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分析

2019-03-02韩延明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体身份时代

韩延明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強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创意命题,它的主题比较宏大,综合性很强,厚植家国情怀。很明显,本题的命题意图,在于真正体现“立德树人”“文以载道”的宗旨,引导考生在“作文”的同时思考怎样“做人”,重点突出家国情怀、担当意识、奉献精神。设置本题,启发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深刻感受中国青年与祖国发展、民族强盛同呼吸、共命运,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这道作文题充分发挥了作文的积极导向作用,弘扬时代主题:中国青年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奋斗。在材料选择上,承袭了2018年高考命题特点,选择了中国历史上有相互联系的五个重要时间节点,展现了从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到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特定历史时空,分别反映了在“五四”爱国运动、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强国战略和伟大复兴中国梦中,中国青年的作为与担当。材料既有对过去峥嵘岁月及辉煌成就的回顾,也有对美好未来的展望与憧憬,时间跨度之大,容量内涵之丰富,可谓绝无仅有。命题要求考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现中国青年与祖国的关系,引导考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设身处地体验历史、思考未来,激励他们秉承前辈的奋斗精神,勇克难关,勇斗风险,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伟大事业的奉献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作文题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在材料之中,营造极富时代特点和青春色彩的语境,彰显高考的育人功能。

乍一看,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试题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但细心琢磨,让人感触最深的是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主要是因为这道命题从材料到要求都具有浓厚的创新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高度的综合性。题目中的五个重要时间节点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集历史、文学、政治于一体,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点。这道作文题不仅仅考查考生的构思谋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考查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考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清晰指明了语文素养提升的具体方向。这一材料展示可谓一箭数雕,不可多得。

第二,文体的多样性。这道题目一共设置了五个写作任务,要求考生选择任意一个完成写作,并限制了可供选择的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慰问信四种写作文体,重在考查考生实用文写作能力。考生在完成写作时,不仅要切合身份,贴合背景,还要注意不同的文体特征、格式要求及语言表达技巧等。这道题目不仅打破了以往写一篇“议论文”“记叙文”或“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传统模式,而且一题之中限定四种文体,还是清一色的实用文,既有限制又有开放,突出高考作文的实用性,可以有效避免套作和宿构,这在高考作文命题史上的确是创新之举。

[立意分析]

这道题目所给的材料含意是: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使命担当,中国爱国青年要为时代发展、民族富强而努力奋斗。这是个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设置了五个写作任务,限定了五种身份。意在引导考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设身处地体验历史,思考未来,这也为审题立意提供了五个角度或侧面。因选择的写作任务不同,立意自然也就不同。但无论如何立意,都要注意背景、身份,特别注意材料给出的关键词,以防偏题离题。

如果选择任务①写一篇演讲稿,就要以“彼时、彼地”的爱国青年的身份发表演讲,演讲的核心内容自然就是“爱国”了。可以围绕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构思行文,突出忧国忧民、积极创新、反对封建、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主旨。如果选择任务②给家人写一封信,就要以“此时参加庆祝游行后的青年”的身份,谈谈“自己”参加庆祝游行大典时的激动心情及游行后的感受,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愿望,激励广大青年朋友积极投身于新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在国家建设中奉献青春和智慧。如果选择任务③给同学写一封信,就要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的学生”的身份,可以鼓励有志青年积极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之中,抓住机遇,展现才华,报效祖国。如果选择任务④写一篇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就要以“此时的青年”的身份,阐述新时代青年继承“五四”精神,奋勇接棒,在强国大业中建功立业、展现风采的雄心壮志,感召万千青年不辱使命,争做时代精英、“强国”先锋。如果选择任务⑤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写一封慰问信,就要以“此时的青年”的身份,感激革命前辈无私的奋斗奉献精神,表达对他们建立卓越功勋的崇敬之情,立志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矢志不渝。无论选择哪个角度立意,从宏观上要确保不偏离正确的航向,都不能丢掉“爱国”“青年”这个灵魂,都不能偏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轴心,要紧紧围绕中国青年与历史进步、国家兴盛的关系构思行文。

在明确了立意之后,写作本题,还必须体现“三种意识”:自我意识、读者意识和文体意识。所谓“自我意识”,就是要牢记“我”是谁。在任务①中,“我”是一位100年前的青年爱国学生,有热情,有胆量,有知识,有思想,言谈举止一定要与身份、时代相吻合,谨防不倫不类。在任务②中,“我”是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队伍中的一员,书信内容应突出自己耳闻目睹的现实场景,用现身说法表达爱国之情,激动之意,建国之志。在任务③中,“我”是一位学生,因为是与同龄人交谈,书信表达要注意语气和语体色彩。在任务④中,“我”的身份是普通观众,要注意“观”与“感”的内在联系,因为“观众”有很多,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要拿捏好分寸,兼顾大众感受,不宜将自己的观点凌驾于他人之上,或过于标新立异。在任务⑤中,“我”是一个晚辈,言谈之中要表达出自己对功勋人物的仰慕之情、慰问之意、奋发之志,多用敬辞。所谓“读者意识”,就是要分清自己倾诉的对象。或同学,或家人,或前辈,对象不同,敬谦各异,措辞有别。要尽量注意心灵的近距离甚至零距离接触,最大限度地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所谓“文体意识”,就是文体特征明显,格式规范,措辞恰切。谨防非驴非马,写成“四不像”式的畸形病文。

[佳作展示]

我青年便是唯一的光

刘晨曦

同学们,工友们,同胞们:

自我民国立初,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为醒慎。如此以来,历七年耳。

然此七年,观今日之民国,未有风云激荡之景;观今日之政府,未有壮我国威之意!吾等究竟于此等待何物?待德先生、赛先生匍匐附庸强权?待公理被恶语相加,正义成一纸空谈?待我万千国土沦至弹丸东瀛?待段、章之流与日亲手奉觞?

道光二十年,鸦片始荼我中华子民;道光二十二年,条约始折我中华风骨。我华夏七十九载春秋,白白葬送于列强之手!既前有林则徐禁洋烟,现又为何难有义士争吾权!

我中华拼搏迎战,深陷纷飞战火,滚滚硝烟。这战火,竟也缚住了我国人的口吗?这硝烟,竟也笼住了我国人的眼吗?诸君,德军降始至今,中华可曾得来半分应有荣誉?吾辈所献之力,所尽之血,统统为列强狼子野心加冕!吾辈所守之道,所信之义,统统为列强辱我主权筑了梯阶!今有贼人操纵和会,无视公理正义,吾等自有无际悲哀,一腔愤懑。若不思奋起图强,又能与何人相求?

国亡了!同学们!奋起啊!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今东瀛占我胶州,割我青岛,吾等怎能不明了其文明外壳下的伪善?今列强兴修铁路,分据我国土,吾等怎能不明了其虚意合作下的野心!中华应以胜国之姿,求胜国之遇。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签条约。寰宇理崩,我国民有勇。胶州青岛为先例,直指列强蚕食我中华工业根基之图谋。列强窥伺我东南已久,今且扬帆直入,罔顾他国主权,实属蟊贼之行耳。吾等必牢记工业兴国一理,莫让列强控我国民经济命脉,莫让中华泱泱历史结于吾辈!

国亡了!同学们!呐喊啊!去呐喊那黑暗中不惮前驱的猛士!去呐喊那压迫中奋勇抗争的猛士!做事的做事,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便能发一分光。不必理会懦者的冷语,不必理会弄权者的阻挠。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若以辞态之激烈可换与青年之觉醒,吾辈谨愿燃烧自己,以荧荧微光燃起燎原之火。同学们,牢记啊,卑怯地求生就是死亡!中华之存亡在此一举了!中华之未来在我青年了!青年万岁!青年万岁!学生联合会万岁!工商联合会万岁!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青年便是唯一的光!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还我青岛!还我青岛!

[点评]

这篇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主旨突出,言辞恳切,撼人心魄,读之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首先,文章内容丰富,高度概括了100年前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展现了热血青年的爱国热情,体现了他们的历史担当和使命感。其次,在表达上,半文言半白话的语言特点十分明显,言简意赅,词约义丰,不但切合演讲者的特殊身份,也贴合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大量感叹句、祈使句、反问句以及反复修辞格的反复运用,激情饱满,铿锵有力,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猜你喜欢

文体身份时代
另类文体巧谋篇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