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文化主题公园设计方法探讨
——以中国梅山文化园为例

2019-03-06陈飞虎李明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化园梅山主题公园

汪 溟,陈飞虎,李明玉

(湖南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文化主题公园是集休闲游憩和传承文化功能为一体的主题公园,它是联系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重要纽带,也是发扬文化的重要举措。其设计需关注对特定文化的发展、诠释和传承,塑造能够突显文化特色的体闲空间[1]。随着人们对景观文化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各地出现了建设各类文化主题公园的热潮,历时20多年已建成各类文化主题公园数千个,投资数千亿元[2]。由于其中大多数文化主题公园的设计仍采用常规公园以物质载体和实用功能为主导的观念,对应用于设计之中象征纹样携带文化基因和意蕴内涵缺乏深入分析研究,设计作品与需表现的文化之间缺乏明确的关联代表性,所以传承文化效果优异者所占比例较少,大部分文化主题公园存在景观元素与文化表象脱节、景观元素与文化内涵失联等问题,亟待解决。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朱利安·斯图尔德在其著作《文化变迁论》中提出“文化生态学(cultural ecology)的概念,将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人类学研究领域,从跨学科的角度综合探索人类文化的适应的问题[3]。文化生态学将文化视作具有活力、不断发展的生物,这一文化生物蕴含的各类文化因子与不断改变的环境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之间产生互动,发展出新的文化特性[4]。以文化生态学为指导的文化主题公园设计是将文化园的景观设计和表现与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将生态学领域中对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引入到文化园的景观设计之中,利用文化园的景观营造继承文化脉络。在文化生态学为指导的文化主题公园设计众多方法中,最直观的方法就是以文化生态学为指导对文化象征纹样进行筛选、应用于文化园。文化象征纹样在文化园中的应用以挖掘文化的深层文化基因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分析、梳理、筛选象征纹样,并结合现代表现手法将文化基因明确的象征纹样应用于文化主题公园,从而达到激发文化活力的效果,实现对文化进行发展与传承的目的。以文化生态学为指导的文化主题公园设计能有效解决目前我国众多文化主题公园中文化象征纹样意义指代性混乱、文化关联性松散的问题。

“梅山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梅山地区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共同创造,诞生在人类社会早期,具有明显的山地文化和川泽文化特征,是古老而神秘的地域文化。以发展传承梅山文化为主旨的中国梅山文化园是基于文化生态学的文化主题公园设计的典型案例[5]。园内应用的象征纹样是在对梅山文化基因挖掘的基础上全面收集、归纳、评价得到的最具梅山文化基因特色的象征纹样,以此实现对梅山文化的再现、传承与复苏[6]。具体设计步骤包括对梅山文化基因的挖掘,对梅山文化基因象征纹样的收集、归纳分析,对梅山文化基因象征纹样设计应用的评价与筛选,以及梅山文化基因象征纹样的应用4部分。

1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梅山文化基因挖掘

文化的各种显性或隐性表现形式在地域内具有的某种类特征,导致这种类特征与区别的根源就是文化基因[7]。梅山文化诞生在人类社会早期,必然具有原始社会包含的原始神秘属性以及早期宗教信仰。梅山地区山川河流密布,因此梅山文化具有明显的山地文化和川泽文化特征。梅山地区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的民族信仰、民俗观念存在一定区别,因而文化主体具有多样、多变的特征[8]。根据梅山文化的上述特征归纳出梅山文化包含的根本文化基因包括:自然生态基因、原始宗教基因、祖先崇拜基因。以展现、传承梅山文化为主旨的中国梅山文化园的设计必须紧扣对这三类文化基因的表现。

图1 梅山文化基因的构成Fig.1 Composition of Meishan culture gene

2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梅山文化基因象征纹样收集、归纳分析

文化基因必须通过特定的载体得到表现,各类具有文化基因象征意义的纹样就是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体现梅山文化基因的象征纹样主要存在于梅山地区不同种类的民间艺术中。梅山地区民间艺术包括梅山地区传统建筑纹饰、民间书画艺术、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不同形式,其艺术种类丰富、形式多样[9]。其中梅山地区传统建筑纹饰的数量众多且类型丰富,因此设计团队确定从梅山地区传统建筑纹饰中提取可应用于梅山文化园设计的象征纹样。

2.1 梅山文化基因象征纹样收集

笔者对梅山地区营建相对集中、建造年代真实可考、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传统建筑进行了多次考察,包括益阳市安化县文武庙、梅城镇刘家大院、洞市镇贺氏宗祠、东坪镇九牧宗祠。邵阳市洞口县萧氏宗祠、双江口江镇钟元帅府、石江镇王元帅府、高沙镇曾八支祠、金潭乡杨氏宗祠;绥宁县李熙桥村古建筑群、城步县羊石村古建筑群、新宁县一渡水镇西村坊村古建筑群、双牌县浪石村古建筑群。怀化市芷江天后宫、辰溪县上蒲溪乡五宝田村古建筑群、龚家湾村古建筑群、船溪村古建筑群、溆浦县阳雀坡村古建筑群、乌峰村古建筑群、麻阳县漫水村盘瓠庙。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上溪村杨氏宗祠、文田镇罗氏宗祠、奉家镇刘氏宗祠;涟源杨家滩刘家大院、三甲乡农桑村、荷叶堂、世叶堂、又一堂、双峰县荷叶镇硖石村万宜堂、白玉堂、富厚堂等。从上述4市13县约200余处建筑中收集建筑纹饰样本1 052枚,纹饰调研收集的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梅山地区建筑纹饰调研收集Table 1 Survey and collection of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in Meishan area

2.2 梅山文化基因象征纹样归纳分析

结合梅山文化基因对收集得到的梅山地区建筑纹饰的类别、题材、造型等特征做出整理归纳,得到表2。

梅山地区建筑纹饰可划分为几何、花鸟、宗教、龙凤、人物类等五种类型。具有梅山生态自然文化基因象征意义的包括几何类、花鸟类,题材主要为水波纹、山纹、花卉植物纹以及花鸟组合纹。水波纹和山纹描摹、表现梅山地表自然山水特征,花卉植物纹以及花鸟组合纹表现梅山动植物生态特征。

表2 梅山文化基因与梅山地区建筑纹饰归纳Table 2 Corresponding induction of cultural genes and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patterns in Meishan area

续表2Continuation of table 2

梅山地区建筑宗教类纹饰具有梅山生态原始宗教文化基因象征意义,题材主要包括八卦纹和张五郎纹。梅山地区原始宗教“梅山教”吸收我国早期道教阴阳、五行观,并将太极八卦视为宗教符号,因此太极八卦纹在梅山地区具有梅山教宗教图腾象征意义。“张五郎”是梅山教信奉的教主,相传他是一位狩猎能手和能工巧匠,长着一双反脚、能倒立行走,飞禽走兽都必须听他的号令[10]。其倒立姿态在我国众多神话人物造型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梅山宗教代表性。

体现梅山祖先崇拜基因象征意义的梅山地区建筑纹饰包括龙凤类和人物类,题材可细分为龙纹、凤纹、龙凤组合纹以及人物组合纹。其中龙纹和凤纹继承着梅山先祖相信自身为“神龙”、“神鸟”的后裔的观念,人物组合纹样则通过对梅山人祖先生活故事、战争往事的再现表达对梅山先民的纪念和歌颂。

2.3 梅山文化基因象征纹样设计应用筛选评价

对收集得到的1 052枚梅山地区建筑纹饰包含五种类型纹饰进行数据分析可知,其中几何类约占37.83%、花鸟类约占22.43%、宗教类约占4.66%、龙凤类约占26.05%、人物类约占9.03%,各类型纹饰比例数据分析,如图2所示。

图2 梅山地区建筑纹饰类型数据分析Fig.2 Classification data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patterns in Meishan area

不同类型梅山地区建筑纹饰所占比例存在差别,蕴含着不同梅山文化基因,且题材众多、造型多样,必须对各种题材和造型进行设计应用评价,从中筛选出最具梅山文化特征的象征纹样应用于中国梅山文化园[11]。

2.3.1 几何类纹样

梅山地区建筑纹饰中几何纹类纹样的数量最多,所占比例最大。其中最能体现梅山自然生态基因特色的主要为水波纹和山纹。这两类纹样由完全简化抽象的线条组合形成,象征属性缺乏明确的指代意义,不宜作为中国梅山文化园主要应用的主要象征纹样。

2.3.2 花鸟类纹样

梅山地区建筑纹饰中的花鸟类纹样包括花卉植物组合纹样和花鸟组合纹样,其中花卉植物组合纹样多由单一或几种花卉、植物形态组成,其造型由意象简化的线条、块面组合构成;花鸟组合纹样由不同种类花卉植物搭配各类禽鸟组成,种类搭配随性自然,其造型偏向具象描绘式。其中花鸟纹样具象写实且具有一定美学价值,但各地区花鸟纹样的造型存在较大相似性,如作为中国梅山文化园主要应用纹样对突出梅山文化特色的效果不明显。

2.3.3 宗教类纹样

梅山地区建筑纹饰中的宗教类纹样包括八卦纹和张五郎纹样,其中八卦纹在我国各地广泛存在,其造型缺乏地域特色。张五郎纹样表现的张五郎不仅是梅山教派的教主,同时也是梅山人的代表,因而不仅携带与生俱来的原始宗教文化基因,也体现着梅山祖先崇拜文化基因。张五郎的猎人身份又暗示着梅山文化所包含自然生态基因属性。由此可见,张五郎纹样是梅山文化基因的综合展现,可作为中国梅山文化园设计重点表现的文化基因象征纹样。张五郎携带着与生俱来的不畏强权、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将其应用于中国梅山文化园又可突显时代风貌和梅山人精神品格[12]。梅山地区张五郎纹样的造型包括呈倒立姿态、双手支撑地面双腿分开的人物形象以及直立、手执猎具或农具的猎人、农人形象。从突显梅山特色的主旨出发,应选择倒立人物造型的张五郎纹样应用于中国梅山文化园的景观营造之中。

2.3.4 龙凤类纹样

梅山地区龙凤类建筑纹饰的造型均包含传统具象以及意向造型。其中凤鸟纹样与梅山地区祖先崇拜基因的关联性更密切。梅山地区宗教信仰崇拜包括该地区特有的“巫傩”崇拜。“傩”原是少数民族语言,可通过其读音的改变分别指代“稻、田、鸟、人、民族”等多种意义。“巫傩”原指“玄鸟”。从字形上看,“傩”指的是:崇拜“神雀”的农耕民族所举行的“神雀祭”。“傩文化”就是由于崇拜“神雀”而产生出的一系列“神雀文化”。当地对“傩”文化崇拜蕴含在梅山地区建筑中的凤鸟题材纹样之中。随着历史的发展,梅山地区建筑凤鸟纹样融合了梅山地区的自然特色,因此综合体现出梅山文化的自然生态基因与祖先崇拜基因。

梅山地区建筑纹饰中的凤鸟纹数量庞大,包含具象、意象造型,大致可分为传统具象型、意象团凤型和双凤型。传统型凤鸟纹样与有中国大部分地区常见凤鸟纹造型基本相同,凤鸟身体呈现两侧展开较为舒展的样式,具象写实[13]。团凤纹样中凤鸟的头部与公鸡非常相似、只是增加三根长尾羽,显得粗犷稚拙。凤身则造型与锦鸡、雉鸡类似,头部的冠羽和尾羽比较长大。这类凤鸟纹往往头部处于纹样中央,翅膀和尾巴将身体围绕。双凤造型的凤鸟纹样一般双翅和尾羽展开,左右对称。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凤鸟携带的吉祥寓意与美学特征,可将梅山地区建筑中的凤鸟纹样作为中国梅山文化园重点表现的文化符号。

2.3.5 人物类纹样

梅山地区建筑纹饰中的人物类纹样主要为表现戏曲桥段或战争场面的多个人物组合纹样,其中人物造型具象,细节较多。由于该类纹样主要表现特定的故事情节,表达意义庞杂,此类纹样不宜应用于中国梅山文化园。

3 梅山文化基因象征纹样在中国梅山文化园的设计应用

湖南省安化县仙溪镇山口管区的中国梅山文化园项目用地规模约为28 hm2[14],该园以文化生态学具有的系统观、平衡观、共生观、多样性观点、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生态进化观等观点宏观指导文化园文化象征纹样的收集、筛选和应用[15]。以前期对具有梅山文化基因的象征纹样进行的筛选为依据,结合中国梅山文化园景观项目的设计要求,设计团队提取梅山地区建筑中的张五郎纹样、团凤纹样等再现应用于中国梅山文化园之中[16]。

图3 中国梅山文化园总平面图Fig.3 General plan of Meishan cultural park

对张五郎纹样的应用采用“同质异构”的方法,将梅山地区建筑中的木雕、彩绘张五郎造型放大构建成为园区景观人物雕塑。该景观雕塑主要突显人物动态、对其五官神态、衣着服饰进行简化,简化形成的张五郎人物景观雕塑与梅山文化原始、粗狂、古老的韵味统一,达到突显梅山文化特征的设计效果。

梅山地区建筑中凤鸟纹样的造型多样,以“突显梅山地域文化基因与景观构件功能相结合”为主旨,设计团队将收集提取到的团凤鸟纹样与道路沿线照明石灯相结合,利用石雕技法实现了对梅山地区建筑中石雕团凤纹样的原型重现。

图4 中国梅山文化园张五郎纹样应用效果Fig.4 Applied renderings of Zhangwulang in Meishan culture park

图5 中国梅山文化园凤鸟纹样应用效果Fig.5 Applied renderings of phoenix pattern in Meishan culture park

4 结 论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文化主题公园设计方法提取出最具文化基因象征意义的纹饰应用于文化主题公园的设计,从而达到在文化主题公园中实现文化的复苏发展、实现文化再现传承的目的,是解决文化主题公园设计元素与文化指代意义混乱、文化关联性松散等问题的有效手段。基于文化生态学的中国梅山文化园的设计从梅山地区4市13县的200余处传统建筑中收集到约1 052枚建筑纹饰,将其划分为几何类、花鸟类、宗教类、龙凤类、人物类等五大类型,并结合其文化基因特征、题材造型特征进行设计应用评价,从中筛选出张五郎纹饰、凤鸟纹饰两种最具梅山文化基因代表性的象征纹样应用于中国梅山文化园,为实现延续梅山文化基因、传承梅山文化的设计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文化园的设计也为同类型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文化园梅山主题公园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梅山民歌的地域文化简析*
怎样用英语介绍主题公园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路径探索
惠和石文化园
为国而歌 逐梦前行 长沙县田汉文化园事务中心工作侧记
梅山
主题公园欢乐多
全球最大室内主题公园造价10亿美元
历史文脉及渠源文化的引入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