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信码号变换类业务研究

2019-03-07赵洪海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北京00048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河南郑州450007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000

邮电设计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号号码运营商

朱 斌,赵洪海,王 路(.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北京00048;.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河南郑州450007;.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000)

0 背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个人市场业务外,企业市场对运营商越来越重要。企业云通信作为一种新兴的、基于统一云平台、面向企业/行业的综合通信服务,其潜力巨大。随着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企业应用的效率直接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一方面,通信业务虽然是运营商的优势业务,但其对企业客户的销售早期主要以传统产品形式出现,如固定电话、宽带、电路E1/SIP中继租用、号码资源批发等,未能与企业办公自有应用相融合,双方合作属于松耦合,解决方案没有形成合力;另一方面,企业市场用户需求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运营商仅凭自身能力无法及时满足用户全部需求,需要与产业链中各方合作,给第三方提供通信能力开放功能以供其做进一步定制开发。

目前通信能力开放市场成为各方争夺热点,其中互联网云通信服务商凭借自身灵活性的优势,在早期已占得先机,发展迅速。但是随着政府对语音类业务特别是对号码政策监管加强,互联网云通信服务商开始尝试与运营商合作拓展企业语音类业务。

电信运营商的能力开放需与自身网络优势有效结合,开放优势能力(优先提供语音、视频等特色业务能力),通过通信能力集成(CEBP——Communication Enabled Business Process)方式加强与产业上下游合作,构建共赢生态。

电话号码资源作为运营商云通信能力的基础尤其重要,本文重点围绕号码资源及相应的变换类业务开展研究。

1 码号变换类业务现状

1.1 概述

电话号码变换类业务重点解决号码隐私信息泄露、电话骚扰等问题,并且方便企业客户随时开展业务,同时能增加异网用户的触点,解决固网号码和移动手机“差号”利用率问题。

目前国内3家运营商利用固网号码、移动手机号和增值接入号码已陆续开展号码变换类相关业务,此类业务的主要需求如下:企业用户在移动办公场景下不同终端呼叫时统一对外显示固话总机号码的需求;互联网企业(如汽车、中介、快递、网购、金融保险等)对企业员工和所服务的客户信息的隐私保护需求;个人客户对于小号类业务(手机终端不新插SIM卡但增加一个号码使用)以及一号多终端业务的需求。

1.2 固定号码变换类业务

固定号码变换目前主要用于企业总机业务,从业务体验上,申请总机类(固定电话号码)的每家企业都可以申请一个虚拟的总机号码,企业中的个人用户使用自己的手机号接听电话,通话一般采用点击拨号的双呼模式。

以总机业务为例,介绍其呼出和回呼的流程,其中A是企业员工号码,M是企业总机号码,B是普通用户号码。

呼出场景(企业员工A外呼企业外普通用户B):企业员工A利用APP客户端向第三方OTT业务平台发出通话请求,OTT业务平台把固话电话号码M、主叫企业用户号码A、被叫用户B和通话请求通过API接口送至运营商点击拨号(CTD——Click To Dial)平台,经平台分别向主叫和被叫用户发起呼叫,主叫方终端会立即收到回拨电话,确认接听后,总机号码会接续接通被叫方手机,被叫方会显示拨打方的办公电话专属总机号码。企业员工都可以以一个统一固定电话号码对外开展业务往来。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业务呼出流程图

回呼场景(普通用户B回呼企业总机M):普通用户B回拨总机号码M后,路由到固定号码落地省份,进而将呼叫接续到CTD业务平台,平台查询获得企业用户被叫号码A,进行路由,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业务呼入流程图

1.3 移动号码变换类

移动手机号码变换类业务,主要用于隐私保护和个人小号两大类业务。这类业务对个人来说,能在满足双方基础通信需求的同时进行隐私保护;对于企业来说,既可以提升用户满意度,又可以有效地获取用户的业务行为。

1.3.1 个人小号类业务

从业务体验上,申请小号类业务的用户主要是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小号业务可用于短期租房、网购等,用户通过注册申请个人小号实现普通的语音功能。

以小号业务的场景为例进行分析,A’为用户A的小号,B为普通用户号码。

小号用户呼出业务流程(A用户期望以小号A’呼叫B号码):A通过APP客户端发起呼叫A’的请求到隐私业务平台,真实的被叫号码B由APP客户端同时送至隐私业务平台,隐私业务平台收到来自运营商内部和第三方平台请求消息后,把主叫号码替换为A’,被叫号码写为B,再发起对B的呼叫,B用户来显为A’号码,如图3所示。

图3 小号用户呼出业务流程

呼叫小号业务流程(B用户呼叫小号A’):B号码发起对A’的呼叫,由于A’登记在隐私业务平台,呼叫被接续该平台。此时,平台把主叫号码写为B,被叫号码修改为A,然后发起对A的呼叫。A用户来显为B号码,如图4所示。

图4 呼叫小号用户业务流程

从业务体验上,企业申请隐私号主要是用于行业应用,一般对分配的号码(隐私号码)没有特殊要求,不需要与某个用户绑定,通常以号码池的方式出现,可以被反复利用。订单业务发起时,号码池中的某个号码被挑选出来进行分配,订单结束后,号码将被重新释放进入号码池并可以被重新利用,通常隐私号M会与订单的主叫A和被叫B三方形成AMB三元组的关系,提供语音等能力。

以打车的场景为例,A为乘客号码,M为隐私中间号,B为司机号码。

乘客呼叫司机流程:乘客发起叫车业务,APP所在的业务平台从号码池中挑选M号码作为隐私号码(也称为中间号码),APP实际发起呼叫司机的业务时,被叫号码为M,即乘客A发起对M的呼叫,呼叫接续到平台后,平台把主叫号码修改为M,被叫号码修改为B,再发起对司机B的呼叫。司机B的来显为M。除A和B双方外,其他号码呼叫M受限,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

司机呼叫乘客流程:司机拨打乘客电话,实际也是通过平台获得乘客的号码为M,APP实际发起呼叫乘客的业务时,乘客A的来显为M。除A,B双方外,其他号码呼叫M受限。具体流程如图6所示。

图5 打车类用户业务流程(乘客拨打司机)

图6 打车类用户业务流程(司机拨打乘客)

2 业务分析

2.1 号码类型分析

号码变换主要围绕固定号码、移动号码和专用接入号码3方面展开,不同号码的资源申请要求如下:

a)固定座机号码:各省公司向省通管局申请分配,并接收相应的管理。

b)移动手机号码:运营商全国统一申请号段,集团给各省分公司细化分配。

布病骨关节炎X线检查可有关节面狭窄和骨赘形成[7-8]。CT显示,骨质破坏多表现为椎体边缘低密度灶,椎间隙正常或者轻度狭窄。MRI显示,多表现为病变椎体及椎间盘呈T1低信号(T1W1),周围软组织内斑片状呈T2W1高信号影。而结核性骨关节炎CT,常见死骨及冷脓肿形成,与椎旁肌肉分界不清。以上可作为两者的鉴别点。

c)专用接入号码:接入码(如95/10/116开头),作为增值服务,向工信部申请。

伴随“互联网+”需求,运营商的“号码变换及呼叫能力”可以与互联网APP结合,应用于新的业务场景和商业模式,互联网业务运营推广相对更接地气,能在短时间内被用户所接受。

2.2 变换需求分析

号码变换类业务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基于保护隐私方面的需求,在政府/企业/行业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保护企业的宝贵客户资源,保护客户的隐私,防止骚扰;同时也方便监管企业员工的工作。因此,企业除基本通话需求外,对号码变换以及辅助类(如企业名片/短信、通话录音、通信管理等)业务需求尤其强烈。

a)隐私保护(号码变换):出于对企业用户以及企业客户双方(同时或单独)隐私安全的考虑,保护企业员工或客户的隐私(防止人员流动带来的客户流失、企业管理不到位带来的骚扰,防止诈骗,保护隐私)。

b)企业名片/短信:提升接通率(特别是针对专用号码,即非固定座机和移动手机号码),企业信息投放,通话前企业名片提示,通话结束后短信推送(二次营销)。

c)通话录音:企业投诉取证、员工通话工作情况日常管理等。

d)通信数据统计管理:通信监督管理、数据管理、统计管理等,能做到接口开放。

(a)通信监督管理:专属号码(变换后的固定总机号码、移动手机号码、专用接入号码等)通话录音文件管理、通话/短信记录及对应的统计分析报告(周/月)、客户拜访分析、企业自身及企业重点客户的通信录导入及管理。

(b)数据管理:企业总机IVR,总机分机配置管理;呼转配置、短信闪信配置模板。

(c)统计管理:形成统计报表,包括呼入话务、呼出话务、短信、语音时长、工作量、业务分类、来电归属地等多维度报表。

2.3 平台存在问题

目前号码变换类业务平台,主要应对互联网快速业务开通需求而产生,当前方案与标准语音目标方案存在一定技术差异,不利于长期发展演进。

当前方案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a)呼叫接续时延大,主要原因是网络结构导致媒体长途迂回路由,固网号码变换业务组网采用长途中继方式,移动号码变换业务组网采用电路域绕行基地方式,存在媒体长途迂回情况。

b)存在第三方平台直接通过VoIP接入语音平台的方式,出现业务控制权的失控,不合规且存在安全风险。

c)双呼方式导致被叫接通率不高,用户呼叫体验不好,且存在一定量的呼损。

d)实际业务的管理信息仅存储在平台所在省份,没有统一的全国能力管理平台,集团不能及时了解业务开展情况,企业业务管理不可控,存在管理风险。

3 部署建议

针对呼叫接续时延大的问题,基于工信部网安143和452号文以及省通管局对于固话业务管理要求和政策监管,因此,固网号码(各省)必须由平台路由至各省(固话号码所在省)本地落地,因此,考虑网络组织采用两级架构部署,信令控制全国集中,媒体处理分省设置。

针对第三方利用非法VoIP违规操作以及双呼体验差问题,建议采用VoIMS方式替代非法VoIP路由,所有使用运营商业务的第三方客户,不允许通过直接拉SIP中级的方式与平台直接对接,第三方客户需要在其APP客户端中集成运营商提供的VoIMS SDK,运营商可对SDK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采用VoIMS SDK的客户端产品具备直呼条件,通过集中部署的IMS网络进行路由与全网互通,体验上与现网语音业务呼叫时延基本一致,能改善原有双呼时延平均10 s左右,呼损率20%以上的情况。同时建议部署一级能力开放平台,统一能力开放,加强业务管控。

综合以上问题,部署方面建议全国集中建设基于IMS的通信能力开放平台,包括IMS Core、各业务应用服务器和通信能力开放平台等,集中IMS组网并与各省IMS对接。以基地化集中运营,推动各省业务推广。

基于以下几点优势,建议运营商构建以能力开放为基础的语音业务能力平台与产品体系(图7)。

a)集中部署IMS,与大网IMS隔离,配置灵活。

b)信令集中控制,媒体本地路由,呼叫时延低。

c)搭建全国能力开放平台,提供安全监测功能及统计接口,对第三方资质审查,同时供集团部门监管抽查。

d)通过VoIMS方式合法接入语音能力平台,防止第三方违规调用。

e)虚拟化架构,软件定义业务,安全容灾。

4 结束语

目前企业对于号码类业务的需求主要基于隐私方面的考虑,围绕变换业务展开。随着企业云通信业务的发展,后续对于号码辅助类业务(通知、录音等)以及语音智能识别、企业通信大数据分析等需求会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对目前号码变换类业务流程和组网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平台后续发展的长期部署建议,希望将来能结合5G、人工智能等优势,为企业用户提供软件可定义智能音视频业务。

图7 通信能力开放平台

猜你喜欢

小号号码运营商
说号码 知颜色
一个号码,一个故事
猜出新号码
简析小号的演奏风格
小号的K-1 宾得KP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小号的演奏和室内乐发展
现代小号的演奏艺术分析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