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逐浪智慧护理

2019-03-08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1期
关键词:交班泉州市闭环

护理队伍至少占整个医院人员的一半以上,在信息化、智慧化的浪潮下,如何实现护理的智慧化,让护士工作更高效、规范,进而使护士回归患者,是医院管理者不得不花心思的模块。

在技术驱动、护士需求下,自2016年开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泉州市第一医院”)开启了一场立体、全面的智慧护理打造之旅。

随着三个年头的悄然而过,从入院、住院到出院,智慧化贯穿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如建成智慧护理平台体系,实现了移动护理、床旁支付、结构化电子交班、不良事件预警与分析、护理临床路径开展、智能化一键排班,等等。

当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医院改变传统以经验管理为主的“管家式”管理方法,形成了全闭环、可追溯质量管理,优化了护理流程,提高了护理效率。

不难发现,智慧护理带来的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管理模式变革。

智慧护理遍地开花

泉州市第一医院是泉州市属最大的三甲医院,年门诊量185万,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目前开放两个院区,开放床位2200张,护理任务相当繁重。

应用信息技术简化作业流程,提升护理质量是院长苏智军中意智慧护理的初心。

谋定而动。2016年起,医院逐步构建由护理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护理数据中心、护理信息平台、数据交换层平台组成的智慧护理平台体系。其中,护理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包括移动护理、护理文书、护理质量、护理绩效以及护理知识库系统;护理数据中心,包括患者数据、护理医嘱数据、护理病例数据、护理质量数据、护理绩效数据等;护理信息平台,包括人员注册、索引服务、存储服务、安全管理和隐私管理;等等。

“如此一来,有关护理的方方面面均有了实现智慧化的土壤。”苏智军称。

而在临床一线与之相得益彰的是,智慧病房的落地。泉州市第一医院的智慧病房涉及床旁智能终端、电子床头卡、移动护士站等18个智能化落地点(图1)。

在该院有这样一种常态:住院患者均有一个电子床头卡和腕带。护理操作可通过SDA手持机扫描识别患者身份,进行准确的三查七对。“扫描物品条形码及患者腕带核对信息,两者匹配成功后可执行”。护士在患者床旁即可通过医院护理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将生命体征、风险评估等护理文书录入系统,且实时上传。“如此以来,不仅护士的工作量减轻,患者信息也可及时更新,从而提高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苏智军如是说。

同样,患者住院信息也是一目了然。像患者护理级别、饮食等基本信息、医嘱、输液、口服给药、检验检查报告、患者住院总费用、一日清单费用、手术信息、临时医嘱执行及签名等均可线上查询和执行。同时,像健康教育,以及收费、重要消息提醒等护士日常工作辅助,均可在患者床旁进行。

除了上述简单易实现的操作外,一些相对复杂的事项,医院同样借助信息化得以实现。

如结构化电子交班。作为临床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护理交班对保证临床护理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在泉州市第一医院,改变传统手工记录方式,实现了无纸化交班。据苏智军介绍,医院首先设置了统一的交班报告模板,明确了交班内容及交班要求,然后,打通信息孤岛现象,使得交班内容可依据其他系统直接提取数据,“方便快捷,且不易出错。”

再如,不良事件的预警和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是衡量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防范不良事件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该院及时上报的不良事件,系统会根据不良事件类型显示相应影响因素条目,根据导入的相关数据自动生成鱼骨图、饼图和柱状图等,分析出相应预防措施。“对不良事件的防范和改进均带来十足的益处。”

还有,对于具有“降低平均住院日、控制医疗费用、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作用的护理临床路径,泉州市第一医院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护理临床路径信息系统。目前,该院的护理临床路径不再局限于外科手术患者,而是从急性病向慢性病、从一期医疗服务向二、三期医疗服务扩展,同时在健康教育中也有不少应用。

“医院临床路径系统已实现与移动护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同时遵循PDCA原则,根据实际效果在不断完善相关路径模板。”苏智军不无自豪地介绍说,医院已经有100多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嵌入到智慧护理平台体系。

此外,在后台数据的支撑下,护理部可通过智慧护理平台进行护理人员档案管理,护士长可选择智能化一键排班。随着智慧护理如潮水般涌入医院,护理人员发现方便、快捷的工作方式已经像空气一样,成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管理模式随之而变

得益于智慧护理平台可以自动化产生护理记录、自动汇总各种因子,形成大数据分析的依据等,泉州市第一医院建立了全闭环、可追溯质量管理;完善了护理质控,建立了安全质控指标,保障了病人安全;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效率明显提升。

具体而言,医院把护理标准化、规范化指标融入平台形成了护理质量数据或报告。同时,融入不良事件上报情况、满意度管理状态,再通过PDCA的方法不断改进护理质量,通过护理质量管理系统进行固化,从而改变了传统以经验管理为主的“管家式”管理方法,优化了护理流程,提高了护理理效率,提升了护理质量。

目前,医院实现了口服给药、静脉给药、临床用血、静脉采血的全闭环、可追溯质量管理闭环管理。

苏智军以口服给药闭环为例,讲述了医院口服给药闭环的常态:医生开处方后,药师审方、发药机发药、药房扫描核对、人工配送、护士扫码接收、复核后床旁给药的闭环。“整个链条连接起来,在保障可追溯管理的同时,给药不良事件发生率跟去年比也明显下降。”苏智军称。

与之媲美的是,医院完善护理质控建立安全质控指标,设置了口服给药扫码率、输液输血扫码率、入院2小时评估完成率、入院24小时健康宣教完成率等6项安全质控指标,实现了终末控制向环节控制,被动控制向主动控制的转变。同时,在有效的患者识别、护理流程和评估患者潜在风险、药物安全使用的助力下,病人安全得以保障。

调查发现,护理智慧化后,护理效率明显提升。实施移动护理前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大幅提高;为患者办理入院文书的时间也有原来的5.3分钟,缩短至2.2分钟;健康教育护理文书时间由原来的120秒缩短至15秒;护士每日步行路程也由4.3公里缩短至2.1公里。

值得强调的是,在一场技术变革中,智慧护理平台将整合护理工作连接起来,实现了全面、全程的动态管理,让各模块间的交互与共享成为可能,从而实现了管理的变革。

苏智军还为互联网+护理规划了三条延伸路径。在他看来,不远的将来,医院居家护理服务、区域居家服务、个性化护理服务将掀起新的浪潮。

猜你喜欢

交班泉州市闭环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基于安全闭环的“两客一危”动态监管平台
浅析医院多级交班系统功能规划设计与探讨
健管师基于多模态闭环式健康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管构建及应用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基于四元数卷积神经网络的移动机器人闭环检测
总分总护理交班模式在老年病科的应用及体会
基于图片视觉强化的多媒体交班模式在手足外科中的应用
护理交班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