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乡的元宵节习俗

2019-02-28丁萌

课外语文·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闹元宵绣球莲花

丁萌

我的家乡正月十五闹元宵,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

妈妈天生一副好模样,身段好,歌也唱得脆亮,自然就成了旱船队的主角。只要一说起划旱船,妈妈的脸就像星星月亮一样,她这一辈子,因为闹元宵划旱船而变得无比闪耀。元宵节午饭刚吃过,锣鼓一响,舞狮队、高跷队、旱船队就忙活起来了。锣鼓一响,五村六庄的男男女女就赶过来了。表演队走到哪儿,人们就跟到哪儿,一直跟到大天亮,一路演下去,只见人多,不见人少。那个疯狂劲儿,就是一群追星族,要知道,一年可只有这一次呀。

这元宵节舞狮子、踩高跷,除了艺术和技术,还要有勇气。就拿舞狮队来说吧。舞狮队还没来,每家每户早已借好大大小小的方桌,一层一层码上去,每一层都会放上精美的烟酒点心,越往上去,礼物越贵重。本领越大的舞狮队就会爬得高,越高,得到的礼物也越多,喝彩声和掌声也就越热烈。本领最高的舞狮人可以爬上八层,这时候,主人往往还要特别放上一大挂花炮,以示感谢和奖赏。因为,在庄稼人看来,那可是沾了最大的福气。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妈妈的旱船队。旱船又叫采莲船,因为表演的内容是江南女子采莲的情境。漂亮的采莲船美过华丽的车轿,一舞起来,轻盈如风,船身摇曳如凌波仙子。表演的时候,采莲船中的女子两手抓着船帮,她走,船便走,脚步似行云流水一般,小小采莲船便恰如在长满莲花的湖水中穿行。船旁边还会跟着一两个艄公,艄公多打扮成小丑模样,他们故意不好好撑船,惹得采莲女东倒西歪,笑若莲花灿烂,抖出百般笑料,引来观众一阵阵喝彩和掌声。妈妈玩的采莲船,能让观众笑出眼泪来,以至第二天的大白天,观众还讨论和重复昨夜的精彩。看了妈妈表演的元宵采莲船,古诗中那“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的热闹景象就再现在我的眼前。

我们育溪古镇近几年打造全国文化名镇,专门修建了民俗博物馆。今年的元宵节更是盛况空前:

你看,高跷队来了,如潮的人流被从中劈开,远处走来了一个个衣着艳丽、踩着高跷的古装“女子”。待走近一瞧,踩高跷的“女子”竟然是一个个年轻小伙子,他们化着艳妆,踩着高高的木桩,随着鼓点不时变换队形,一边还舞着长长的水袖,個个如同出水芙蓉一般。街道两边的观众兴奋不已,掌声雷动,笑声不绝。

高跷队刚过,舞狮队就过来了。只见一雌一雄、一黄一白的两头狮子随着锣鼓点舞动,舞狮人手拿红绣球穿梭于两狮之间,两头狮子还不时为争绣球互相追逐。突然,绣球高高抛起,两头狮子竟然腾空跃起,争着用嘴叼绣球。顿时,密集的鼓点紧张得使人喘不过气来,大家都屏住呼吸,等待最后的结果。随着那头黄狮子的胜出,庐山真面目也终于露了出来,哈哈,扮演狮子的原来是两个小伙子,只见他们满身大汗,脸上却是掩饰不住的欣喜。

压轴戏就要上场了,人们翘首以待。终于,老人孩子欢呼起来,啊,采莲船蹁跹而来。只见粉的、红的,一朵朵莲花状的采莲船摇着摆着,那莲花的色,那莲花的舞,让我仿佛嗅到了莲花的香。只见那采莲女,妩媚妖娆,莲步轻移,巧笑倩兮。蓦然,那采莲女冲我一笑,我惊呆了,那不是我妈妈吗!没错,那最美的采莲女正是我妈妈!多少年来,妈妈一直就是这喜庆习俗的主角。

有时我常想,他年的元宵夜,是不是还会有这份纯真和朴实?假如妈妈舞不动了,假如人们蜗居在室内你我不相往来,这华灯如昼的元宵夜还会有些什么呢?

【简评】

像“闹元宵”这样的中国传统习俗,已经渐行渐远,不免让人感到遗憾。本文作者用活泼倾情的笔调,描述了家乡元宵节的独特风俗和喜庆盛况,字里行间蕴盈着质朴的民俗气息,语言清新之中不乏典雅。特别是本文结构上采取“花瓣式汇聚”结构,且两瓣花絮婀娜各异,毫不雷同。文尾举纲张目,引人深思。

猜你喜欢

闹元宵绣球莲花
猜灯谜闹元宵
闹元宵
云莲花灯
闹元宵
张灯结彩闹元宵,火树银花不夜天
感受巴黎——绣球的欧洲艺术之旅
走进威尼斯——绣球的欧洲艺术之旅
莲花湖『变身』
绣球抛上天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