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家庭服务利用及需求状况调查

2019-03-01王献蜜刘梦张静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娱乐活动服务项目文体

王献蜜 刘梦 张静

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区稳定,推动城市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区建设主要有六项内容,社区服务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当前,社区服务的项目和内容已基本涵盖广大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服务内容由十多项发展到二百多项,涉及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青壮年人和优抚对象、驻社区单位等各类群体。目前对社区服务的研究,更多的是关于社区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以及各类特殊群体服务等,关于社区家庭服务的研究成果还不多,因此本研究将重点分析社区居民对社区家庭服务的需求和使用情况,以期为社区家庭服务提供者在设计服务项目时提供参考意见。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道8个社区的中国居民以及在望京街道居住的韩国居民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国居民包括京籍居民和非京籍居民。望京街道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下辖19个社区,有常住人口约30万人,其中有大批韩国人选择在这里定居。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后,于2016年3月至5月采用入户调查以及集中填答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所收集到的问卷经过审核、整理、清洁后,再使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及交互分析。

本次调查共收集到518份问卷。调查对象中,有200人为京籍居民(38.6%),200人为国内非京籍居民(38.6%),118人为韩国居民(22.8%)。其中,男性占41.7%,女性占58.3%。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6岁,标准差为1.5岁,其中,35岁以下调查对象占25.4%,35—45岁占26.4%,45岁以上占48.2%。在教育程度上,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所占比例最高,占37.9%;其次是初中文化程度,占28.0%;高中文化程度占23.5%;另有4.3%的人为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6.3%的人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在婚姻状况上,未婚者占13.7%,已婚者占81.4%,再婚和离异的人各占0.8%,丧偶者占3.3%。

二、社区家庭服务调查情况

1.对现有社区家庭服务的了解程度

图1显示,对于社区现有的家庭服务,社区居民了解程度从高到低依次分别为文体娱乐活动、老年健康与营养、社区医疗保健、子女健康与营养、夫妻关系、志愿服务、亲子活动、子女教育、政策法规宣传与咨询、家长教育、就业信息提供、法律维权服务、家庭问题咨询与调解、家庭理财、家政服务、老人照料、心理健康咨询、技能培训、隔代教育、婚姻辅导以及儿童托管。其中,了解文体娱乐活动的人占比达到70.2%,而了解儿童托管的人仅有31.6%。

2.对社区家庭服务的使用情况

调查对象经常使用的社区家庭服务项目有:文体娱乐活动、社区医疗保健、老年健康与营养、子女健康与营养,以及志愿服务。没有用过的前三位服务项目,分别是婚姻辅导(包括法律咨询)、隔代教育、老人照料(老年饭桌、陪伴、清洁卫生)。如表1所示。

3.获得社区家庭服务信息的途径

图1 社区居民对现有社区家庭服务的了解程度

社区居民主要是通过社区宣传栏获得有关社区家庭服务信息的,占61.4%;其次是通过社区活动和社区通知,分别占53.2%和48.99%;而通过微信、QQ等方式获得社区家庭服务信息的居民所占比例较低,仅分别占10.3%和3.7%。

4.社区家庭服务提供者及其服务效果

现有的社区家庭服务主要是由居委会提供的,占65.5%;其次是由社区工作站和物业公司提供的,分别占44.4%和41.7%;由业主委员会、志愿服务机构和兴趣小组提供的家庭服务占比分别为20.3%、20.3%和18.9%,另有9.4%的社区家庭服务项目,调查对象表示不清楚其服务提供者。

在服务效果的评价上,6.6%的调查对象认为所在社区提供的社区家庭服务完全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16.4%的调查对象认为所在社区提供的社区家庭服务基本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38.0%的调查对象认为所在社区提供的社区家庭服务功能和作用一般,还有23.7%的人认为所在社区提供的社区家庭服务较充分地发挥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认为所在社区提供的家庭服务充分发挥了应有功能和作用的人仅占15.3%。

5.阻碍调查对象接受社区家庭服务的因素

阻碍调查对象使用社区家庭服务的主要因素,排第一位的是自己没有时间参加,占40.2%;其次是不知道有哪些社区家庭服务,占28.2%;其他因素还有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自己不需要以及现有社区家庭服务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等。

表1 社区居民对现有社区家庭服务的使用情况(%)

6.提高居民社区家庭服务参与度的方法

调查对象认为,要提高社区家庭服务的居民参与度,最重要的方法是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社区意识,占76.4%;其次是社区各项服务应充分结合居民需要,占42.7%;排第三位的是居委会等组织应主动与居民联系,占41.1%;此外,应提高社区各项活动的作用占32.2%;应减少政府干涉,让居民充分自治占18.7%。

7.社区家庭服务需求

表2显示,社区居民最需要的社区家庭服务是老年健康与营养,之后依次是文体娱乐活动、社区医疗保健、子女健康与营养以及政策法规宣传与咨询。社区居民最不需要的社区家庭服务是婚姻辅导(包括法律咨询),其次是家庭问题咨询与调节,以及儿童托管服务。

三、不同居民对社区家庭服务的了解、使用和需求差异性分析

1.北京居民与国内非京籍居民的差异

如表3所示,在对社区所提供的家庭服务项目的了解上,北京居民与国内非京籍居民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项目包括:家长教育(如何成为合格家长)、夫妻关系(日常相处、沟通、分工等)、亲子活动、子女教育、老年健康与营养、隔代教育、家庭理财、家庭问题咨询与调解、文体娱乐活动、技能培训以及志愿服务。了解以上家庭服务项目的北京居民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了解这些项目的非京籍居民所占比例。

在对社区家庭服务项目的使用上,北京居民与国内非京籍居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子女教育、家庭理财、心理健康咨询、政策法规宣传与咨询、文体娱乐活动、技能培训以及志愿服务。使用过以上社区家庭服务项目的北京居民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使用过这些项目的非京籍居民所占比例。

表2 社区居民对社区家庭服务的需求情况 (%)

在对社区家庭服务的需求上,北京居民与国内非京籍居民的差异表现在老年健康与营养、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文体娱乐活动、技能培训、老人照料以及志愿服务等方面。需要这些社区服务项目的北京居民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需要这些项目的国内非京籍居民所占比例。

2.中国居民与韩国居民的差异

如表4所示,在对社区所提供的家庭服务项目的了解上,中国居民与韩国居民的差异表现在以下方面:家长教育(如何成为合格家长)、夫妻关系(日常相处、沟通、分工等)、亲子活动、子女教育、子女健康与营养、婚姻辅导、社区医疗保健、政策法规宣传与咨询、文体娱乐活动、技能培训、老人照料、家政服务以及志愿服务。韩国居民中了解社区所提供的家长教育(如何成为合格家长)、夫妻关系(日常相处、沟通、分工等)、亲子活动、子女教育、子女健康与营养、婚姻辅导服务项目的人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了解这些项目的中国居民所占比例;而中国居民中了解社区所提供的社区医疗保健、政策法规宣传与咨询、文体娱乐活动、技能培训、老人照料、家政服务以及志愿服务的人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了解这些项目的韩国居民所占比例。

在对社区家庭服务项目的使用上,中国居民与韩国居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项目:社区医疗保健、就业信息提供、政策法规宣传与咨询、文体娱乐活动、技能培训以及志愿服务。中国居民对以上服务项目的使用比例显著高于韩国居民的使用比例。

在对社区家庭服务项目的需求上,中国居民与韩国居民存在差异的项目包括:家长教育(如何成为合格家长)、夫妻关系(日常相处、沟通、分工等)、亲子活动、子女教育、子女健康与营养、隔代教育、家庭问题咨询与调解、婚姻辅导(包括法律咨询)、社区医疗保健、心理健康咨询、就业信息提供、法律维权服务、文体娱乐活动、技能培训、老人照料以及志愿服务。韩国居民对家长教育(如何成为合格家长)、夫妻关系(日常相处、沟通、分工等)、亲子活动、子女教育、子女健康与营养、隔代教育的服务需求显著高于中国居民;而中国居民对家庭问题咨询与调解、婚姻辅导(包括法律咨询)、社区医疗保健、心理健康咨询、就业信息提供、法律维权服务、文体娱乐活动、技能培训、老人照料以及志愿服务的服务需求显著高于韩国居民。

表3 北京居民与非京籍居民(国内)对社区家庭服务的了解、使用及需求差异

四、结论与建议

1.经常使用社区家庭服务的居民所占比例偏低,现有社区家庭服务未能充分发挥功能

社区居民获得社区家庭服务信息的途径仍以传统信息传播途径为主,而通过新媒体如微信、QQ等获得信息的社区居民较少。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突出、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全息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特点和优势,新媒体产业将引领未来的媒体产业潮流。而社区居民利用新媒体方式获取信息较少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了解和使用社区家庭服务的居民主要以年龄较大的群体为主,他们在使用新媒体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另一方面,社区家庭服务提供者习惯以传统的信息传播途径发布社区服务信息,缺乏对新媒体信息传播途径的开发和利用。

表4 中国居民与韩国居民对社区家庭服务的了解、使用及需求差异

目前在社区中,大多数家庭服务项目是由居委会提供的,少数是由社区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在工作时间内,能够参与和使用社区家庭服务的人群主要是老年人群体,因此使用率较高的社区服务项目是老年人比较感兴趣的文体娱乐活动、社区医疗保健、老年健康与营养、子女健康与营养及志愿服务,而老人照料(老年饭桌、陪伴、清洁卫生)、隔代教育、婚姻辅导(包括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则使用率较低。分析其原因,对于老人照料服务和婚姻辅导服务的需要者主要是年轻人,他们在工作时间内不能参与和享用社区提供的此类服务。

调查发现,只有不到一半的(39.0%)社区居民认为现有社区家庭服务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应有的功能,而阻碍社区居民使用社区家庭服务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以及不知道有哪些服务。因此服务提供方一方面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多种方式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使社区居民有更多的途径获得社区家庭服务的信息;另一方面,在提供社区家庭服务时,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因素,做好调查研究,摸清居民的需要,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针对不同人群的具体需要设计不同的服务项目。

2.社区居民最突出的服务需求体现在营养健康、医疗保健与文体娱乐活动方面

评价社区服务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它能否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能否排解居民生活中的困难。一项对北京市居民的调查显示,社区居民最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领域,需要社区提供这项服务的被访者占全部被访者的35.5%[1],与本次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慢性病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如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2]255-277慢性病的致病因素包括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等。控制这些因素,例如为居民提供合理膳食及营养健康指导,帮助居民控制血糖、血压和胆固醇等,并改善环境和室内空气污染,从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这也是改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的首要任务。[3]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会越来越高,他们希望服务提供者能够提供场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3.不同群体在社区家庭服务的了解、使用及需求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对不同特征居民应当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不同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人,对社区家庭服务的使用及需求有所不同。本研究发现,京籍居民与国内非京籍居民在社区家庭服务的了解、使用及需求方面的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文体娱乐活动、技能培训以及志愿服务三个方面,京籍居民无论是在需求方面,还是在对服务的了解和使用方面均显著高于国内非京籍居民。因非京籍居民主要是来自全国各地农村的务工人员,故他们对于文体娱乐活动、工作技能以及志愿服务的需求和使用没有京籍居民高。

中国居民与韩国居民对社区家庭服务的了解、使用及需求的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社区医疗保健、文体娱乐活动、技能培训以及志愿服务。中国居民对这些社区家庭服务的需求、了解及使用情况均显著高于韩国居民。韩国居民比较了解和需要的社区家庭服务项目是家长教育(如何成为合格家长)、夫妻关系(日常相处、沟通、分工等)、亲子活动、子女教育、子女健康与营养等。因本研究是在北京市朝阳区的望京街道进行的调查,望京地区是韩国人在京的主要聚居区,韩国居民占外籍居民总数的90%以上,故本文仅进行了中国居民与韩国居民的调查和比较,如果要做中外居民社区家庭服务需求和使用情况的比较研究,需要在更多样本调查的基础上进行。

猜你喜欢

娱乐活动服务项目文体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老照片:苏联儿童的冬季娱乐活动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和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
鼓声三下红旗开 两龙跃出浮水来端午节的娱乐活动
基于互联网地图语言的实时路况信息服务项目探析
蹦蹦床上的物理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