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再生聚苯乙烯发泡餐盒

2019-03-08潘静静陈智峰宋雪超林勤保钟怀宁吴宇梅

分析测试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二苯基餐盒聚苯乙烯

潘静静,陈智峰,宋雪超,林勤保*,钟怀宁,吴宇梅

(1.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广东省动植物与食品进出口技术措施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23;2.暨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广东 广州 510632;3.暨南大学 包装工程研究所 广东普通高校产品包装与物流重点实验室,广东 珠海 519070)

塑料由于密度较低、强度较高以及良好的透明性等,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再生塑料在加工、使用和回收过程中受热和光等因素影响会发生降解,导致其机械性能和热性能降低[1];加入到塑料中的添加剂发生降解以及在回收过程中清洗不彻底均会造成再生塑料中可能含有一些外来污染物[2]。再生塑料和食品接触过程中,这些物质可能迁移到食品中,从而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由于再生塑料中的化学物质来源复杂,难以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因此我国禁止再生塑料用于食品包装。美国和欧盟由于拥有较为成熟的回收和安全评估体系,再生塑料在被证明不会对消费者安全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允许作为食品接触材料,但在包装表面应备注其使用含量[3-4]。

聚苯乙烯是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缩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因良好的阻隔性能,常被用来制作发泡餐盒、杯子、水果托盘等一次性餐具。不法厂家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生产聚苯乙烯发泡餐具时掺入价格更为便宜的再生料。再生料与新料的化学成分十分相似,使用现有检测标准[5]难以有效地鉴别再生餐盒。国内外有很多研究关注塑料反复加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性能的变化,如分子量降低[6]、机械性能下降[7-8]、热稳定性降低[9]、出现很多羰基化合物(醛、酮、酯)[10]等,但很少有研究建立方法来鉴别再生塑料。Xie等[11]结合近红外光谱和一致性检验来区分再生料和新料生产的聚丙烯输液瓶,能有效检测掺入20%(质量分数)以上再生料的聚丙烯瓶。

化学计量学是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化学测量数据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用化学信息的一门学科[12]。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是一种常见的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可对原始数据中的变量进行线性拟合,生成互不相关的新变量,即主成分,用这些主成分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从而实现数据的降维[13]。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是一种有监督的学习方法,在降维的同时结合了回归模型,并利用一定的判别阈值对回归结果进行判别分析[14]。目前,化学计量学已广泛应用于中药、茶品种和产地鉴别[15-18]、食品掺假[19-21]等领域。由于再生塑料多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在回收过程中会发生变化,难以找到单一的理化指标来区分再生塑料,只能通过关注化学成分的“轮廓性”和“整体性”来加以鉴别,因此,化学计量学在再生塑料的鉴别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检测新餐盒和再生餐盒中的化学成分,在NIST质谱检索的基础上,结合保留指数和相关参考文献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以色谱峰的峰面积为数据来源,建立PCA和OPLS-DA模型,筛选出新餐盒和再生餐盒之间的差异性物质,并对两者进行鉴别。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种新餐盒由德丰盛有限公司(深圳)提供,5种再生餐盒从深圳再生市场收集,再生餐盒中加入的再生料比例未知。正构烷烃混合标准品C7~C40(1 000 mg/L,溶解于正己烷中)购于上海Sigma-Aldrich试剂公司;二氯甲烷、甲醇均为色谱纯,购自瑞典Oceanpak公司。

Agilent 7890A型气相色谱仪-5975C型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ent公司);GZX-9420MBE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EPED-10TS超纯水器(南京易普易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AL204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1.2 发泡餐盒化学成分的提取

将发泡餐盒分别标注为RC1、RC2、RC3、RC4、RC5和VC1、VC2、VC3,其中RC组为再生餐盒,VC组为新餐盒,每个样品设置2组平行实验。为保证样品均质性,用剪刀将餐盒剪成0.5 cm×0.5 cm左右大小并混合均匀,准确称量0.5 g发泡餐盒样品于具塞三角瓶中,加入10 mL二氯甲烷并充分振荡使餐盒完全溶解,再加入10 mL甲醇使大分子聚合物沉淀,充分摇匀后静置,待上层溶液澄清后,取1.5 mL萃取液过0.45 μm有机滤膜后供GC-MS检测。

1.3 GC-MS条件

1.3.1色谱条件色谱柱:HP-5MS(30 m×250 μm× 0.25 μm);进样口温度250 ℃,升温程序:起始温度40 ℃,保持1 min,以10 ℃/min升至280 ℃,保持5 min;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流速1.0 mL/min,进样量1 μL,不分流进样。

1.3.2质谱条件EI电离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 ℃,四极杆温度150 ℃,溶剂延迟4 min,全扫描(SCAN)模式,质量扫描范围m/z:50~550。

1.4 保留指数的计算

取正构烷烃混标标准品稀释至1 mg/L,按照“1.3”实验条件进行分析,记录各正构烷烃保留时间,采用线性升温公式计算各组分的保留指数(RI)。

RI=100n+100(tx-tn)/(tn+1-tn)

式中,tx为被检测组分的保留时间(min),tn、tn+1分别为碳原子数为n和n+1的正构烷烃的保留时间(min),且tn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总离子流图中的色谱峰进行积分,得到相对峰面积,将不同样品中的色谱峰面积组成一个数据矩阵,并作如下处理:首先,数据表中的缺失值被该变量中最小正值的一半所代替,进而对数据进行对数转换[22];然后将数据进行Pareto标准化转换(变量减去平均值,除以其标准偏差的均方根),以消除不同物质含量数量级的差别[23]。将处理后的数据导入SIMCA 14.1(Umetrics AB,Umea,瑞典),建立PCA、OPLS-DA模型。采用7倍交叉验证(7-Fold cross validation)和置换实验(Permutation test)对模型进行验证。根据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ariables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值来筛选新餐盒和再生餐盒的差异性物质,本研究中首先筛选VIP>1的物质,然后对筛选的物质进行t检验,将VIP>1且p<0.05的物质列为差异性物质。

2 结果与讨论

2.1 发泡餐盒中的化学成分

按“1.3”实验方法处理样品,采用GC-MS进行分析。其中再生餐盒组的RC5-1(第1个平行样)和新餐盒组的VC3-1的总离子流图见图1。通过NIST(2011)谱库检索,计算保留指数,在网站(http://webbook.nist.gov/chemistry/)上搜索备选物质的RI值(HP-5以及与其固定相相同的色谱柱),综合考虑质谱检索结果和RI值匹配度两个因素,并结合相关文献[24-29]对色谱峰进行定性。总离子流图中第1个峰(乙苯)为共有峰,峰面积适中,将其他色谱峰面积和乙苯比较,计算各化合物相对峰面积,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发泡餐盒化学成分定性结果Table 1 Result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compounds in polystyrene food containers

(续表1)

No.Retention time/minCompoundCAS No.Relative contentRC1RC2RC3RC4RC5VC1VC2VC34814.026Butylated hydroxytoluene(2,6-二叔丁基对甲酚)128-37-00.60 0.00 0.05 1.19 2.89 0.06 0.04 0.04 4914.089Methyl laurate(十二酸甲酯)111-82-00.21 0.12 0.10 0.12 0.13 0.04 0.08 0.05 5014.1581,2-Diphenylethane(1,2-二苯乙烷)103-29-70.02 0.13 0.11 0.04 0.12 ---5114.192--0.10 0.23 0.17 0.24 0.22 0.05 0.12 0.07 5214.970Hexadecane(十六烷)544-76-30.14 0.08 0.09 0.54 0.28 0.11 0.48 0.38 5315.136--0.11 0.13 0.15 0.12 0.18 0.05 0.10 0.09 5415.439Benzophenone(二苯甲酮)119-61-90.09 0.06 0.08 0.13 0.20 0.07 0.23 0.08 5515.691Dibenzylmethane(1,3-二苯丙烷)1081-75-01.05 1.04 1.01 1.39 1.38 0.57 1.04 1.45 5615.743Phenyl benzoate(苯甲酸苯酯)93-99-20.44 0.83 0.68 0.59 0.75 0.06 --5715.949Diisobutyl adipate(己二酸二异丁酯)141-04-84.07 0.06 0.09 0.26 0.20 0.00 --5816.097Heptadecane(十七烷)629-78-70.28 0.16 0.19 0.58 0.50 0.28 0.72 0.66 5916.1724,5-Diphenyl-1-pentene(4,5-二苯基-1-戊烯)5729-55-50.13 0.21 0.24 0.27 0.25 0.08 0.20 0.21 6016.212cis-1,2-Diphenylcyclobutane-d5(顺式-1,2-二苯基环丁烷)7694-30-61.79 0.82 0.98 1.22 2.26 2.77 4.91 1.81 6116.326--0.23 0.25 0.31 0.23 0.44 0.09 0.11 0.11 6216.383Methyl myristate(十四酸甲酯)124-10-70.20 0.14 0.12 0.14 0.14 0.04 0.04 0.05 6316.4462,4-Diphenyl-4-methyl-1-pentene(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6362-80-79.24 8.30 8.32 9.04 8.82 5.75 10.70 10.09 6416.584--0.89 1.30 1.07 1.19 1.35 0.33 0.67 0.74 6516.807trans-1,2-Diphenylcyclobutane(反式-1,2-二苯基环丁烷)20071-09-427.31 12.31 9.14 21.97 13.30 32.29 36.43 36.24 6617.0301-Phenyl-1,2,3,4-tetrahydronaph-thalene(1,2,3,4-四氢-1-苯基萘)3018-20-00.52 0.30 0.25 0.51 0.25 0.90 0.96 1.61 6717.173Octadecane(十八烷)593-45-30.11 0.14 0.13 0.30 0.21 0.19 0.78 0.71 6817.2701-Phenyl-1,2-dihydronaphthalene(1,2-二氢-1-苯基萘)16606-46-50.70 0.81 1.06 0.94 0.71 0.92 1.13 1.14 6917.528--0.17 0.25 0.22 0.16 0.29 0.07 0.19 0.23 7017.625--0.30 0.57 0.48 0.38 0.63 0.11 0.27 0.36 7117.8541,3-Diphenylpropan-1-one(1,3-二苯基-1-丙酮)1083-30-30.39 0.96 0.90 0.65 1.36 0.22 0.38 0.27 7217.900--0.200.740.590.380.780.030.090.057317.946--0.37 0.46 0.49 0.48 0.66 0.29 0.40 0.35 7418.197Nonadecane(十九烷)629-92-50.14 0.00 0.00 0.34 0.07 0.16 0.93 0.87 7518.2432-Nonadecene(E)((E)-2-十九烯)-0.33 0.90 1.14 0.64 0.99 ---7618.466Methyl palmitate(十六酸甲酯)112-39-04.09 7.44 8.10 6.49 5.46 0.89 1.13 0.95 7718.661-0.17 0.31 0.34 0.32 0.33 0.13 0.23 0.15 7818.775Palmitic acid(十六酸)57-10-30.28 0.32 0.44 0.44 0.49 0.12 0.27 0.19 7918.913--1.91 --1.31 0.71 0.14 0.49 0.12 8018.993--1.76 1.19 1.56 1.78 1.59 0.17 0.14 0.19 8119.078--2.90 0.00 0.24 1.75 0.71 ---8219.124Ethyl palmitate(十六酸乙酯)628-97-7-0.46 0.33 0.13 0.41 ---8319.176Icosane(二十烷)112-95-80.15 0.20 0.26 0.34 0.33 0.20 0.77 0.71 8419.250Chalcone(苯亚甲基苯乙酮)94-41-70.07 0.22 0.22 0.13 0.23 0.05 0.00 0.00 8519.296-100033-79-10.64 0.56 1.14 0.92 0.71 0.44 0.86 0.50 8619.3701,3-Diphenyl-2-buten-1-one(1,3-二苯基-2-丁烯-1-酮)495-45-40.190.410.580.320.660.120.180.118719.496--0.21 0.56 0.61 0.46 0.66 ---8819.719Benzoin(2-羟基-2-苯基苯乙酮)119-53-90.67 1.73 2.27 1.65 2.38 0.11 0.10 0.06 8919.857--0.74 0.30 0.51 0.74 0.56 -0.07 0.05 9019.937--0.24 0.26 0.38 0.13 0.37 -0.07 0.00 9119.965--0.05 0.13 0.26 0.28 0.41 0.15 0.10 0.12 9220.097Henicosane(二十一烷)629-94-70.61 0.16 0.41 0.34 0.35 0.29 0.57 0.52 9320.360Methyl stearate(十八酸甲酯)112-61-82.86 5.15 5.46 4.39 3.39 0.65 1.74 1.37 9421.018--0.36 0.42 0.44 0.49 0.38 0.13 0.34 0.16

(续表1)

No.Retention time/minCompoundCAS No.Relative contentRC1RC2RC3RC4RC5VC1VC2VC39521.104--1.59 1.28 1.64 1.74 1.08 1.17 2.18 1.83 9622.294--1.98 0.77 0.92 1.38 1.81 1.70 2.68 2.27 9722.9472,2 -Methylenebis(6-tert-butyl-4-Methylphenol)(2,2 -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119-47-112.2911.0614.3414.4113.3010.3714.4915.089823.141--1.04 0.89 1.11 1.08 1.10 0.59 1.01 1.34 9923.2331,5-Diphenylhex-5-en-3-ylbenzene(2,4,6-三苯基-1-己烯)18964-53-9129.9 88.23 91.81 105.8111.985.49 154.6131.110023.914--1.32 2.13 0.90 2.92 3.02 0.92 0.89 1.36 10123.9991e-Phenyl-4e-(1 -phenylethyl)tetra-lin-109.146.27 30.71 82.73 46.14 136.1116.4158.7 10224.1081a-Phenyl-4e-(1 -phenylethyl)tetra-lin-155.768.38 46.87 115.171.26 188.8172.7 225.810324.1601a-Phenyl-4a-(1 -phenylethyl)tetra-lin-49.74 19.07 12.48 34.40 20.03 58.67 50.64 69.13 10424.2281e-Phenyl-4a-(1 -phenylethyl)tetra-lin-54.77 22.27 15.41 39.99 24.95 64.68 62.32 85.03 10524.377--0.54 0.93 0.72 1.02 1.44 0.97 1.52 2.03 10624.5142,4,6,8-Tetraphenyl-1-octene(2,4,6,8-四苯基-1-辛烯)-0.84 1.11 1.46 0.89 1.30 0.67 1.44 1.05 10724.606--0.42 1.41 0.90 0.60 1.82 0.11 0.44 0.00 10824.881--20.54 8.70 4.76 15.57 8.77 27.67 24.18 31.76 10925.047--5.71 2.13 1.53 4.24 2.76 6.72 6.34 8.23 11025.184--2.98 6.69 6.74 5.08 6.53 ---11125.298---0.39 0.83 0.82 0.25 3.32 2.95 0.46 11225.395---0.33 0.52 0.35 0.32 1.76 1.66 0.00 11326.082---0.55 0.90 0.44 0.59 ---

RC1-RC5 represent five recycled containers,VC1-VC3 represent 3 virgin containers;compounds of No.101-104 are isomers;“-” in column 3 represents the compound is not identified,in column 4 represents the CAS number of the compound is not found,in column 5-12 represent the compound is not detected in the sample(RC1~RC5为5种不同的再生餐盒样品,VC1~VC3为3种不同的新餐盒样品;101~104号物质为同分异构体;“-”:在第3列中表示该物质未鉴定,在第4列中表示未查询到对应物质的CAS号,在5~12列中表示样本未检出该物质)

由表1可知,再生餐盒(RC1~RC5)分别检出108、103、109、112、112种化学物质,而新餐盒(VC1~VC3)分别检出93、94、87种化学物质,其中共有物质77种,包括芳香烃、烷烃、烯烃、醇、醛、酮、酯等。

1~45号物质大都为苯乙烯衍生物、带支链的烷烃等,目前对于这些小分子物质的检测和迁移研究较多[30-34]。苯乙烯在这些小分子物质中占比最大,其作为聚合反应的残余物质存在于基体中。受回收和再加工过程中的高温影响,苯乙烯、乙苯等小分子会从基体释放到空气中,因此其在再生餐盒中的含量要低于新餐盒[10]。苯乙酮是一种苯乙烯氧化衍生物,在小分子物质中的丰度仅次于苯乙烯,聚苯乙烯材料在回收过程中受高温、氧气的影响会发生氧化降解,因此再生餐盒中苯乙酮的含量比新餐盒更高[10,35]。同样受氧化降解影响,很多醛、酮、酯(如2-苯异丙醇、2-苯基丙醛、壬醛、阿托醛、苯甲酸乙酯、癸醛等物质)在再生餐盒中呈现更高的含量。

46~97号物质多为苯乙烯二聚体、脂肪酸脂等。其中,1,2-二苯乙烷、1,3-二苯乙烷、顺式(反式)-1,2-二苯基环丁烷、2,4-二苯基-1-丁烯、1,2,3,4-四氢-1-苯基萘、1,2-二氢-1-苯基萘等二聚体是苯乙烯聚合反应中的副产物,有研究报道苯乙烯二聚体的含量会随着聚苯乙烯材料加工回收次数的增加而减少[10],本研究发现顺式(反式)-1,2-二苯基环丁烷也呈现相似规律,在新餐盒中的含量高于再生餐盒。此外,在此区间还检出两种抗氧化剂和降解产物:2,4-二叔丁基苯酚是抗氧化剂168的一种降解产物,已有研究关注其降解规律及风险评估[36];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是分子最小的酚类抗氧剂;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俗称抗氧剂2246,被广泛用于塑料制造行业。

98~113号物质多为苯乙烯三聚体,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库和保留指数等信息,对其定性主要根据文献[29]。苯乙烯三聚体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情况已有报道[37-38],由于其分子量较大,不易向食品中迁移,因此安全风险较小。

图2 基于所有化学物质的再生餐盒和新餐盒PCA得分图

2.2 基于所有化学物质的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PCA)可以将多元的数据特征在低维空间里直观地表现出来,是一种常见的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将3种新餐盒和5种再生餐盒总离子流图的色谱峰按照“1.5”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到16(样品)×113(变量)的数据矩阵,将其导入SIMCA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经过自动处理数据并拟合求解,模型参数R2X(cum)=0.793,Q2(cum)=0.658,其PCA二维得分图见图2。

由图2可见,各餐盒样品的两个平行组在得分图中都比较接近,说明发泡餐盒的材料均匀性和所使用仪器的稳定性较高。8种餐盒样品被分布在再生餐盒区域和新餐盒区域两个主要部分,表明再生餐盒和新餐盒中化学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较好地展示在PCA得分图中。相较于新餐盒,再生餐盒在得分图中的分布较为分散,其原因可能是企业回收聚苯乙烯的生产环境和加工条件不同,或是餐盒中掺入的再生料含量不同,上述潜在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再生餐盒所含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尽管再生餐盒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新餐盒和再生餐盒仍能在PCA得分图上得以较好的区分。

2.3 基于OPLS-DA和t检验的差异性物质筛选

OPLS-DA是有监督的模式识别,可以最大化组间差异并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变量。为了进一步探究再生餐盒和新餐盒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物质,提高再生餐盒鉴别的准确度,本实验对再生餐盒和新餐盒建立OPLS-DA模型(图3A),模型的解释度R2Y(cum)=0.988,Q2(cum)=0.979,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

使用有监督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时易产生过拟合现象,本研究通过置换检验(Permutation test)考察OPLS-DA在无差异性情况下的建模效果:保持X矩阵不变,随机置换Y观测值顺序以比较原始模型和实际模型的拟合优度,将随机化产生的R2、Q2值与原始积累的R2、Q2值进行比较,用图形直观表达是否有过拟合现象,回归线的斜率越大,与纵轴的截距越小,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越好。本实验采用200次置换检验对模型进行验证(图3B),发现R2和Q2回归线与Y轴相交(R2-intercept=0.317,Q2-intercept=-0.769),2条回归线斜率较大证明OPLS-DA可靠,不存在过拟合现象。

VIP值是OPLS-DA模型中评价变量贡献时的常用方法,结合t检验结果,一般认为VIP>1且p<0.05的物质是对分类贡献较大的物质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此标准共筛选出41种差异性物质(表2),筛选的差异性物质在再生餐盒中含量高于新餐盒。由于再生聚苯乙烯回收过程中会发生氧化,生成过氧化物,随后经β-断裂生成苯乙酮、苯乙醛、苯甲醛等小分子的苯乙烯衍生物(图4),因此筛选出的41种差异性物质中含有很多聚苯乙烯氧化过程中生成的降解产物。

图4 聚苯乙烯氧化过程中生成的降解产物

表2 筛选的差异性物质Table 2 Differential chemical substances

(续表2)

No.Retention time/minCompoundVIPSigNo.Retention time/minCompoundVIPSig219.649Naphthalene(萘)1.10.0008619.3701,3-Diphenyl-2-buten-1-one(1,3-二苯基-2-丁烯-1-酮)1.00.002229.895Decanal(癸醛)1.40.0008719.496-1.40.0002810.885Cinnamaldehyde(肉桂醛)1.20.0028819.719Benzoin(2-羟基-2-苯基苯乙酮)1.90.0003211.314Styrene glycol(苯基-1,2-乙二醇)1.30.0008919.857-1.80.0003912.2242,6,10-Trimethyldodecane(2,6,10-三甲基十二烷)1.70.0179019.937-1.90.0004012.424-1.20.0219320.360Methyl stearate(十八酸甲酯)1.30.0004814.026Butylated hydroxytoluene(2,6-二叔丁基对甲酚)1.10.02910724.606-1.40.0014914.089Methyl laurate(十二酸甲酯)1.00.00011025.184-1.30.0005014.1581,2-Diphenylethane(1,2-二苯乙烷)1.50.00011125.298-1.20.0205615.743Phenyl benzoate(苯甲酸苯酯)2.10.000

2.4 基于差异性物质建立PCA及OPLS-DA模型

为提高鉴别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以41种差异性物质的相对峰面积为数据来源,对5种再生餐盒和3种新餐盒建立PCA和OPLS-DA模型,PCA得分图如图5A所示,新餐盒和再生餐盒的区分度进一步提升,前两个主成分共解释85.9%的变量。建立的OPLS-DA模型参数R2Y(cum)=0.988,Q2(cum) =0.982。200次置换实验后R2=(0.0,0.225),Q2=(0.0,-0.652),模型显示出良好的拟合和预测性能(图5B)。筛选的41种物质减少数据体积的同时保证了模型的稳固性。

3 结 论

本研究结合GC-MS和化学计量学鉴定再生餐盒和新餐盒,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8种餐盒中共检出113种物质,成功定性75种物质,包括聚合残余(苯乙烯单体,二聚体和三聚体)、苯衍生物和添加剂等。由于回收过程中聚苯乙烯材料会发生氧化降解,因此再生餐盒中含有较高的羰基化合物。OPLS-DA和t检验共筛选出41种差异性物质,其中苯的氧化衍生物占比及差异性较大,如苯甲酸苯酯、2-羟基-2-苯基苯乙酮、2-苯异丙醇等。根据差异性物质建立PCA模型可以更好地区分了新餐盒和再生餐盒,有效鉴别再生餐盒,为市场上再生聚苯乙烯餐盒的鉴别提供了新的思路。另外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应用到工业领域时还需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和验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后续研究中仍需要更加关注苯乙烯的氧化产物,进一步缩小差异性物质的范围,寻找新餐盒和再生餐盒之间同时具有统计学意义和化学意义的差异性物质。

猜你喜欢

二苯基餐盒聚苯乙烯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中多氯联苯的脱除研究
关于我国外卖餐盒的处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
丁二酮肟重量法测定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中钯的含量的研究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扩链改性聚碳酸亚丙酯
13号餐盒柜
聚苯乙烯对β晶聚丙烯结晶及拉伸致孔行为的影响
聚苯乙烯泡沫阻燃研究
13号餐盒柜
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