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件与情境

2019-03-08李少君

扬子江 2019年1期
关键词:静默肯德基首诗

李少君

在一个视觉图像主导的时代,城市最具景观感,而如何从纷纭多样的景观中寻觅诗意,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就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即事件与情境。

继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之后,法国哲学家巴迪欧写出《存在与事件》,把事件作为哲学的关键词,认为事件具有值得深入探讨的价值,每一个事件里面均涵义丰富,意念迭现,意义多元,值得大加挖掘。

在巴迪欧看来,事件可以打破连续性和沉寂,揭开日常生活的帷幕,瞬间呈现真相。事件没有预兆,突如其来,划破寂静,是存在的裂缝,但真实之光由此泄漏。在城市中尤其如此,人们按部就班上班下班交往回家,唯有事件可以让人真切面对现实与自我,比如堵车,航班取消,比如突然暴雨,比如邂逅前任或旧友,比如同事辞职或去世,还有众多无法预料的事情猛地出现等等。人在紧急情况下,才会摆脱麻木机械,才有真实反应和感受,并由此直面事实和自我,反省思考。尼采、海德格尔、萨特等都讨论过“本真生活”的问题。

而诗,恰是对“存在之真”的揭示,是正视自欺、不诚与随波逐流之后的自我本真的警醒与发现。

我试以我的一首诗《事故》为例,全诗如下:

十字路口

一辆汽车和另一辆汽车发生了碰撞

两辆趾高气扬横冲直撞的汽车瞬间粉身碎骨

于是,所有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的汽车

暂时地停了下来

它们小心翼翼地东张西望

探头探脑地降慢了速度

甚至,它们还停顿静默了那么一会

然后,绕过这钢铁的尸体扬长而去

那停顿静默的一会,就好象是一次短暂的默哀

一个简单的小型的哀悼会

奔驰、宝马、法拉利、劳斯莱斯

都加入了进来,无一例外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次突发的城市交通事故,“十字路口/一辆汽车和另一辆汽车发生了碰撞/两辆趾高气扬横冲直撞的汽车瞬间粉身碎骨”,物质时代,汽车“趾高气扬”“横冲直撞”,代表不可一世的现代工业文明。撞车后,其他小汽车都停下来了,在诗中,我将小汽车拟人化,“它们小心翼翼地东张西望/探头探脑地降慢了速度/甚至,它们还停顿静默了那么一会”,这其实是人碰到突然的灾难后本能的反应,这也是人性的反应,一种短暂的同情与哀悼,“那停顿静默的一会,就好象是一次短暂的默哀/一个简单的小型的哀悼会/奔驰、宝马、法拉利、劳斯莱斯/都加入了进来,无一例外”,人之所以静默,其实是在其中看到了人自己可能也会有的命运,这是现代性的忧虑。但人又是容易迅速遗忘的动物,“然后,绕过这钢铁的尸体扬长而去”。这首诗里,表达了我对现代性的反省思考,现代工业文明导致种种恶果,并有可能走上不归路。

在关于事件的诗歌中,人的感受和思考会在瞬间放大,既显得真实,又有包容性、概况性,所以,是现代诗歌常常喜欢选择的切入点。这种切入,打断日常生活的连贯性,逼着人停下来感受回味和正视思考。

事件有时还会呈现事物不同的面相,我曾写过一首关于肯德基的诗歌,写的是我有一天深夜到王府井肯德基餐厅躲雨的经历,题目为《那些无处不在的肯德基餐厅》,在诗里我写道:

阴雨绵绵之夜,已经很深了

我没想到肯德基餐厅里收留了那么多的潦倒者

孤独的没有人可以说说话的老人

全身脏兮兮的疲惫不堪的长途旅客

头一沾到桌上就趴下打起轻微的呼噜

还有神情漠然者,手里拿着一杯可乐

两眼茫然而空洞地看着天花板……

这些无处可去者都在这里找到了短暂的休憩之地

没人驱赶他们,服务员只是机械地来回拖着

愈来愈脏的拖把,打扫他们脚下废弃的遗物

肯德基餐厅在中国城市里到处都有,有时候会被当作文化殖民与入侵的象征,但一次突发的躲雨事件,我走进了肯德基餐厅。因为已是深夜,热闹的王府井的店铺也都关门了,只有二十四小时营业的肯德基餐厅,收留了那些无处可去者,这让我有些感动,肯德基也有人性化包容性的一面。这里,肯德基实际在地化了,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一个部分,所谓的冲突与对立融合了,组合成了一幅有点温馨但又淡薄的城市日常景观。

还有一类诗歌,则是对情境的截取。情境是中国古典美学概念,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情境是指情景,境地。但我觉得,情与境应该作分别的理解。王国维先生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景和境意思接近,但“境”除了场景、现场的含义,还有境界的意味。因此,情境主要包含两个部分:情和境。情即情感。境,可分为客观之境和主观之境。客观之境是具体场景,主观之境,则类似境界。从诗学的角度来认识,情境,其本质就是以情统摄一切,注入境中,自成一个世界;或者说,用境来保存情,使之永存,使之永远。

情境结构在现代诗歌创作中仍不过时,我的一首诗歌《秋夜》,就是“以情造境”,以情统摄远近、人我,乃至天地萬物,融于一个统一“场景”之中。在情之感念中,万事万物集中起来备于一身,此身再将情涵盖万事万物,世界就是有情世界,因此成为一个“情境”。这首诗写的就是成都,全诗如下:

柏森祠堂深藏的鹧鸪呼唤出暮晚

金水溪桥边,星星们和三两闲人现身草地

桂花香浮现出散逸的清氛气质

映衬着城中万家灯火世俗气息

锦里方向,华灯闪耀,夜生活一派繁忙

人们在炒菜、吃饭、闲聊和打扫

一家人围坐沙发看电视,一个人站立阳台发微信

每一间窗户里都显出人影憧憧的充实

我站在不远处的高台上,看着他们

又仿佛自己正寂寥地置身其中

我和他们平分着夜色和孤独感

我和他们共享着月光与安谧

这首诗,写的是我一天深夜在成都武侯祠附近的一个高楼上对外看到的情景。柏森祠堂,金水溪桥边,是相对世外桃源的,飘逸美好的;而锦里方向,世俗生活气息浓郁,人们在炒菜、吃饭、闲聊、看电视、发微信。我看着这一切,也享受着此刻,我似乎置身其间,又仿佛超脱其外。我与天下人共享这一切,我爱着这人间,既包括那些小小的幸福与满足,也包括那些孤独与寂寥,这一切,都在月光的笼罩之下。

这首诗,写的是一种共享共乐的情感,更是一种我的价值观,一种享受此在此刻人间生活的信念,这也是成都作为中国人最喜欢的城市的特点之一。情境诗歌,就是在情的关照整合统摄下,形成对世界和宇宙的一种认识理解,造就一个情感的小世界小天地,在这小世界小天地中心安理得心满意足,就象这首《秋夜》呈现的,创造出了一个“情境”。

这两种类型的背后,有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观念和理论背景。如果说事件是切片,由具体最终切入人之生存状况,是以小窥大,以部分折射全体;情境则将人的生活状况完整地截留保存下来,具有整体性意义。两者有强调具体与整体之差异。当然,也有共通之处,就是对场景的重视。这种场景,西方喜欢称之“现场感”,我们则称之“景观”或“景象”(所谓触景生情的“景观”“景象”)。这是视觉图像主导的现代社会里,诗歌越来越强调的元素,一种带有时代特征和标志的镜像感。

猜你喜欢

静默肯德基首诗
都柏林的静默行者
世界不静默
《上课没人抢》
预备,出发!
我想写首诗给你
以沉睡的姿态 行静默的叛乱
肯德基要上天
“我们要吃鸡”!英国肯德基闹“鸡荒”半数门店停业
过圣诞,360万日本家庭吃肯德基
又有人号称自己获有肯德基的炸鸡配方了,不信你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