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刻不容缓

2019-03-06薛杨赵建有

汽车实用技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动力电池电池新能源

薛杨,赵建有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前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由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导向可知,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近些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布如图 1所示[1]。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 41.2万辆,同比增长111.6%,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超过210万辆,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达500万辆。

图1 我国2010-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布

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使用,将导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的集中爆发。根据经验,我国运营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报废周期为3至5年,私人乘用车报废周期为5至8年。这意味着,自2018年起,我国将逐渐面临动力电池大规模回收利用问题。一方面,随着大量动力电池的退役和报废,其对健康、环境的影响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将成倍放大,不容忽视;另一方面,用来制造电池的镍、钴、锂等金属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废弃电池若不能有效回收处理,不仅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和危害,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推动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工作可谓刻不容缓。

1 动力电池回收现状研究

1.1 动力电池回收技术

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通常根据电池剩余容量进行划分界定,所以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电池拆解:将废弃电池进行拆解,处理后回收其有利用价值的资源;二是梯次利用:主要针对剩余容量无法满足汽车正常行驶的电池,但是此类电池仍可以在电池容量需求不大的其他设备中使用,比如将其应用在备用电源市场、储能市场、低速车市场等等。一般电池回收过程可分为预先处理、电极修复、浸出有价金属以及化学纯化四个工艺步骤。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根据提取方法的不同可将回收技术分为三类:干法回收、湿法回收和生物回收技术。

1.2 动力电池回收国内相关政策

早在2012年7月,我国就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提出要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建立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2]。2017年12月1日,《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正式实施,强调指出回收和拆解的企业应具有相关的资质。2018年1月4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联盟回收利用分会在北京成立。2018年2月1日,《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等三项动力电池新国标正式实施。紧接着3月2日又出来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总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2018年7月31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在北京正式启动运行。此外,《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从 2018年8月1日实施,目的是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

1.3 企业中动力电池回收的现状

成本高和盈利难的问题无疑是电池回收的主要障碍。当前参与其中的企业大多数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或者是微盈利经营状态,更进一步的盈利还需要累积大量的时间和实践经验,从而形成规模效应,这也是当前动力电池回收的重要突破口[3]。目前动力电池的回收来源主要包括电池生产企业、汽车维修企业以及报废拆解企业,电池企业与整车厂一般只回收自己生产的电池类型[4]。

2 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法规支撑力不足

首先,政府还未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专门立法,也未明确企业准入条件和相应的管理办法,现有企业大多采用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阻碍了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其次,由于现存政策并不具有强制性,且缺乏明确的奖惩机制,多数政策未能得到有效落实;最后,动力电池还未实现标准化,不同汽车电池的型号、规格、形状等均不相同,显然明显增加了回收利用的难度。

2.2 回收利用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缺乏动力电池回收、运输、拆解和循环利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竞相压价、竞争紊乱,回收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另一方面,相关责任体系没有很好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整个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处于无序自流的状态,导致目前电池回收利用率低、处置率提升困难。

2.3 处理技术滞后不完善

一方面,由于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例如对循环制造回收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还不够;另一方面,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普遍停留在对废物的处理阶段,再利用和循环再制造技术的研究不到位,对电池回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生产安全和环境问题还没有具体有效的保障措施[5]。

2.4 电池回收利用盈利难

首先,对于回收的动力电池因为梯级利用模式跟不上,往往直接被当作报废电池处理,导致了大量经济效益的流失;其次,动力电池回收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工艺流程,要求投入较大的设备和人力成本,当前企业发展未达到规模化,导致盈利难;最后,不同汽车企业的动力电池差异较大,包括电池的组成结构、材料体系等等,进而回收难度和回收成本随之增加。

3 建议措施

从2018年起,我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即将迎来回收的高峰期,就目前回收利用的发展现状而言,即使退役的废旧动力电池,仍然保持着80%左右的初始能量。所以,有效地回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3.1 增设完善专项立法,引导产业规范发展

第一,科学合理的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各个环节的法规和制度,加强执法监管,保障政策落实的强制力,并对动力电池实现标准化,系统梳理和规定动力电池的型号、规格、形状、连接方式等工艺技术,降低回收利用的难度;第二,加大力度宣传规章制度,积极引导消费者,并对其进行培训,还要根据押金制度增强公众对废旧电池的回收意识,从而使消费者都能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回收再利用活动中来;第三,全面落实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编码制度和可追溯体系,与社会征信体系挂钩,并对电池的全寿命使用周期的各项信息,进行全面记录,以便提升监测和评估准确性,引导回收利用产业规范化发展。

3.2 建立健全回收网络,优化设计协调发展

第一,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规模化、信息化、高效化的,包含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回收企业等在内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体系,与此同时,积极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促使汽车生产企业在销售新能源汽车时对电池的回收利用负责;第二,倡导动力电池回收遵照有限梯级利用的原则,通过评估电池的健康状况,充分发挥废旧电池的剩余价值,同时提取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元素,进而形成动力电池的闭环产业链,使得资源利用率最高、污染程度最低;第三,探索新的回收模式,与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梯级利用企业以及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等共建回收网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网络。

3.3 重视提升技术水平,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第一,加大力度研发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关键技术,加快对废旧电池自动化拆解技术、化学材料定向循环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攻关,进而实现低损耗、低投入、高效率;第二,根据市场情况和现有标准,建立准确度高、应用范围广的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技术,确保精确评估电池寿命,促使回收利用具有经济实用性和安全可行性;第三,鼓励产学研用融合,使各个环节衔接紧密,实现动力电池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及环保回收。

3.4 加快强化融资支持,推动商业稳步发展

第一,政府引导和市场相结合,设立专项基金来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保险品种和风险补偿等政策,为社会资本参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创造最大条件;第二,制定激励实施细则,建立明确的赏罚机制,着重考虑依据电池组数、容量等方式对企业进行前期补贴和税收优惠,此外,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效益评估和技术成本分析,对具有商业价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推广示范[6];第三,拓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着实发挥大数据信息时代优势,开展APP、微信等多种形式的共享共用模式,充分挖掘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价值,积极探索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场景和潜在市场,实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4 结语

新能源汽车既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更是制造业转型和实现汽车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本文结合理论实践,深入分析了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建议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可以从增设完善专项立法、建立健全回收网络、重视提升技术水平、加快强化融资支持,积极引导产业规范发展、优化设计协调发展、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推动商业稳步发展这四个方面入手,从而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率,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成本、提高收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动力电池电池新能源
探究动力电池自动拆解设备的设计
电池很冤
“一粒盐电池”
有用的电池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上汽与宁德时代合作回收动力电池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谁执牛耳?
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Ⅺ)——锂空气电池与锂硫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