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化学实验中“创新能力”和“诚信意识”

2019-02-28张金凤

云南化工 2019年4期
关键词:实验课诚信创新能力

张金凤

(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有机化学实验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之一。相比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是继高中学习化学实验以来学生很少接触的学习内容,可以说是化学专业学生知识的“空白区”。这也使有机实验成为学习化学专业知识的一个“质”的拐点:即由熟悉的无机世界进入新颖、丰富又陌生的有机世界,进而丰富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有机化学实验本身具有知识面较广、操作复杂、需具备宽广实验常识的实验课程。宏观上看,有机化学实验传统的学习目的,是通过验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来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从而达到掌握制备特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从实际教学实践结合本人教学总结中发现,实验传统教学中一直以来采取的是"单向式"授课方式,即老师讲解然后学生机械的模仿;虽然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能力,进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但教学结果往往是无法使学生举一反三,并且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现代实验教学添加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背道而驰。

另一方面,实验教学中教师虽兼顾考察学生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真实及有效性,但教学主观上对于培养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一直以来是模糊不清的。近年来,研究生论文抄袭以及研究数据做假的报道层出不穷,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仅归咎于研究生教育中某些环节监督的失误,而且与大学教育中忽略“诚信意识”培养也是有必然联系的。

2015 年,我校化学各专业已被列为安徽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专业,这一方面证明我校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成绩是值得肯定的,另一方面又对我校化学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挑战。为达到更高的培养要求,可以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进,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增强“诚信意识”的培养,加强实验教学中过去未被完全重视的教学区域,达到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诚信意识”的化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1 “创新能力”的培养

1.1 调整实验内容和进度,保持理论知识和实验进程步调一致

实际教学中,把握理论知识和实验进程保持步调一致:最好的步调是理论内容知识学习,稍优先于实验实践,这样学生可在实验前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防止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学习状态,防止学生就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并且学生无法解释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进而无法发挥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和激发其学习兴趣,严重阻碍实验知识内容掌握,即脱离扎实理论基础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学习意识

前面提到现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多数教师过度重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培养,这种教学要求无可厚非,但不得不说这是不完善的教学要求,原因是忽略了如何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学习意识。例如:在色谱法实验中,实验要求依次用乙醇和水作为洗脱剂,分离亚甲基蓝和甲基橙混合物,但多组同学在学习中往往将学习“重心”放在观察实验现象上,没有一个同学问“为什么要先用乙醇做洗脱剂?”,虽然在教学中会跟同学们解释,但这种教学效果与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是不一样的。历史上“万有引力”的发现也是由牛顿的一个小小“问题”所发现的,虽然这件事具有戏剧性,但是主动去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原始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需要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1.2.1 加强学生自学环节要求,督促自学中发现问题[1]

实验课前的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不仅仅要注重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实验内容的掌握,还应注重的是在预习这些知识点过程中的问题挖掘,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从而深层次的把握实验知识及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

1.2.2 实验课程中依托实验现象发掘问题

实验中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现象,即使相同实验不同学生去做也有可能存在不同的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在整个实验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是对实验的直观表达,教师不但要依此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还应鼓励学生依托实验现象发掘问题。

1.2.3 实验课后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总结问题

实验课后同学们可能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有效的对这些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新的问题,从而找寻实验规律,这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方式。

整个实验过程中有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训练,再结合同学具备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自然而然会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1.3 “失败”实验中相互讨论找寻问题,寻找实验创新点 [2]

在有机实验教学中,实验的失败是在所难免的,而失败情绪往往打击实验兴趣。实验教学中应让学生直接面对“失败”,在失败中找寻解决方法,寻找实验创新点。例如,在局部麻醉剂实验最后一步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中,需要向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促使产品从溶液中析出来,但有部分同学未能见到此现象;最后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发现在滴加醋酸时,不要搅动溶液更易于目标产品的析出。

2 “诚信意识”的培养

理论来说,全民知识水平的提高与诚信水平的提高应该是共同促进的,但事实是目前学生的诚信水平并没有按照这种规律去发展。部分大学生,甚至包括研究生在诚信上的所受的教育都是不完全成功的[3]。分析原因,可能是在当代实际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加强"诚信意识"的培养。有机化学实验是实践性学科,在教学中融入"诚信意识"的教育需求,是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环节。

2.1 提高自我监督能力

在实验预习和实验数据处理环节,甚至是实验过程中,教师是不可能知道每个学生的实验细节,这需要在实验中加强学生自我监督的教学要求,养成学生实事求是对待每一个实验的态度,逐渐提高学生自我监督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培养自我“诚信意识”。

2.2 诚信教育中“一票否决”制 [4]

实验教学中想要实现“诚信意识”的培养目标,必须配套相对应的严厉惩罚措施制度。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个人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等负责,如有主观意识的弄虚作假,根据具体情况,应给与严厉的批评或处罚,使其“恐惧”为弄虚作假所付出的代价。同时这里也要求老师不要特别关注学生实验成功与否,应注重过程及实验态度,否则学生会为了得到所谓“实验成功”铤而走险。

3 “创新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教学中的相互促进

“创新意识”和“诚信意识”在实验教学中是相互促进发展的,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必然要求学生尊重实验事实为基础,从而促进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必然督促学生注重实验事实及实验细节,促进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4 结语

有机实验课教学引入“创新能力”和“诚信意识”是当代高等教育教学要求的深入和扩展,丰富了教学核心任务,从而在学生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促进了本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培养素质好、能力强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人才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实验课诚信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