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肉羊产业养殖模式比较分析

2019-03-07张晓莉赵紫光卢全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年1期
关键词:肉羊羊肉新疆

张晓莉,赵紫光,卢全晟

(1.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2.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昌吉 831100; 3.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新疆作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肉羊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不仅拥有多种优良肉羊品种,而且天然草地资源丰富,绿洲农业饲草量产量较高,资源优势明显。新疆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羊肉是居民饮食结构中的重要肉类来源。调查资料显示:南疆城镇居民人均羊肉消费量高达18.80kg,羊肉消费量占家庭肉类消费总量的70%以上,在少数民族人口集中聚居的喀什、和田和克州等地,这一比重则高达84.8%、81.0%和79.2%。而由于羊肉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持续上涨,我国羊肉尤其是高品质羊肉有效供给长期不足[1]。据农业部《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年)》预测“未来10年内我国羊肉仍将处于供应偏紧状况,到2024年我国羊肉供需缺口在30万t”。基于近乎刚性的羊肉需求及我国现实的羊肉供需矛盾,新疆肉羊产业生产能力与供给能力在保障居民生活水平、保持物价稳定、提高农牧民收入乃至维护边疆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有资源条件约束下,肉羊产业养殖模式是决定其生产能力与供给水平的重要因素。如何优化新疆肉羊产业饲养模式,加快肉羊产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从而促进牧民增收、保障羊肉消费稳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新疆肉羊生产能力与养殖模式现状

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新疆羊肉产量为55.4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12.57%,仅次于内蒙古,全国排名第二。肉羊产业不仅是新疆最具优势的传统畜牧产业,也是新疆重要的富民产业、支柱产业。但是,自国家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和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政策以来,新疆肉羊生产形势日益严峻。

1.1 新疆肉羊生产能力分析

2005年以来,新疆羊存栏不增反减,出栏增幅不大。从存栏数看, 2005—2015年,新疆羊年末存栏数由4 355.50万只下降到3 995.65万只,期间最低存栏数仅为3 013.37万只; 而内蒙古同期羊年末存栏数由5 419.99万只增加到5 777.80万只,期间最低存栏数也在5 063.29万只(图1)。

图1 2005—2015年新疆、内蒙古羊存栏数及占全国比重变化趋势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16)》《中国统计年鉴(2016)》

图2 2005—2015年新疆、内蒙古羊肉产量及占全国比重变化趋势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16)》《中国统计年鉴(2016)》

图3 2005—2015年新疆、内蒙古羊出栏数及占全国比重变化趋势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16)》《中国统计年鉴(2016)》

图4 2015年末新疆羊存栏数的地区分布数据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2016)》整理

从羊肉产量看, 2005—2015年,新疆羊肉产量由59.89万t下降到2015年的55.43万t,占全国比重由17.11%下降到12.57%; 内蒙古同期羊肉产量由72.43万t上升到92.59万t,占全国比重由20.69%上升到21.00%(图2)。

无论是出栏数还是增速,新疆肉羊生产能力都与位居第一位的内蒙古差距逐渐拉大。从出栏总数看,2005—2015年,新疆羊出栏总数由3 081.88万只增加到3 444.06万只(见图3),而内蒙古同期羊出栏总数由4 539.60万只增加到5 596.30万只(期间个别年份略有下降);从出栏增速看,2005—2015年,新疆羊只出栏总数占全国的比重保持在9.74%~13.41%之间,年均增长率仅为1.43%,而内蒙古同期占比在18.84%~19.97%,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16%。综上数据表明,新疆羊生产能力有走弱趋势,新疆肉羊生产规模及保障市场供给水平形势不容乐观。

1.2 新疆肉羊养殖分布情况

近年来,新疆畜牧业逐步走上规模化养殖道路,但是肉羊养殖中散户依然是肉羊养殖业的主体,养殖规模100只以下的养殖户占到总量的80%以上。从2015年新疆羊存栏数看,地区排名靠前的依次是喀什、和田、阿克苏、伊犁、塔城(图4)。

从2015年羊肉产量的分布来看,羊肉产量较多的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喀什地区,其次阿克苏、昌吉回族自治州产肉量也比较多(表1)。伊犁与喀什两地羊肉产量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对比分析存栏量和羊肉产量发现,新疆肉羊存栏量较大的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产量上却低于伊犁和昌吉,结合各地的养殖模式特点可知,肉羊养殖模式不同,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表1 2015年新疆各地州羊肉产量 t

1.3 新疆肉羊养殖模式分析

学者关于肉羊养殖模式的划分有不同观点:一是划分为6类,分别是放牧、半舍饲模式里的放牧+补饲、暖季放牧+冷季舍饲、暖季放牧+冷季茬地放养+补饲、全舍饲里的全舍饲自繁自育和全舍饲育肥。二是划分为4类,分别为全舍饲育肥、全舍饲自繁自育、半舍饲和放牧[2, 3]。

随着国家现代畜牧业的推进,新疆80%以上的牧民实现定居半定居,牧民肉羊养殖方式也从游牧、放牧原生向舍饲、半舍饲发生重大转变,成为全国肉羊养殖模式的典型; 而在农区大力发展的圈养规模化养殖模式也逐渐成熟。因此,新疆目前的肉羊养殖模式主要有原生放牧,半舍饲和舍饲3类。

放牧,是养殖业最传统的原生模式,是集约化养殖方式相比下的原生态的传统放牧理念。该传统放养模式下的草料来源于天然牧草,或者主要依靠牧草并配以少量谷物、干草作为补充饲料,进行轮牧放养。原生放牧模式下的牧民以自繁自养为主,秋季集中出栏,受多年习惯影响喜欢饲养本地品种。

半舍饲,是牧民定居半定居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模式。对于定居、半定居的牧民,羊群多在夏秋草场进行轮牧,秋冬季回到定居点舍饲饲养。除实行夏秋放牧、冬春舍饲外,牧民根据自身生产条件发展了白天放牧、晚间舍饲,育成阶段放牧、育肥阶段舍饲等多种半舍饲方式。半舍饲模式降低了自然灾害的成本(如肉羊死亡率的降低),并且有利于短期育肥增加经济收入,保护林地(草地),提高植被自我更新能力[4]。

舍饲是将牲畜圈养在固定地点,人为饲养,按时间按牲畜数量或者根据经验进行喂养。这种模式主要以庭院养殖和规模化肉羊育肥为主,以购进仔畜短期和常年育肥出栏为主。由于牧民定居化作业及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新疆退牧围栏172.68万hm2,草地面积逐渐减少,饲养牲畜的天然饲料越来越减少,种植业成了越来越重要的饲料基地,舍饲的养殖规模逐渐增大。在肉产品品质上,舍饲羊肉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放牧和半舍饲羊,同时肉羊的饲养成本也大幅提高[5]。

2 新疆肉羊养殖模式需求特点分析与比较

不同肉羊养殖模式的划分主要是依据生产条件,因此各类养殖模式对饲草料资源、养殖设施与投入、养殖技术与管理等的要求存在显著差异。

2.1 资源条件方面的需求与特点

根据对天然草场资源的需求与依赖由高到低依次是放牧、半舍饲、舍饲; 而对饲料的需求和依赖则恰好相反。

新疆位于世界肉羊带的核心位置,地域辽阔,人口相对稀少,有较大面积的草地和四季牧场。但由于草原畜牧业基本沿用天然草地自由放牧的粗放管理,导致过度放牧而使草场面积减少、草地生产力退化。虽然经过近年来退牧还草、划区轮牧、禁牧等系列政策的实施,牧区生产能力得到了一定恢复,但据新疆畜牧厅提供的资料,新疆现有0.57亿hm2草原中, 80%以上的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其中40%严重退化,产草量下降30%~50%。春秋草场超载率达56.1%,而冬季牧场因为超载放牧, 30%已不能再利用。这些天然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致使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产力严重衰退,放牧模式已不具备扩大再生产的草场资源。

半舍饲养殖模式对草场资源和饲草料的需要介于放牧和舍饲之间,它既要求一定的优质草场资源,也需要足量的饲草料补饲或者增强育肥。而舍饲基本是靠优质饲草料的投入。肉羊是草食性牲畜,一头肉羊平均一年要耗费玉米、粕饼等精饲料57.80kg,耗粮数量为40.80kg,耗费牧草、农作物秸杆等青粗饲料201.9kg[6]。要满足如此庞大的饲料需求就必须有丰富的饲草、玉米、大豆、农作物秸秆等饲料供应。这些就对种植业的土地资源产生了较大压力。然而,与种植业经济效益较好的棉花、加工辣椒等农作物相比,饲草料种植面积在大幅压缩,草料产量大减致使饲草价格上扬,加快了肉羊养殖成本的上升。尤其是国家从2010年起对新疆、内蒙古等8省区实行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以来,草原退减下来的牲畜转为半舍饲饲养或舍饲育肥后提供给市场,肉羊养殖的饲草料供给不足、价格上涨形势更加严峻。

2.2 投资与设施方面的需求与特点

放牧在资金投入和设施方面的要求比较低,只要能维持再生产即可,但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添加剂与补充饲料的广泛应用,使完全不结合舍饲的纯粹的放牧逐渐减少。半舍饲顾名思义就是在饲养牲畜过程中放牧与舍饲都有的模式,需要对羊舍的投资。夏秋放牧、冬春舍饲的羊舍要求防寒保暖; 白天放牧、晚间补饲仅需普通圈舍即可; 育成阶段放牧、育肥阶段舍饲要求羊舍附近有充足饲草料或充足的饲草料储备。

由于农区集约化养殖方式背离了自然状态下的生活环境,肉羊对周围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增加、生产性能下降、抵抗力下降,同时,养殖粪污过于集中,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也给动物和工人的福利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肉羊舍饲对舍内设施(尤其是通风设施与清粪设施等)有着较高的要求,以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与湿度。场址要求夏能避暑,冬能防寒,一般选在地势高燥、通风向阳和避风良好、排水方便的地方; 羊舍附近建饲料库、青贮窖等设施,同时需要饲料加工机械; 对投入资金的要求相对较高,在固定资产、人工费用等方面均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

2.3 繁育技术方面的需求与特点

新疆肉羊饲养常以当地土种羊为主,哈萨克羊、阿勒泰羊、巴什拜羊、巴音布鲁克羊以及多浪羊等地方品种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与人工培育留下的优良品种。在放牧为主的养殖模式下,地方优良肉羊仍占有重要地位。

半舍饲养殖模式中,因地方品种的繁殖率低、胴体脂肪含量高等原因,常常选择引进萨福克、杜泊等专用肉羊品种实行杂交,繁育出多类改良品种。利用优质羊进行二、三元经济杂交获得的专用肉羊杂种羊、各类土杂羊及少数地方品种羊是半舍饲繁育的主要来源。

舍饲育肥更加追求周期短、效率高,饲养品种更加倾向于见效快的商品肉羊,繁育技术主要为杂交和良种引进。杂交包含经济杂交和杂交改良,良种引进主要依靠资金引进国外肉羊发达国家肉用性能良好的品种(如肉用美利奴、萨福克和杜泊)进行饲养。

2.4 育肥技术方面的需求与特点

饲养技术是提升肉羊品质与产量的决定环节。放牧的粗放式放养与舍饲的精细喂养在技术上存在明显差异[7]。放牧的粗放式放养中,牧草的自然生产量对肉羊的规模起决定性作用,技术服务需求与采纳主要以饲养的常规技术(如驱虫、断尾、去势、进食等)为主。舍饲对育肥技术的要求最高,因其养殖环境与肉羊需求存在较大落差,因而须在常规技术基础上根据不同生产发育期精细喂养,科学种植营养化的牧草(如苜蓿),并加工、调配饲料,合理安排饲养次数和增添辅料以满足生长和发育的需要,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肉羊生产率。半舍饲养殖模式的技术需求程度介于放牧与舍饲之间,但其在舍饲饲养环节的育肥技术需求低于舍饲。

2.5 饲养管理方面的需求与特点

放牧一般选择水、草较为丰富的广阔地域,对劳动力数量需求不高,但要求饲养人员在空间上的转移和时间上的消耗。饲养管理基本靠长期养殖经验的积累或口口相传。

半舍饲羊舍的选址要紧邻草场,对舍饲环节的饲养管理有要求,但不及舍饲管理标准高,如在草料的配方、饲养次数及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的管理尚处于粗放型和经验型阶段。

舍饲模式除从地形、地势、水源、草料等自然环境考虑场址选择外,还要对羊舍建设的面积、高度、建筑材料、内部设施安排等进行布置以满足羊群生产生活的需求及降低饲养成本的需求。饲养过程中要对种公羊、母羊、羔羊和育成羊等群体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对羊只科学编号并进行登记、做档案记录等。由于圈养模式下的集中饲养,劳动和管理的集中化程度较高,所以养殖人员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较高。

2.6 疫病防控方面的需求与特点

疾病防控是各种模式下肉羊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放牧模式下肉羊风吹日晒的自然生活环境导致寄生虫感染(如片型吸虫、消化道线虫)和体表寄生虫感染(如虱、螨、蜱等寄生虫病)相对舍饲较为常发[8]。但舍饲因饲养密度增加致使传染性疾病群发的概率提高,但相对于放牧模式下疫病的分散性,舍饲模式下更利于掌握羊三病、口蹄疫等疫病群发性规律提早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半舍饲兼具放牧和圈养的缺点,寄生虫感染与传染性疾病多发,疫病防治工作利于开展。

2.7 综合比较分析

综上所述,半舍饲的特点整体介于放牧原生与舍饲之间,本质上还是避免放牧产生的各种风险的方法。具体比较见表2。

3 新疆肉羊养殖模式的成本构成分析

新疆肉羊不同饲养模式对成本投入的要求不同,各模式下的单位产出效益也存在明显差别。据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课题组(2013)分析结论:从净利润角度来看,自繁自育饲养方式下半舍饲养殖户>全放牧户,舍饲(育肥)方式下规模户>散养户,自繁自育养殖户>舍饲(育肥)户。

3.1 新疆肉羊养殖成本构成

参考《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关于散养肉羊的费用和用工情况,新疆肉羊养殖成本由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成本构成,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具体成本构成项目见表3。

表2 新疆肉羊养殖模式的比较

表3 新疆肉羊养殖成本构成

3.2 新疆肉羊养殖模式成本差异比较

新疆肉羊养殖模式的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直接费用中的医疗防疫费、间接费用中的销售费以及人工成本是各养殖方式共有的费用,其他主要费用的归类和差异主要表现在:放牧模式下存在转场费、放牧用具费; 半舍饲转场费、舍饲草料费或部分补饲费用; 全舍饲:仔畜购进费(全舍饲育肥),饲料、水电费、燃料动力费及固定资产折旧等舍饲费用。从主要成本分析,饲草料成本上,在自然禀赋折合为零的条件下,舍饲成本最高; 人工成本上,放牧模式对劳动力综合技能依赖程度最高; 自然疫病风险成本上,舍饲和半舍饲模式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疫病和自然灾害的成本[9]。综合成本方面,新疆肉羊养殖成本由高到低为舍饲、半舍饲、放牧; 由于舍饲生产效率高,综合测算效益由高到低依次是舍饲育肥、半舍饲、放牧(表4)。

表4 新疆肉羊饲养模式的成本比较

4 新疆肉羊饲养模式布局思路与对策建议

结合新疆肉羊存栏、羊肉产量及各类饲养模式的需求特点,在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的指导下,新疆未来的肉羊饲养模式应分区域布局。

在天然牧草和四季牧场资源丰富的牧区,重点发展高质量原生态放牧,充分发挥自然优势,节省饲料成本; 同时以“天然”为突破口打响品牌,赢得更多的羊肉产品价格上升空间。在生态环境脆弱、载畜量低的牧区要加快牧民定居,逐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实行划区轮牧,提高半舍饲养殖模式生产效率,减轻生态压力,减少肉羊死亡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农区,积极推进肉羊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提供饲料,扶持和引导肉羊养殖场、养殖大户、肉羊生产专业合作社等肉羊产业组织模式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羊肉的精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进而形成专业生产基地,全面提高肉羊养殖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4.1 因地制宜选择肉羊饲养模式

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广阔地域下差异化的自然禀赋,肉羊产业化生产模式的选择要坚持取长补短、突出优势。面对新疆较发达的畜牧业,肉羊产业化养殖必须发挥资源优势,宜牧则牧、宜舍则舍,进而突出养殖特色、发挥比较优势。

4.2 优化肉羊牧户的生产生活方式

定居与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直接影响了饲草产业和舍饲圈养的水平,进而决定了肉羊饲养的方式。羊肉生产商品化、肉羊生产产业化背景下,肉羊规模化饲养与生态环境供给的矛盾日渐突出,因而要适时优化当前新疆牧户生产生活方式,牧户以牧为主、牧农结合,充分利用农作物资源实现以农促牧。

4.3 注重肉羊生产的科学性

科学的、先进的肉羊饲养能够实现高投入、高产出。一方面改变传统放牧原生或游牧靠天饲养的观念,科学化饲养,坚持“以草定畜”、“轮牧”、“封育”实现生产效益的可持续化; 另一方面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如优良牧草的种植,抗病力强、肉质好的肉羊品种的引进和高效繁育,精细化的饲养管理,科学的卫生保健等,提高肉羊生产的质量与规模。

4.4 加强政策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新疆肉羊产业化政策指导主要体现为资金扶持和资源政策引导。规模化的肉羊养殖已发展为资金密集型产业,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政策有助于打破牧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及肉羊饲养模式而发展产业化的资金瓶颈; 肉羊养殖的因素主要是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政府推进牧区牧民定居工程及“禁牧”、“轮牧”、“休牧”等生态保护的措施的力度将影响畜牧业的发展方式。政府在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的同时,要加快政策的实施进度、完善政策落实涉及面,将政策与措施落到实处,使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在广大地区发挥最大的作用[10]

猜你喜欢

肉羊羊肉新疆
“扒羊肉”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开春食羊肉,滋补健体
冬补一宝 羊肉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
羊肉宴引发的惨败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