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城行鼓服饰的传承与创新设计

2019-03-07张琛李惠郝慧敏

服装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韩城服饰图案

张琛, 李惠, 郝慧敏

(1.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时装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2.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与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韩城位于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隅,古称“龙门”“夏阳”“少梁”,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史圣司马迁的故乡。韩城行鼓是广泛分布在此地域的一种民间传统音乐舞蹈,俗称“挎鼓子”,即把鼓挎在腰间,边走边敲击。韩城市志记载“挎鼓子”是一种祭神锣鼓。相传元朝灭金之后,为庆贺胜利,军乐队敲锣打鼓,后人沿袭下来,作为祭祀法王的鼓乐;后来韩城民众沿袭模仿成为民间鼓乐,其演出形式以鼓为主,常以镲、铙钹相配合,表演风格极富粗犷、豪爽、彪悍的特色[1]。近年来,韩城行鼓已经成为中国民间音乐的亮点,以其独特而精湛的艺术形式,打进了春晚、打进了奥运,并走向了世界,更在1997年赴香港参加庆回归大型庆祝活动时赢得了“中华第一鼓”的美誉。目前,韩城行鼓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音乐舞蹈是与人类社会共同成长的古老且重要的艺术门类,服饰又是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形态,关于它们的研究可谓日新月异,但针对音乐舞蹈与服饰相融合的研究却明显滞后。近几年,韩城市政府为传承保护行鼓艺术出台了很多有效的政策。从对曲谱、表演形式、鼓阵等方面采取静态保护措施,到实施建立生态村、保护鼓队、鼓手等动态保护措施,行鼓艺术的影响力提升显著,产业化特色日益明显。但对于行鼓表演服饰的传承保护却鲜有提及。行鼓服饰可以说是行鼓的外在形象,也是呈现这一艺术形式的主要载体。系统整理研究不仅对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现实意义,更对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中从服饰角度出发,为传承与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1 行鼓服饰的组成

韩城行鼓的表演阵容分为两部分:①以男性为主的“锣鼓队”,角色分为“鼓手、锣手、镲手”;②以女性为主的“花杆队”,表演时,根据演出阵容穿着相应的表演服装。

1.1 锣鼓队表演服饰

头扎英雄巾,上身内穿宽袖圆领、方领或V领褂,外套马甲。一般在袖口、领口、下摆处有简单的装饰图案。腰间系绸带,下穿大裆裤,裤腿收紧。脚穿平地短靴或黑色“老头鞋”。鼓手在参加大型表演时一般背戴靠旗。表演时鼓手腰间挎鼓,手拿鼓槌;锣手左手执锣,右手拿锣槌;镲手双手拿铙钹,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锣鼓队”表演服装Fig.1 "Drum team" performance costume

1.2 花杆队表演服饰

头上一般装饰有花,梳单辫挽起;上身穿着立领、右衽、盘扣、斜襟袄,同样在领口、下摆、袖口处装饰有花纹;下身穿着喇叭长裤;脚穿绣花鞋或黑色布鞋。表演时双手执花杆,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花杆队”表演服装Fig.2 "Flower club" performance costume

2 行鼓服饰的艺术特征

艺术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美化和精髓[2]。行鼓是韩城人文特色的重要艺术符号,表演形式凝聚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审美趣味。演出服装作为这一艺术形式的重要外显符号,在款式、色彩、图案纹样等方面表现出的艺术特征同样与当地人的传统生活服饰息息相关。

2.1 款式特征

行鼓是陕西关中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地民俗生活的真实反映。因而,行鼓服饰的款式造型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民间生活,是对关中地区民间服饰的继承。锣鼓队服饰采用短褂、马甲及大裤裆的组合与关中男子的传统服饰基本一致。从服装造型角度来看,上衣采用对襟式,袖子以窄袖或收口的宽袖为主。大裤裆由于腰肥大而裤腿宽阔,常在腰间用一长布条收紧腰部,后将布条改良为行鼓服饰上的绸带;在击鼓时为了便于行走,通常将裤腿收紧,这与关中民间服饰中的“打绑腿”相似。关中民间女子服饰常见有袄、衫。门襟以偏襟右衽式居多,上衣袖口多为窄袖,衣摆呈圆弧状或平摆。裤子常见为长裤或大裤裆。行鼓服饰中的花杆队服装上衣沿用偏襟式,为了表现女性婀娜的身姿,裤子款式则以喇叭造型居多。

2.2 色彩特征

色彩是服装设计的三要素(款式、色彩、面料)之一,能让人对服装产生第一感官印象。恰当的色彩运用使服装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充满艺术象征性,给欣赏者带来视觉冲击力,凸显着装者的个性特点,从而实现服装的文化感染力[3]。因此,色彩是表现“行鼓”服饰艺术特征的重要方面。笔者经过大量的调研,发现行鼓服饰色彩在视觉上丰富艳丽。基本色相由红色、绿色、黄色构成。将色彩的色相使用度按照百分比的方式计算,红色约占55%,绿色占15%,黄色占25%,其他色占5%。因此,可将其色彩选择的方式归纳为“崇黄喜红”。常见行鼓服饰的色彩如图3所示。

在配色方式上基本采用了对比色或互补色搭配,整体形成了对比强烈、浓厚热烈的特点。常用配色方案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在色彩选择上常用到白色和黑色两种无彩色。主要目的是对色彩搭配进行适当的调和,在强调视觉冲击力的前提下不忘给欣赏者设置视觉缓冲地带,避免长时间观看强对比色彩带来的视觉疲劳感。

图3 行鼓服饰的色彩Fig.3 Common colors of Line Drum costume

图4 行鼓服饰常见配色方案Fig.4 Common colors of Line Drum costume

2.3 装饰图案特征

行鼓服饰装饰图案题材丰富,按类型分主要有具象图案和抽象图案。具象图案以植物花卉为主,常见有牡丹和梅花图案。行鼓服饰中抽象图案常见云纹、水纹、脸谱纹。其中,云纹及水纹准确地说应该是形象和抽象的交融,即通过对自然界实际存在的具体形象提取,再经由艺术化处理形成具有一定几何造型的抽象图案形式。行鼓服饰的装饰纹样见表1。

装饰图案是一种特殊的手段,它通过依附于被装饰的事物来改变被装饰物原来的形态,并赋予其美的特征,深化其内涵,获得新的美学和文化学意义[4]。行鼓服饰中装饰图案的使用不仅美化了服装本身的展示效果,而且赋予服装一定的吉祥寓意。如牡丹有富贵之意;梅花清新脱俗有高洁之意;黄色的水纹,象征着黄河水,代表着位于韩城市的黄河咽喉所在地——龙门,彰显韩城男儿的黄河黄土雄风。《易经》说:“变化云为吉事有祥。”因此云纹又被称为“祥云”,具有吉祥、祥瑞的寓意。服装上所用的脸谱纹主要元素提取于“马勺”,有学者将这种图案定义为“陕西社火马勺脸谱”。即在舀水饮马的木制、光口勺面上,绘制或刀刻社火脸谱得名[5]。这种特殊的图案在形式上具有原始图腾的风格,用到服装上主要是取其吉祥辟邪的寓意。

表1行鼓服饰的装饰纹样

Tab.1DecorativepatternstheLineDrumcostume

3 行鼓服饰的传承意义

3.1 有助于保护及促进韩城地域文化

行鼓作为著名的民间鼓乐,从元朝兴起发展至今,一直是以韩城独有的文化特色为基础。正是韩城人民豪爽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精神容貌让行鼓艺术不断发展壮大。从服饰角度出发深入探究行鼓的艺术内涵及文化的象征性,整理出行鼓服饰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艺术特征,有利于通过服装探寻韩城的地域文化特点,进而对推动建设有韩城特色的地域文化传承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2 有助于陕西关中地区民间服饰的传承

通过对行鼓服饰款式特征的分析不难发现,行鼓服饰与陕西关中民间传统服饰之间存在一定的继承与发展关系。虽然现代服饰发展迅速并不断冲击着传统服饰,但行鼓服饰依旧保留着陕西关中民间传统服饰的特点。如服装多采用马甲与大裤裆的组合。因此,对韩城行鼓服饰的传承也是对关中地区民间服饰的传承。研究其发展阶段,明确每一阶段的发展特点,总结出行鼓服饰在传承方面的特色及重点,有助于陕西关中地区民间服饰的传承。

3.3 有助于打造韩城民俗文化品牌

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将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随着行鼓艺术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大,韩城市政府更是大力推动其产业化进程,致力于将其打造为代表韩城民俗民风特点的文化品牌。而服饰作为行鼓艺术的外显形式,是打造品牌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包装对象。商业包装是宣传民俗文化品牌的重要途径。但行鼓服饰的包装应是在一定范围内有“度”的包装,过度就等于切断其传承途径。

4 行鼓服饰的创新设计构想

4.1 行鼓服装的创新设计思路

创新是艺术设计永恒的生命[6]。目前韩城行鼓的演出服饰已经使用多年。大众的审美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改变,这就促使行鼓服饰应该在设计上重视融入现代审美和时尚文化。因此,固守传统服饰而不进行创新,一方面会导致受众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可能会引发行鼓失去原本的艺术美感。行鼓服饰的创新难点是如何妥善处理“传统”和 “创新”的关系。据此,行鼓服饰的创新设计应在尊重原有服装整体程式化的基础上,融入地域文化,采用艺术化的处理方式,进行局部设计创新。换言之,主要对行鼓服饰局部造型及装饰图案进行的改良创新,即在保证行鼓服饰传统性的同时有选择性地进行局部程式的创新设计,从而实现有时代特点的艺术化创新。

4.2 行鼓服装在局部造型上的创新设计

4.2.1袖子的创新 在行鼓服装袖式的创新设计中应考虑到行鼓的活动特点及表演风格。袖子的造型设计如图5所示。锣鼓队在表演时动作幅度较大,因而袖型应尽量采用宽袖。行鼓的鼓风浑厚有力,重在表现黄河黄土男儿的雄风,因而在设计时可将袖跟垫高以达到突出男性上臂宽阔的特点,进一步体现男子气魄(见图5(a))。女子袖型的创新方式较多,长度上可长可短,款式上可宽可窄,为突出女性的柔美,和男子服装形成对比,如在设计时运用褶皱元素(见图5 (b))。

图5 袖子的造型设计Fig.5 Design drawing of the sleeves

4.2.2领子的创新行鼓服装中无论男女多采用立领,领子已经形成程式化,因而在创新设计时应遵循立领形式。可以通过对立领高度、大小的改变演化出更多的立领形式。当然也可以通过滚边、装饰花纹等方式,增添立领在视觉上的装饰美感。领子的造型如图6所示。

图6 领子的造型设计Fig.6 Design drawing of the collars

4.3 行鼓服装在装饰纹样上的创新设计

装饰纹样的创新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传统装饰纹样的重构;行鼓服饰图案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

传统装饰纹样的重构是将现代社会的审美特点融入到图案创新设计中。纹样的创新设计重视形式上的美感,这种美感贯穿于图案提炼、分解、创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对图案化繁为简或重新组合呈现出新的视觉效果。以牡丹纹样为例,可以将具象的花设计为抽象的,也可以将原来多以单独纹样形式出现在服装上的花变为以组合形式出现,具体如图7所示。

图7 传统图案的变化Fig.7 Changes of the traditional patterns

将行鼓服饰图案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呈现出新的图案,可以增强行鼓服饰图案的文化传承性。如行鼓服装上的脸谱纹取自于陕西凤翔马勺。另外,题材的选择上可与韩城当地艺术符号相融合,这样可以通过服装进一步强化行鼓的地域文化特色。如将韩城经典神话故事“鲤鱼跳龙门”进行元素提取,转变为装饰图案,应用于图案创新中。图8为地域文化符号的图案创新应用设计。

图8 地域文化符号的图案创新应用设计Fig.8 Innovation application design of the regional cultural symbols

5 结语

行鼓服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艺术特征,这些艺术特征是区别于其他民间艺术的核心,也是行鼓服饰在今后的创新过程中需要传承及尊重的程式。探寻行鼓服饰的创新设计方法有利于其服饰自身的发展, 同时对行鼓艺术以及关中经济及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在行鼓服饰的设计创作中做到传承性、地域性与时代性的并存, 才能有效推动行鼓艺术不断发展壮大,达到从服装角度出发保护并弘扬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猜你喜欢

韩城服饰图案
魅力韩城
嗨!韩城
韩城老街
请到我们韩城来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