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中的应用分析

2019-03-07武建洪

云南医药 2019年1期
关键词:臂丛罗哌卡因

武建洪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麻醉科,云南 景洪 666100)

临床上,上肢手术患者常用的麻醉方式是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此方案可有效提高阻滞成功率,但同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心脏毒性、阻滞不全等[1]。为了确保麻醉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组实验对部分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镇痛,从效果来看,缩短了患者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了镇痛持续时间,为了向临床提供更有力的实验信息,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共7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镇痛者39例患者,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女:16例(41.03%),男:23例(58.97%),患者年龄分布范围:23~51岁,平均(38.94±0.38)岁,手术时间分布范围(65.29~81.21)min,平均 (74.61±4.15) min,给予单纯罗哌卡因镇痛者39例患者,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女15例(38.46%),男24例(61.54%),患者年龄分布范围:22~54岁,平均(38.96±0.42) 岁,手术时间分布范围(65.47~81.36)min,平均(75.12±4.09) min,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对照组 罗哌卡因镇痛,用法:取75mg罗哌卡因稀释至20mL。

观察组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啶镇痛,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1.0μg/kg右美托咪啶并稀释至20mL。2组均采用多点法注射,至完全包绕臂丛三干。

三、观察指标 行不同方案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同时观察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低血压、寒战、感觉异常、窦性心动过速)。

四、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 软件统一处理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计量资料组间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用χ2检验,分别用(±s) 表示、百分比(%) 表示,差异显著性水平判断标准:P<0.05。

表1 2组临床指标对比(min)

表2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结 果

一、对2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

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短,且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见表1。

二、对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既往由易感缺陷和盲探导致阻滞失败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解决[2]。借助超声技术的引导,显著提高了臂丛神经阻滞率。与此同时,各类新型麻醉药物也应运而生,常见的有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啶等[3,4]。为了有效提升麻醉效果,延长患者镇痛时间,本组实验就不同方案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旨在为临床提供安全、可行、高效的麻醉用药方案。

右美托咪啶是一种a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适用于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该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外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促使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电流得到抑制,从而增强阻滞效果[5,6]。罗哌卡因属于局麻药,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内,阻滞沿神经纤维冲动传导,增强阻滞强度,延长镇痛持续时间[7]。结合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组间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镇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可见,将罗哌卡因于右美托咪啶复合应用,可明显提升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积极的影响。此外,于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可有效避免注射到患者血管内引起的药物中毒风险,提升操作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实施罗哌卡因镇痛的同时,复合右美托咪啶,可适当延长患者感觉及运动阻滞时间,镇痛效果理想,方案推广意义大。

猜你喜欢

臂丛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臂丛阻滞时的入路选择和注意事项知多少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