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怎样做教育研究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一百周年

2019-03-06康万栋

天津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学校

■康万栋

康万栋,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先后担任天津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主任、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硕士学位点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曾兼任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普教干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天津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现任天津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教委特色高中评审咨询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管理、教师教育、教育科研方法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代表性著作有《校长与学校发展》《中小学教科研与应用》《名校长成长轨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小学特色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谁执牛耳——未来世界的教育》等。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世界著名教育家,也是对中国基础教育影响最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乌克兰人,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读了一年师资培训班,十七岁起担任农村小学教师,开始了教育生涯。他一边读书,一边以函授方式学完了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学系的课程,于1939年取得中学教师合格证书。卫国战争时期,苏霍姆林斯基参加了红军,在1942年的一次战役中受重伤,伤愈后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先是当语文教师,后来担任教导主任、校长、区教育局长。从1948 年起,他被任命为乌克兰一所十年制中学——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一直到1970年去世,始终没有离开这所学校的实际工作,他的全部教龄长达35年。

帕夫雷什中学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典型的农村中学,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所学校的在校生人数保持在400-1000 名之间。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所学校一边从事管理和教学工作,一边坚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他一生中写了41部教育专著,600余篇教育论文。他的教育著作中,既有大量生动活泼的事例,又有深思熟虑的理论概括。他的书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作为一名普通农村中学的校长和语文教师,苏霍姆林斯基始终立足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边实践,边研究,创造出辉煌的教育业绩和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而生动的教育理论,也使自己从一名普通的校长、教师成长为世界一流的教育家。那么,他是怎样做教育研究的?他的教育研究对中国中小学校长、教师又有哪些启示?

一、价值取向: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名普通的校长和教师。与一般的教育家不同,他不是以“学者”或“专业研究者”的身份去冷峻、客观、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对教育的挚爱和深情洒向每一个学生。他强调:“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世界上没有比当医生和教师更富有人道主义色彩的职业了……应该确信教育中富有人情味的开头正是每个教师教育素养中最重要之点。”“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之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如果对孩子缺乏信心,不信任他,则全部教育智谋,一切教学和教育上的方法和手段都将像纸牌搭小屋一样定然倒塌。”这些论述和观点充分说明他在教育研究中首先重视的是学生的心灵,而不只是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他一生所关注的首先是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这就使得他的教育境界远远高于一般侧重于研究教育技术的教育家,而使教育真正进入了人的心灵世界。苏霍姆林斯基在表达自己的教育观点时,所用语言充满亲切温馨的情感又不乏诗意。“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采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

“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和追求,也是他做教育研究坚定而又鲜明的价值取向。

二、研究立场:从学校教育的实际出发,而非从“本本”出发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普通的校长和教师,但他也是一个坚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研究始终立足于学校日常的教育实践,始终坚持从学校教育的实际出发,研究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写道:“我竭力做到居于我这个校长工作首位的,不是事物性问题,而是教育问题。”正是因为他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他的教育研究才充满了鲜明的独创性和大胆的创新精神。例如,他在实际工作中深感研究儿童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功,因此公开批评苏共中央1932 年对儿童学的批判有过头的地方,是把孩子和洗脚水一起泼掉了。又如,1955年以前,苏联学校完全取消了劳动教育,而他在自己的学校坚持进行劳动教育,并从1947年起给毕业生授予职业证书。而赫鲁晓夫在1958 年大搞生产教学,劳动占用了过多的学习时间,当时,他又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这种过头的做法,认为这是片面的,是不符合人全面和谐发展基本原则的。他之所以能够如此,一是因为他始终脚踏实地,立足于实践,真正面对学生的发展,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唯书唯上;二是因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他更加理性,能够深刻把握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具有一个教育家应有的教育定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中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和改革创举,如“学校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孩子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尖上”“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等。他创办了“快乐学校”,开设了“思维课”,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他的一些主张,如教育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人本身和儿童的关注与研究,主张把情感教育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关注儿童与大自然及周围环境的关系,利用自然开展教育教学,强调要爱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我爱人民”,这些主张和做法并不符合当时苏联教育理论界的潮流和教育行政的口味,甚至遭到了教育界的“围剿”。生前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没能出版,他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通过特殊渠道在德国出版的,为此他差点被开除党籍。即便如此,他对理论界那种“理论脱离实际,装腔作势吓唬人”的不良倾向没有丝毫妥协,他拒绝奉承拍马、做表面文章,毫不动摇地继续自己的教育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研究实践告诉我们,教师从事教育研究要立足于教育实践,坚持从教育实际问题出发,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教育研究就要致力于“真”和“实”,不要追求空洞的理论高调,不要迷恋时尚的术语,要静下心来,下一番工夫,认真钻研教育教学问题,长期坚持,必然会收获满意的成果。

三、研究方式:实践、观察、思考、总结、写作,将经验升华为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研究,并身体力行开展教育研究。同时,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听课,做调查,边改革实验,边研究新问题。他深刻指出:“就逻辑本身而言,就哲学理论而言,就创造的特殊性而言,没有科学的研究,便不可能有教育工作。如果您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走上从事科学的、教育的研究这条道路上来。”“学校领导最重要的任务,是使教师成为善于深思、勤学肯钻研的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深刻阐述了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提供了一套符合实际的操作方式,即实践、观察、思考、总结、写作相结合的方式,这套方式类似于今天倡导的行动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诸多教育论著创作的源泉就是学校生活和教育实践。他深入观察,细心记录教学和教育工作中的事实,认真进行思考,不断进行理论上的概括。他每天早晨五点至八点从事写作,白天则上课、听课和当班主任,每天都记“教育日记”,每日晚上进行小结,整理笔记,思考一天中遇到的教育问题,每星期日作总结。日记中详录事实,提出初步结论、问题和继续研究的线索。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提醒:“校长要有一个记事簿。只要你是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你就要尊重这个记事簿和尊重自己,把它一年又一年地记录和保存下去,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日记,同时也是你对一个较长时期的教学和教育过程进行概括性分析的准备工作。”同时,他也建议教师写教育日记:“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在形式上有某些要求的正式文件,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和札记。这种记载对日常工作颇有用处,是进行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记了一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日记,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将“教育日记”视为教育研究所需的“珍贵的教育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教育实践者,也是教育现象细致而敏锐的观察者和持之以恒的研究者。身为校长,他始终兼教一门语文课,几十年不断地研究这门课的教学问题。他曾试办六岁儿童的预备班;接着又从一年级到十年级连续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在十年内跟踪观察和研究学生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期的多种表现。他曾先后为约3700 名学生做了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的成长过程。苏霍姆林斯基除了长年坚持亲自上课、当班主任外,还坚持每天听两节课,与学生同活动、同读书、同游戏、同旅游,几十年如一日地对学生教育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他的研究深深扎根于学校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观察,在积累大量事实的基础上思考、总结,把自己的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写出了大量既通俗易懂,又思想深刻、操作性强的教育论著。前苏联教育界承认他的教育活动是一次长达三十年的“教育实验”,他的学校是一所“教育学实验室”,他的著作是近几十年罕见的“先进教育经验的完整总结”。

四、成果表述:融教育理论于生动的故事和教育个例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与其他经典教育著作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将教育理论熔铸于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教育故事中,或者在事与理的夹叙夹议中,自然而然地以生动活泼、精辟凝练的语言将自己的教育见解和观点娓娓道来,给读者以真实的现场感和形象的感染,又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比起许多充斥着晦涩生僻术语或枯燥乏味的理论著作,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拥有更多的一线教师读者,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就是众多中小学教师十分喜欢阅读的案头书。书中的每一条建议,或从某一个教育现象的分析入手,或针对教师常见的教育问题,或从一个生动的教育事例引出教育思考,在夹叙夹议中揭示教育教学的规律,阐发教育见解,给出教育教学的建议,可读性强,具有操作性。书中的每条建议针对一个教育的小问题,每条建议的文字平均不足2000字,今天来看,是经典的小课题研究。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开创了一种符合教师研究特点崭新的教育著作文体。当然,也有外国教育史学者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在阐述具体经验上内容翔实,但对它们所作的理论论证还嫌不够”,这可能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局限性,但也正是他的优势和鲜明特点。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学校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学校推介
苏霍姆林斯基学前教育思想探析——基于“快乐学校”教育实践的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