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解析

2019-03-08肖晨卉

祖国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

肖晨卉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坚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念,其中永不称霸、将人权与国家发展实际相结合、建立保障人权的社会制度等策略都为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国际格局的不断变化,受到传统安全以及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当前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因此,从策略上来看,中国积极加强对人权的各方面保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解决人权难题、促进国内以及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人权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近年来,国内外人权事业繁荣发展。从國内角度看,我国2015年成功举办第八届北京人权论坛,各国围绕反对战争、保护人权、促进和平与发展等议题展开了开放坦诚的交流对话,在凝聚共识的同时取得了关于人权事业的丰硕成果。从国际角度看,2017年6月14日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举行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权”国际研讨会,促成了世界人权事业更上一层楼。然而,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人权事业也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机制缺失、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曲折发展。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中国理应担负起责任,积极为解决人权难题、发展人权事业出谋划策。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随后,“人类命运共同体”伴随时代潮流踏上当代全球治理舞台,而人权作为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是将“你”、“我”、“他”这一系列个体转换为“我们”这个共同体。从国际视野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人权观念倡导世界上的每个国家和每个国家的人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都能够平等的参与全球治理 [1]。当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并存,构成了国际社会的多样性[2]。从人权基本内涵的角度来说,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看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国际社会应充分尊重各国主权和发展特点及水平,发展多元人权观,从而维持国家间的关联性和国际社会的整体性[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具体内容

随着世界人权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和而不同”等传统思想的流传,中国也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下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其主要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中国“永不称霸”的战略思想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等观念一直甚嚣尘上。然而事实证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就恪守“不称霸,不侵略”的外交立场,积极为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贡献力量。追本溯源,不称霸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表征、是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的现代性重释。自古以来,中国便以“王道政治”为理想,倡导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而不是“霸道政治”。

因此,在“永不称霸”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在命运共同体的视角下形成了平等、合作、安全与包容这四个特征。平等是指中国坚持“多元主义”的立场,平等的对待每一种人权观;合作是指在全球化时代,中国通过与周边国家进行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从而推动与各国在人权领域的合作,建立人权多元利益共存的合作机制,而不是领导机制;安全是指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尊重各国主权与人权,寻求共同体中的安全机制;包容是指中国尊重世界人权观的多样性,兼收并蓄,形成既具有多元性、又具有“大一统结构”、反对霸权主义的人权观。

(二)将人权的多样性、普遍性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发展策略

2015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致“2015.北京人权论坛”的贺信,其中集中表达了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和世界人权事业[3]。因此,我国将多元人权兼容并包,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形成了一套带有中国特色的人权话语体系。

中国反对脱离实际而空谈人权,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便是将人权问题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一个重要体现。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对外开放、互利共赢,形成了区域内的和平发展,给人权事业带来了基础保障。“一带一路”成为实现国家间战略协作的有效平台,将中国梦与世界梦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使世界各国坦诚相待,发挥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权的建设性作用。

(三)发挥社会制度对人权的保障作用

东西方国家在人权领域的斗争由来已久,部分西方国家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无法从根本上保障人权。因此,中国以自身的行动证明了国家的社会制度对人权的有效保障作用。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的权力与人民的权利是统一的,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而国家又是人民利益和权利的总代表。建国以来,中国一直秉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权观念。通过实践,我国把中国梦同保障人权紧密联系在一起,建设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的同时对世界人权事业产生了积极作用。

三、国内外人权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一)人权事业发展的困境

“命运共同体”也强调人类社会整体性中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国家之间的连带责任。因此,在共同体中,一类冲突常常会引发一系列矛盾,一国问题可能会带来多国困局,局部的威胁可能会破坏整体的和谐[2],从而给命运共同体下的人权事业发展带来阻碍,其中可从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两方面影响因素展开。

从传统安全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当今国内外人权事业面临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威胁。即便中国一直以来奉行“永不称霸”的战略观念,仍有一些霸权者的存在并总试图将自身的力量或价值观念强加于自身之外的存在,引发一系列危害人权的对立与冲突,使各国人民的生存、发展、就业等基本人权不能得到有力保障。其二,机制的缺失导致人权保障难以落实。回顾联合国的历史,至今也没有建立一个可以作出有国际约束力的判决的人权法院,导致人权的法治保障缺失,使联合国原本所设想的制定“国际人权公约”的愿望难以实现。

从非传统安全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使人权保障遭到严重的威胁。恐怖组织与极端组织给世界人民带来不可弥补的苦难,迫使大量人民逃离家园避难,流离失所[1]。其二,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也逐渐影响保障人权策略的实施。例如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间的矛盾,这表明贫富差距拉大,供需不平衡等问题都是社会矛盾的根源,使人权保障遭到破坏。其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也损害了基本人权。近年来,环境与生态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使得科学发展观难以落实,不利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治理与发展。

(二)人权事业发展的对策

在“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推进下,国内外人权事业蓬勃发展,然而,这其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可忽视。因此,如何有效的把握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从而更好的处理人权难题,便是我国当下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相应的对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加强人权的法制保障。由于机制的缺失,当前国际社会上缺少处理人权问题的法治机构与法治方案,因此面对人权难题时常常缺乏约束力。对此,中国应积极推进人权法治建设,以任务导向型的治理模式为前提[2],以国际法基础,尊重各国的人权法治体系,通过机制、论坛等运作方式加强人权在法律层面的交流与保障,例如对《世界人权宣言》的遵守与肯定。

其次,走自己的人权发展道路。在国内方面,中国积极发展保障人权的经济体制、社会制度与思想文化;在国际方面,中国强烈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抵制非法干涉主权国家向主权国家施压的破坏人权的做法,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开拓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思路。

最后,积极促进各国人权交流与合作。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中国理应充分发挥在联合国中的协调与建设性作用,在遵循国际法的前提下,以联合国为框架促进各国在人权领域交流与合作,发展人权外交,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在命运共同体中紧密相连。

四、结语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是中国基于当今国际局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出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中国通过发展人权逐步实现中国梦的同时,也将促进世界整体的和谐发展。因此,中国人民始终对坚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抱有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以“中国思路”大力推动本国和世界人权事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权事业的中国方案[N].光明日报,2017-06-15(010).

[2]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下的人权促进与保障:中国的理念与经验[J].人权,2017,(02):12-18.

[3]习近平.习近平致“2015·北京人權论坛”的贺信[J].人权,2015,(05):1-2.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论社会组织的人权价值
论人权的三个化身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