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翔:绘画作品要有温度,要有感染力

2019-03-04编辑撰文郭娟

艺术品鉴 2019年1期
关键词:李翔国画笔墨

编辑、撰文=郭娟

本页:

李翔《母亲·母亲》230×200cm 国画 2012年

“弃理从艺”者

李翔,军旅画家,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美术系主任,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常务副院长。业内人士评价其:耿直的山东汉子,为人严谨热情又不失军人之威严与艺术家之洒脱。

2018年12月23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李翔再次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而在此之前不久,我们有幸在李翔北京的工作室采访到了这位颇显“神秘”的军人艺术家。

1962年10月,李翔出生在山东临沂。幼年时,受父亲影响李翔一直深爱书画,很早就完成了艺术的启蒙。1980年,18岁的李翔参加高考,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录取。

对于所有那个时代的青年来说,梦想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根生地固、恣意生长。李翔也不例外。大学毕业后,为圆少年时代的画家梦,李翔花费三年时间来专研艺术,于1987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现: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美术系,学习国画。为了梦想重读大学,这场源自现实却通往梦想的旅途彻底改变了李翔的人生轨迹。也是在这次求学的四年间,李翔获得了人生第一个艺术类奖项——1990年,李翔的速写作品《集市》荣获全国第二届速写大赛一等奖。

谈起这次获奖,李翔回忆道:“我刚进学校时,速写能力很差,几乎是班里的倒数。为了提高速写能力,我每天刻苦训练,持续了几年时间。那段时间,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进步也很快。速写就是抓特征的能力,抓现场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只有一条路可走——从量变到质变。《集市》获一等奖,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我,更让我注重提高速写能力。也是那几年的‘特训’,培养了我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瞬间捕捉能力,对我的创作作用巨大。”

1993年,31岁的李翔被选调进入总政文化部艺术局工作。此后的20多年间,他实现了工作和艺术的兼程并进。

李翔清晰地记得,他刚接手全军美术工作时,业内对全军美术的评价很低。“业务能力差”“入选美展少”“获奖更是几乎没有”,这些评价使得李翔一直在反思如何改变现状,获得提升。他主持举办全军“高级造型研究班”“高级色彩研究班”“高级书法研究班”及一系列书画创作班和学术研究会,还经常带领军队画家到生活、山林、边疆区写生。近年来,军中美术英才辈出,在全国美展中屡摘奖项,成绩斐然。

本页

李翔《南海·南海》国画 2014年230×300cm(左图)

对页

李翔《训练日志》 国画 2017年290×135cm

真诚是起点

个人的成就从来不是李翔的唯一追求,他的目光更高更远。

2001年,39岁的李翔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深造,试图破解西方大师们造型的密码、色彩的迷阵,化为自己国画的创新之路。为将色彩引入国画,李翔经过大量研究和多次实践,苦苦摸索着笔墨、造型、色彩三者的契合点。2009年,以色彩为“君”的巨幅主题性创作《犇》《食为天》问世,好评如潮。李翔的国画创新之路,朝前迈出了一大步。

熟知李翔的人,都知晓他创作有一个原则——没有感觉不开笔。在与他的交谈中,他曾多次提及“感受”一词,也曾多次提到“艺术创作,真诚是起点”。他说:“绘画作品要有温度,要有感染力。如果在绘画中不考虑人物角色,不考虑人性,就不可能有心灵感动。”作品《母亲·母亲》,画面中母亲虽然没有表情,但却给人一种感觉,仿佛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家庭、对儿女、对整个族群的深情。《南海·南海》也只是一个军人的头像,却透过单个人物的刻画,传达出军人的坚强、决心和意志,表现出军人“雷厉风行、敢打敢拼、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与“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务实创新、勤于进取、不断前行”的光辉形象。

李翔属于那个时代青年中富有才华的人物画家,他一方面学习和继承前辈人物画家深入生活、正面表现人物、艺术上精益求精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敢李翔《南沙天浴》 177×263cm 国画 2012年(右图)于直面生活,敢于面对五彩缤纷的光影下的平民百姓和弱势群体,探索深层表现人性的丰富内涵。

薛永年先生曾评价李翔,称他的作品“积极地表现现实生活,特别关注普通的贫民百姓乃至弱势群体,尤其描写得真实动人,紧紧抓住人物的社会身份、经历、个性,在动态表情上的特征,有所强调,有所夸张,以真切感人的形象,揭示深刻的精神内涵”。

今天,业内人提起李翔,都知道他的“写意性具象绘画”和“淡彩山水”。他的人物画,内蕴丰富,读之让人动容;他认为写生就是创作,通过对真实山水的刻画,试图让中国山水画回归真实,与人的思想、性情融为一体。

他提出“写意性具象绘画”的概念,认为“写意性具象绘画”除了包含对象的“具象”塑造和细节刻画的特征以外,还要有书写性,要有笔墨趣味和笔墨质量,要把对象的精神气质写出来;而“写意”就是要表现对象的精神气质,表现自己对人物的真实理解和感受。

李翔曾总结人物画的精髓:“抓其精神、取其神采、慑其魂魄是任何造型的第一要素,否则我们画画干什么?”

在当下艺术迷乱的今天,李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艺术方向,坚定地进行艺术探索。问及他的经验、方法时,他说:“艺术家首先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对自己真诚,对艺术真诚,如石涛所说的‘从于心也’。其次,要不断创新。当你全心投入自己的艺术世界,就能最大可能地避开干扰。”

谈及中国画的未来,李翔信心满满。他说:“中国画一直在发展,我对中国画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很多70后、80后画家已经崭露头角,艺术创作新样式的许多苗头也已经出现。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画会在一代一代创作者的手中变得更有价值、更有质量、更广大,从而更加辉煌。”

Q&A对话李翔

中国画笔墨不应等于零

你怎样看待传统与当代的关系?

国内美术馆,特别是近二十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民营美术馆的崛起。

我们讲继承传统,不是一味地守旧,而是要去发扬,发扬就包含着提升和改进。我一直用宣纸、毛笔和国画颜料创作国画,但不代表我就不能去研究油画。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时研究的就是油画。我学习西方油画,学习它的造型也好、色彩也罢,最终目的都是为我的国画创作服务。中国画的发展不是紧守传统不放,抱残守缺,而应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姿态,广纳百川,为我所用。这符合美术创作的基本规律。

今天,艺术视界更加宽广,艺术家们更要发扬兼容并蓄的精神,艺术创作允许不同的试验,允许更多的创新探索。任何创新、创造、创意,任何能推进发展、填补空白的形式、样式或观念都值得我们赞赏,都是有价值的。

对页

李翔《父老乡亲》

230×200cm

国画 2004年

本页

李翔《意彩陕北》

180×180cm

2015年

(左图)

李翔《春来处处春》

69×69cm 2017年

(右图)

近些年,“水墨”概念越来越热,这是流行还是必然?中国画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把握?

水墨概念越来越热,这是必然,是理所应当。中国画的本质就是笔墨,失去了笔墨,就不能称之为中国画。“笔”具有书写性,中国画是书写出来的,不是“抹”出来的,也不是“描”出来的。书写性极其伟大,这是中国人独有的发明。梵高亦是学习了中国的书写性,才有了如今的名望和成就。“墨”是晕染,“墨分五彩”是指墨的丰富性。中国画强调笔墨,但对色彩的研究却简单至极,只有“随类赋彩”一说。色彩作为一个科学体系,非常难。西方也是在解决了造型问题后两三百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明白了光的本质,才最终搞懂了色彩的密码。随着光和色彩的结合,印象派应运而生,将西方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时至今天,中国真正懂色彩的人并不多。所以有这么一种说法:色彩不是中国的产品,墨才是真正属于中国的。

我一直在研究西方的色彩理论,并在我的创作中做了很多尝试。我希望能寻找到一种既不失去笔墨又融入色彩的中国画创新之路,开创出中国画独有的颜色体系。这条路很难,越是难才越值得攻克。

本页

李翔《笔歌千里写平生》

61×178cm

2018年(上图)

李翔《意彩陕北之二》

180×180cm 2015年

(下图)

你一直钻研书法,古人讲书画同源,你认为书法在当代绘画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书画同源”并不是信口开河。李可染、黄宾虹等大家的书法非常好,因为他们知道书法对绘画创作大有裨益。吴冠中画了很多水墨画,但都把它列为西画,原因就是吴冠中确实不练书法。他提出“笔墨等于零”等观点,在书画界引起轩然大波。我认为,对于一些没有深入研究的领域,要慎重评价。

书画同源一体,书法作为一种线条艺术为绘画提供了技巧与美学的原理。书法是画法的重要基础和元素,书法用笔乃绘画用笔的基础与基石。书法的用笔之道和绘画的用笔之风大体相同。所用材料一样,颜色差异而已。书法的笔法与绘画的方式有相通之处,如抑扬顿挫、一波三折、起笔、运笔、收笔都有笔墨的意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一张白纸上,书法家写一个点和非书法家画一个点,两者在质量、能量上绝对不同,有很明显的高下之分。画一个横质量更是不一样了。所以说,笔墨不等于零。

传统笔墨的突破

中国人物画要做到形神兼备很难,你的人物画如何做到这一点?

中国人物画、山水画讲究“形神兼备”。中国画的形神兼备,其实更强调“神”。“形”是为了传达“神”,但没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何来“神”?“神”稍纵即逝,必须具备一定的造型功夫才能捕捉到“神”,包括造型的能力、敏锐度、扎实度、还原度、深度。有些人说,只强调“神”而不会造型,难免欺世。所以,艺术家既要有造型的能力,又要以形写神,最后达到形神兼备。

你如何看待写实与写意?你觉得中国人物画的未来方向是什么?

写实(或超写实)和写意(或抽象)本身并没有高低之分,有高低之分的是技法的高度和表达的深度。

“写意”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写”是书写性,“意”是胸中之情怀或对事物或形象的感受。笔墨之后就是写意。我认为,写实和写意其实是统一的。写意有两种——具象、非具象,或者叫兼具象、半具象。比如大写意花鸟画是半具象,它具有写意性。具象是有具体细节,实实在在的表达,国画中也有。

现在艺术界有一种倾向,认为国画不需要深厚的写实能力和造型能力,国画是大写意,只要把神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这其实是有些人在给自己找借口、降难度、下台阶。

学国画,首先要把“写实”“写意”“具象”等概念认清楚,然后找准方向,并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写实还是写意,并非势同水火,非要有所选择,它们各有各的分工,可以并行不悖。

本页

李翔《春风满载归家急 》

48×136cm

2018年

你的山水作品表现形式丰富,“淡彩山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对传统古代山水的既有程式有所改变,特别是传统

笔墨上的突破,你是怎么取舍的?

现在的山水画,色彩分量很重。很多画家用色彩很“概念性”,这样做的问题是不能和大自然对接。画作无法完全表达大自然的美。表达能力欠缺,就显得很“概念”,千篇一律。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我在创作中,总是力求打通自然与传统、自然与现代、自然与感受、感受与形式这几个环节,让画面的表现力尽可能地丰富起来。打通的内容没什么局限,山水、花鸟、人物、书法、诗词可以打通,传统、当代、现代也可以打通,中西方的造型、笔墨和造型的关系、造型和颜色的关系、颜色和笔墨的关系都可以打通。这些关系打通之后,作画就能游刃有余,对任何感受的表达就会变得很流畅。在我看来,作画的本质就是将感受表达出来。每个人的感受、修养、精力都不一样,创作出来的画就不一样,作品的价值也就不一样。若没有感受,那相机完全就可以取代绘画了。

但是,感受的表达并不容易,往往受到很多东西的阻碍,比如颜色、造型、书写性,还有笔墨、透视能力。只有解决了这些障碍,作画才会通畅,才能出新。而且,感受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时期看不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时期看同一件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这种不同也要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你积极引进西方因素加以中国化,并多次组织画家去国外交流学习,你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怎样融入世界?

如果纯粹用黄宾虹那样的画法,想要走向世界难度很大。为什么?你让一个不懂汉字的人来理解书法,他只能隔靴搔痒。中国画的样式和面貌非常多,我们每次去国外办展,都选取全国美展获奖的那类作品,只能展示中国画一小部分。要想融入世界,先是经济,接下来才是文化。只有经济上去了,文化才会被人关注。所以说伟大的复兴就是经济开路,文化最后要跟上。

中国画走向世界不要太着急,因为中国画实在太特殊了。中国人画山水这一题材画了几千年,长盛不衰。外国人看不明白:这不是解决问题了么,为什么还在画?你除了要跟他讲画外,还要讲修养,他们理解不了就不会认同。比如中医,也是在外国人切身感受到明显效果后才关注到背后的中医文化。中国画也是这样,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文化不能盲目硬推。只有让外国人感同身受地说好,他们才会传播推广。

每次去国外办展览,我都会问来看展的外国人:“哪些画你们认为最好?”然后对回答做总结。我们要充分认识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思维、审美、理解上的不同,深入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举办展览,才能起到好的推广效果。

本页

李翔《寒塬》

150×280cm

国画 2005年

(左图)

李翔《荔波小七孔》

2016年

69.3×135.5cm

(右图)

写生不是静物的“照搬”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您怎样理解?

学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再是自然。其实传统中没有多少真正的“高手”,自然才是大师。

过去,人们强调对自然景物的摹形写生,必须深扎根,要吃透还要常年往复。那是因为造型能力相对较弱,只能通过反复写生获取灵感。那时交通不便利,也没有相机和网络,人们只能亲身到自然中去感受和描摹。如今科技发达,交通、通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压缩了时间和空间对艺术创作,尤其写生的限制。再加上艺术家自身造型能力的提高,创作效率大大提升。比如,上午我可在一张小卡纸上对景写生瑞士雪山,下午可以利用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画一张南海的人物肖像或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这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地域风情,在今天却得以实现。

本页

李翔《乐事耕渔天地春》

68×135cm 2018年

你经常组织骨干艺术家到山区写生,但你的作品并不局限眼前的景象,而注重写意,色彩的写意运用也比较强烈。写生是对画家的积淀还是生命和自然的感悟,怎样理解写生对绘画创作的重要性?

很多人认为写生就是练习,或是对着静物照抄,其实这种想法不对。学生时期的写生或许是“照搬”,但成熟画家的写生就是创作。写生时,无论你是站还是坐,当你处在一个环境中,周围的所有意象都是你的创作素材。写生时,不仅要考虑把工具、素材和符号组织在一个画面中,刻画出整体感,还要考虑将自己的感悟落实在画面上,达到语言和符号的高度统一。做到了这些,我认为就是创作。比如,那边山头适合近景,这边河流分布很美,组织在同一个画面中,创作出一幅画,画面反映的就是整体的感受,取舍之中让画面更趋合理,又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如果要照抄,用不着写生,照片就挺好。

谈谈你的下一步规划?

山水画家一定要多到大自然中去,师法自然。趁着年轻,多到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这对身体和精神有双重的好处。等到七十岁以后,走不动了,那就在家里,胸中自有万千丘壑。凭着卧游山水之感,作品就会出现浑厚华滋的笔墨气象,结合诗词书法,作品一定内蕴丰富,气象万千。

建国以来,中国的人物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就突出,也最能表现时代风貌,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下一步,我计划在人物画创作方面,把大型的山水和人物结合起来,创作一些尺幅稍大、更有震撼力的作品。

猜你喜欢

李翔国画笔墨
李翔作品欣赏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笔墨童年
BOUNDEDNESS OF MULTILINEAR LITTLEWOOD-PALEY OPERATORS ON AMALGAM-CAMPANATO SPACES∗
李翔书法作品欣赏
国画欣赏
国画等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