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步入阅读胜境

2019-03-06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黄华萍

天津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连续性课标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 黄华萍

一、由此及彼——足见“你的无限存在”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非连续性文本”横空出世,成为一个“新亮点”,这在以往的课标中是从未提及的。2013年,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执教了《只有一个地球》的“非连续性文本群读写”……点点滴滴,都让我们感受到“非连续文本”宛如春风,扑面而来。它的引入赋予了修订后的“课标”以时代的气息,同时也提出了教学实践的新命题。

那么,课标中为何要如此郑重地提出?究竟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它的阅读实践价值何在?我们又该如何指导呢?对于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将其纳入了主题研讨的范畴,由点到面,一步步揭开其神秘面纱。

二、由点到面——初识“庐山真面目”

(一)非连续性文本提出背景

2009 年,国际阅读素养测试(PISA),对65 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评估,中国上海学生位居第一,韩国排名第二,但在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上出现明显差异:连续性文本比韩国高26分;非连续文本反而比韩国低3 分。20 多分的巨大差异,令人震惊,发人深省:“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之间的教学严重失衡。基于这样的现状,2011版的课标中才会出现这样纲领性的指导意见。

(二)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鲜的名词,来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

1.连续性文本。其承载信息的媒体是文字或符号,从左到右成一行,连接每一行就成了一条连续直线。诗歌、散文、小说、剧本、论文、政史地课文,中小学占多数的数、理、化公式都是如此,都属于连续性文本。

2.非连续性文本。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又称“间断性文本”,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等组成,生活中比比皆是,如:地图、广告、短信、目录、索引、药品说明书、汽车导航等。它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三)非连续性文本的价值取向

1.阅读取向。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取向是有差别的。对于连续性文本,即由句段构成的文本,《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说明:了解事件梗概,感知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体现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

2.实践价值。它的实践价值是:人们能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例如:药品里面往往有药品说明书,不能读懂它轻则贻误病情,重则危急生命安全;商场刷卡后,看懂文字和数据结合的凭证单才能知道自己的消费金额;多多接触各类公文、合约的阅读,才不会因不懂《二手房交易契约》而吃亏……希望学生具备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这应该就是非连续性文本的核心价值所在。

三、由思成策——彰显“你的精彩魅力”

(一)明晰要求,准确把握年段目标

2011 版的课标中第三学段的目标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而第四学段则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两相比较不难发现,在小学阶段只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文本,升入初中才要求阅读复杂的非连续文本。把握好学段的阅读目标特征,这又为我们选择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找到了航向标。

(二)活用教材,内外结合发展能力

现行的小语教材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文学作品,显性的非连续性文本并不多见,那么,如何寻找和开发“非连续性文本”?1.关注插图。图文并茂的课文,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抓手。例如:《桂花雨》一课,引导学生看图,抓住小姑娘的表情、动作,思考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用语言来描述故事内容。在学习中,我们不仅关注表述结果,更关注学生看图的过程、方法、视角、速度等,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奠定基础。2.适当拓展。苏教版四(下)练习4中的“处处留心“版块,看药品说明书,我们紧抓教学契机适当拓展其他说明书。例如洗衣机使用说明书等。3.增补内容。根据内容需要增补非连续性文本进入课堂。教学写景类文章,如《天安门广场》《早》,我们增补相应的导览图,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像《秦兵马俑》《莫高窟》说明性文章,我们就配以图表、数据,让学生在鲜明的数据和形象的图表中感受事物的特点。4.创新设计。二下《识字6》用词组和图片的形式介绍了12种动物,文章学完后可以要求学生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喜爱的一种动物设计名片。于是名片这种非连续性文本,便在二年级孩子的心中悄然种下。如教学《恐龙》一课时,可以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搜集恐龙的相关图片,并配上文字介绍。

(三)渗透方法,有效指导阅读策略

1.在情境中探究。非连续文本与教材中的连续性文本相比,缺乏情节性和情感性,如果直接呈现,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情、有趣、有效地学呢?我们尝试着把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贯穿在一个大情境中。如《恐龙园一日游攻略》,将天气预报、公交站牌、恐龙园导览图、节目表演时刻表、恐龙园的漫画图等多种非连续性文本巧妙地串联起来,学生学得兴味盎然。我们又陆续设计陪妈妈逛万达广场,将大厦的信息采集表、商场楼层指引、促销商品宣传海报、牛奶说明书等非连续性文本用一条线串起来。

2.在方法中提升。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相应进行方法的渗透:提取信息要抓关键——分析信息比异同——运用信息会整合。文字和统计图表结合是常见的文本形式。如:

首先,引导学生必须关注标题:它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这个标题就明确告诉我们这张表是某班1~8月份的阅读数量统计图,再关注纵轴和横轴,分别对应本数和月份,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整体上迅速地感知整张图表所要传递的信息;接着,我们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每个月课外阅读本数,发现规律;最后,挖掘隐含在表内的信息,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四)练习巩固,及时检测评价跟进

广泛选题,强化练习,也是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有效举措。我们把非连续性文本纳入平时的考试检测的范畴,充分发挥评价机制引导、调控作用。

如:这是一幅图书广告宣传画,请仔细观察画面,完成填空。

1. 这则广告介绍的书名是:《 》。2. 出版社编写这套书的用意是:______。3.“100%精品”说明这套书______,“75%价格”说明这套书______,这两个意思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______。

在阅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第1题书名学生是不成问题的,错误率较高的是2、3两题,其实第2题这套书的用意在图片上就有答案,“物美价廉”这个成语学生也知道,其错误原因主要还是看图不细致和不会灵活运用,根据这样的情况,我们再进行跟进式的指导。

(五)作业布置,活用生活丰富资源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源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曾经有专家说,“非连续文本,读的不是书,是生活。”因此,我们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阅读实践,提升能力。我们倡导布置这样的作业:读读食品包装袋,了解成分和有效期,明白我们吃了什么;推荐阅读优秀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图书,像《神奇校车》(绘本版)等;设计商品的宣传海报;根据班级人数编制撰写非连续性文本等,这些既贴近生活、又富有挑战的作业引发了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兴趣,更让其在阅读实践中享受成功喜悦,提升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总之,我们尝试打通从连续性文本通往非连续性文本的堡垒,逐步构建一个从“课内教材习得方法——联系生活提升能力——创建文本实现效能”螺旋式上升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模式。由知到思,由思到行,由行到策,让我们共同步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胜境。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连续性课标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