一只松鼠的出现

顿时使我的眼睛发亮

我看见它快速地挠头,双眼机警

跳跃,或者突然在半空停止

显现了一种突出的活力

而大地上到处都是人

这使我担心,哪里使它可以安身?

沥青已经代替了泥土,我们也代替了它们

而人工林那么幼小,还没有确定的树荫

我不知道我的前途,和它的命运

谁更好些?谁更该怜悯谁?

热闹非凡的繁华都市,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空港,已是文坛一腕的邱华栋,心底却在关心着一只不起眼的松鼠的命运,它偶尔现身于幼小的人工林中的草坪上,就被邱华栋一眼发现了。邱华栋由此开始牵挂其命运,到处是水泥工地,到处是人流杂沓,一只松鼠,该如何安身,邱华栋甚至联想到自己,在时代的洪流中,在命运的巨兽爪下,如何幸免?这一似乎微小的问题,既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追问,其实也是一个世纪“天问”。文学和诗歌,不管外表如何光鲜亮丽,本质上仍是个人性的。在时代的大潮中,诗歌文学经常可能边缘化,无处安身,实际也不过是一只小松鼠,弱小,无能为力,但有自己的活力和生命力,并且这小生命有时会焕发巨大的能量。这只松鼠,何尝不也是诗人的一种写照?

一只是兔子,一只是松鼠,这两只小动物,其实可以看成诗人在不同场景中的一个隐喻。前一个是置身自然之中,对于美的敏感,后一个是身处都市,对生活和世界的敏感。这两只小动物,其实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显现。如果说兔子具有土地原始性,松鼠在都市里则显得有些神秘特异,在自然日渐隐退的都市里,松鼠可以说具有隐士和精灵的双重性,一方面,它隐藏于都市的边缘角落,另一方面,它的出现给都市人带来惊奇和惊喜,它腾跳变幻,仿佛一个隐喻,都市里诗意的隐喻,证明着诗意未死,诗意还会隐隐约约显现。

由此,两位诗人都通过自己的诗歌写作,建构其个人的诗歌形象,一个是自然诗写,一个则是沉思型的写作,我们亦从中看到了同时代诗人的命运写照。

猜你喜欢

邱华栋王家松鼠
王家新的诗
王家湾
小松鼠
贴近故乡的书写——与邱华栋对谈《乡间游戏》
松鼠
轻松一阅
轻松一阅
松鼠
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