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冷湖行委黄矿山地区铜多金属矿区域地质特征背景

2019-03-03阮明贤

冶金与材料 2019年2期
关键词:元古界岩群糜棱岩

阮明贤

(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 格尔木 816000)

1 区域地质特征背景

研究区位于大地构造位置属柴达木陆块,为柴达木后造山前陆盆地覆盖且由元古界结晶岩席和岩浆岩席组成的块体。区内广泛发育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Pt1J),岩石变质程度较高,以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的角闪岩相为主;中酸性侵入岩相对较发育,以花岗闪长岩(γοS2、γοS3)为主;断裂构造较发育,以北西向为主。

(1)地层。区域上地层分区属柴达木北缘地层小区,出露的地层相对较复杂,从古元古界-第四系均有发育,由老到新依次为: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Pt1J)、下-中侏罗统大煤沟组(J1-2dm)、上新统油砂山组(N2y)、上新统狮子沟组(N2s)以及第四系。其中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Pt1J)及第四系分布较广。受断裂构造影响,地层多呈断块分布,总体呈北西向、北西西向展布。

(2)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Pt1J)。区域范围内大面积出露于黄矿山、俄博梁北山地区。沿阿尔金山,多呈北西-南东向或近东西向展布。金水口岩群地层作为变质基底地层在区内出露广泛,与其它地层多呈断层接触关系,岩浆侵入较为强烈,地层发生强烈蚀变,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为一套变质变形强烈,岩性横向变化较大,层状无序的中-深变质岩系。地层中有大量的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基性—超基性、中酸性侵入岩侵入。主要岩性组合为混合片麻岩、花岗质混合片麻岩、眼球状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石英片岩夹斜长角闪片岩、大理岩、含石墨大理岩等组成。多具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局部大理岩具蛇纹石化。其中的大理岩及石英片岩是区内主要的含矿岩性。

(3)下—中侏罗统大煤沟组(J1-2dm)。仅分布在黄矿山南部,出露面积较小,地层分布明显受构造控制,呈细条状北北西向展布。岩性较为单一,以紫红色砂、砾岩为主,夹有泥质粉砂岩、页岩及少量煤层。与下伏地层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Pt1J)呈断层接触关系。

2 构造

(1)褶皱。区域内地层由于经历了多期次复杂的构造运动的改造,使各岩石地层单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构造形变,所形成的褶皱构造各具特色。在下元古代金水口岩群中,岩石普遍经历了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变形和后期浅层次脆性变形叠加改造。韧性剪切使岩石发生深层次的塑性流变,形成各种塑性流变褶皱,浅层次脆性变形在岩层中形成以构造面理为主变形面的短轴背形、向形构造;在侏罗纪地层中多形成一系列呈开阔型、短轴状为主的小型褶皱。褶皱的特征:轴向总体呈近东西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而在局部受多次构造形变的影响,褶皱轴向乱而复杂,沿轴向和断裂破碎带附近常见有流劈理、节理、裂隙和小的揉皱形成。

(2)断裂。区域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体为阿尔金山深大断裂带。次生断裂主要有北西、北东东、近东西向三组断裂。北东东向和近北西向两组断裂虽较少发育,但形成时间早,活动期长,规模较大,多为区域性壳型断裂和一般断裂,主要表现为逆冲兼走滑的脆性断层。

(3)黄矿山帚型断裂。位于黄矿山南麓,主断裂为北西向,另发育有3条北北西向次级分叉断裂,往南东方向撒开,于北西方向收敛,分布面积约30km2。切穿的地层为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Pt1J)。断面倾向北东,断层破碎带宽约10~50m,带内揉皱、挤压叶理及构造透镜体极为发育。

总体来看,北西向断裂控制了区内构造轮廓、地层展布方向及岩体分布规律。其中黄矿山帚型断裂(F4)与黄矿山北西向断裂Ⅲ(F5)倾向相反,其夹持区为一套强烈挤压环境下形成的高角闪岩相变质岩系,并见有早三叠世二长花岗岩(ηγT1)产出,对区内晶质石墨的成矿有积极作用。

3 岩浆岩

区域内侵入岩浆活动频繁而剧烈,岩浆岩分布广泛且规模较大,主要为岩株及岩基状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中酸性侵入岩最为发育。火山岩不发育。

(1)侵入岩。区域上侵入岩从中奥陶世-中三叠世均有出露。受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各侵入体均已遭到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岩石中的碎裂结构、变余结构、片麻状构造和片理化和区域性的硅化、绿泥(帘)石化、绢云母化、粘土化均较为发育。

①中奥陶世英云闪长岩体(γδοO2)。位于俄博梁北山—黄矿山一带。共见有6个岩体,均呈不规则的岩株产出,出露面积约45km2。其长轴为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

岩体侵入于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Pt1J)中,侵入界线基本不清楚,围岩受热液作用影响具硅化、烘烤边、褪色等现象。

②中志留世中粒花岗闪长岩体(γδS2)。区域范围内主要出露于普查区北部希果拉-盐场北山-克希一带。侵入于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中(Pt1J)。岩体内见有较多的残留体,普遍发育贯穿岩体及残留体的节理,节理方向与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中(Pt1J)的片麻理方向基本一致,说明他们遭受过同一时期的动力作用影响,产生了同一时期的动力变质作用。

③早三叠世二长花岗岩体(ηγT1)。在区域范围内出露于俄博梁北山及黄矿山南东,共四个岩体,呈岩株状产出,出露面积约24km2。

岩体侵入于于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Pt1J)中,其内部有较多的围岩捕掳体或残留体存在。岩石造岩矿物大多被拉长或压碎,局部重结晶,具糜棱岩化。

(2)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区域范围内区域变质、动力变质作用比较发育。其中以区域变质岩出露面积最大,主要分布于青新界山、盐场北山、黄矿山和俄博梁北山一带;动力变质岩主要分布在各类断裂带中。

(3)区域变质岩。区域变质作用主要为中-高级区域变质作用,主要见于下元古界金水口岩群地层中。特征变质矿物为红柱石。混合岩化较强烈,混合岩、混合片麻岩发育。

(4)动力变质岩。受构造活动影响,区域范围内动力变质作用十分强烈,使得金水口岩群地层支离破碎。岩石中的片麻理、片理、劈理及揉皱非常发育,构造线方向与区域断裂构造一致。岩石中的面理、线理受动力挤压、构造的影响及多期次构造活动、拉伸线理形成韧性剪切带,脆性岩石多形成碎裂岩及断层泥。

广泛发育糜棱岩系列岩石以糜棱结构为主,个别岩石具变余糜棱结构,岩内矿物普遍具优选方向的塑性变形,且发育矿物的动态重结晶,普遍具条带状构造。区域内岩石类型主要有糜棱岩化二长花岗岩、糜棱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糜棱岩化英安岩、糜棱岩化变质砂岩、糜棱岩化石英闪长岩、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糜棱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糜棱岩化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等。

猜你喜欢

元古界岩群糜棱岩
浅谈三维地质建模对找矿预测的指导意义
——以广东河台金矿田外围找矿为例
粤西河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简析
东天山星星峡地区星星峡岩群的划分、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意义
张北—围场地层小区红旗营子岩群变质岩时代及接触关系探究
四川南江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粤北花岗岩型铀矿矿集区糜棱岩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太古宙:岩群之诗
鄂尔多斯地区中元古界“拗拉槽”的重新厘定
探讨变质核杂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元古界长城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