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医用冰箱管理与消毒卫生的现状及对策

2019-03-01王照

医疗装备 2019年11期
关键词:血液制品储存医用

王照

凌源市采供血办公室 (辽宁凌源 122500)

患者安全是医疗保健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对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主要判定依据。当前临床使用的多种药品、标本等都需要低温保存。为了使医用冰箱管理工作更加严谨、制度化,需要对当前的医用冰箱进行现场调查,编制操作规程,从问题入手提升管理质量,制定相应的管控制度。

1 医用冰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标识问题

目前,部分药品在储存环境方面要求比较严格,临床用药管理也面临特殊的局面。但病区冰箱管理方法存在欠缺,部分高危药品、血液及血液制品的标识不够清晰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很多冰箱在清洁程度、标注方式上存在问题,造成了药品、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储存不当[1]。

1.2 人员管理问题

医用冰箱通常需要由专人负责管理,包括冰箱的物品放置、定期除霜等。但是真正能够达到以上要求的比例较小,医用冰箱正常运作难度较大。通常,医用冰箱会存放私人物品,导致部分药品出现了过于潮湿等情况,医务人员欠缺医用冰箱管理意识,医院感染风险较大。此外,部分护理人员无法合理认知医院冰箱管理工作。

总之,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制度显然成了制约医用冰箱管理工作正常展开的因素,需要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作为管理支撑。

2 医用冰箱消毒卫生状况

医用冰箱通常包括药品储存冰箱与血液及血液制品储存冰箱两种类型。(1)药品储存冰箱。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冰箱开启时的卫生防护工作存在缺陷,如徒手取药导致微生物污染等,或是药品冰箱表面存在致病菌。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需要严格控制冰箱储藏室的带菌情况,必要时需使用乙醇擦拭消毒,配合84消毒液进行细菌控制[2]。然而从卫生学检查的结果分析,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消毒卫生措施,因医用冰箱消毒卫生问题导致的交叉感染风险仍然存在。医院也需要具备消毒意识,改善现有的卫生状况。(2)血液及血液制品储存冰箱。从其管理现状分析,由于血液及血液制品对于温度、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且种类众多、规模较大,经常用到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医院会安排专用的医用冰箱。根据原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明确在冰箱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每周需要对冰箱进行消毒,且该规范也对空气微生物与细菌菌落总数有严格的要求[1]。

总之,冰箱内的空气霉菌污染问题应当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重视,保障药品、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3 医用冰箱管理与消毒对策

3.1 强化管理意识,建立相关制度

目前,医用冰箱的专人管理制度缺乏,医用冰箱无论是温度、环境、储存要求等都很难满足要求,最终影响患者的医疗质量。因此,医院科室管理人员应强化医用冰箱管理意识,明确制度管理的重要性[3]。医院可以根据不同科室的工作要求与人员配置情况,对病区内的冰箱实施专门管理、统一监测,做好冰箱日常的运作情况记录,包括温度信息、卫生情况等。在消毒卫生方面,应每周对冰箱进行清洗,尤其是内胆、搁架等容易出现污染的区域,可使用0.5% 84消毒液进行消毒,也可以用臭氧消毒机等设备辅助进行消毒。此外,每月应对冰箱进行生物学监测,防止出现环境问题。总之,良好的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制度保障是维持医用冰箱管理水平的根本条件[4]。对于某些患者流量较大的医院,冰箱在无法加锁的前提下,高峰阶段的药品使用会有无序性的潜在风险,易出现混乱。因此,医院可以从实际工作要求出发,结合业务特征,及时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达到根源控制、预防感染的目的[5]。

3.2 注重药品标识区分

医用冰箱的药品储存类型包括注射药品、口服药品、外用药品等。在今后的医用冰箱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对药品储存类型进行合理标识,还应标识药品信息状态,如近效药、失效药的等级等,确保药品质量与用药安全性。此外,在细节方面,需整理收集药品说明书,尤其是某些在特殊环境下储存的药品需标识有效期、数量等关键信息。从标识区分的角度分析,主要以预防为主进行安全管理工作。而对于药品类型的区分同样关键,如部分不需要低温储存的药品放置在医用冰箱内,很可能影响冰箱的内部空间规划,破坏其基础的储存条件。因此,尽量规避将一些无须冷藏处理的药品放入医用冰箱内[6]。

3.3 定期核查标准

药品、血液及血液制品会受到储存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药品可能会因为储存条件不佳出现变质、疗效降低甚至是毒性反应,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需要从药品采购、储存、使用等多维度入手展开管理。基于现代管理制度,需要医院明确核查标准,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如信息条码技术等,为临床药品及其流通提供保障措施[7]。严格标准下的医用冰箱管理采用全面多模式的管理体系,以明确的监测记录与检查过程作为依托,缩短人为的无效工作时间,更有效地关注冰箱冷藏室内的温度情况。例如,胰岛素等高危药品,通过明确的标准与标识,提升了其管理效率。此外,医院可以定期检查标准模式,及时跟踪并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及潜在的问题,如冰箱出现故障,应迅速处理。

3.4 人员调控

除了在制度上对医用冰箱进行管理,还应该强化人员管理。除了定期对医用冰箱进行检查,还需要在某些中途时间段和特殊时期加强对于医用冰箱温度的检查,加大医护人员对于医用冰箱管理的培训和宣传力度,保障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药品供应。今后,还应进一步探究完善的工作流程与人员调配方案,从根源上降低使用风险。

4 小结

当前,医院冰箱管理和使用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医院必须意识到医用冰箱定期管理、消毒、微生物污染控制等工作的重要性,建立相应的药品制剂制度方案,从根源上控制因管理问题而导致的人为失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提供良好的诊疗环境。医院需落实管理与消毒卫生工作,通过意识培养、制度建设与监督体系等保障措施,提升医用冰箱的管理质量,为卫生工作提供合理保障。

猜你喜欢

血液制品储存医用
成都地区医疗机构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血液制品退回的现状分析
75%医用酒精
冬季养羊这样储存草料
75%医用酒精
关于进一步强化以猪血为原料的饲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管控有关要求的公告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华兰生物(002007):血液制品回暖 疫苗业务有亮点
安防云储存时代已来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精液长时间冷冻储存与冷冻复苏率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