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臭氧与丹参酮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成形术后病人缺血再灌注相关不良反应影响的对比研究

2019-02-28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24期
关键词:成形术臭氧肢体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周动脉疾病之一,主要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所出现的一种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是临床上导致下肢缺血的重要原因[1]。该病病人主要表现包括间歇性跛行、肢体坏疽、肢端溃疡以及静息痛等,且大部分病人均伴有心脑血管疾病,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风险,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2]。目前,血管成形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流方式[3]。然而,大部分病人术后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缺血再灌注相关不良反应,从而对病人的预后产生严重影响。下肢属于骨骼肌,而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体发生机制尚未彻底清楚,因此,临床上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成形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4]。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比臭氧与丹参酮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成形术后缺血再灌注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予以分析,旨在为临床规范围术期治疗提供指导,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轻病人痛苦,且臭氧大自血治疗相关技术较为简单,有利于掌握和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研究组(70例)与对照组(80例)。研究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47~89(72.31±10.54)岁;病程21 d至8年,平均(1.24±0.32)年;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病55例,高脂血症42例,糖尿病33例,冠心病27例。对照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48~91(72.53±10.52)岁;病程23 d至8年,平均(1.25±0.33)年;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病62例,高脂血症51例,糖尿病42例,冠心病35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5]:所有病人均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相关诊断标准;均接受血管成形术治疗;入院前均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年龄>45岁;临床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交流严重障碍者;存在精神疾病障碍或沟通障碍者;血管成形术失败者;存在臭氧治疗禁忌证者;正参与其他研究者。所有病人均已知情同意,且医院伦理委员会予以批准。

1.2 研究方法 所有病人术后均常规予以抗血小板、稳定斑块以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并进行3 d的抗凝治疗,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予以镇痛、利尿等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术后第1天开始予以臭氧大自血治疗,使用浓度为40 μg/mL,1次/日。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予以静脉注射丹参酮治疗,使用剂量为每次40 mg,1次/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缺血再灌注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前、术后7 d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疼痛变化情况以及踝肱指数情况。其中缺血再灌注相关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单纯性肢体肿胀、肢体肿胀伴肤色发红、肢体肿胀伴疼痛等。CK-MB、CK、LDH水平检测方式:分别于术前、术后7 d采集两组清晨空腹静脉血10 mL,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保存于-80 ℃冰箱中待检,检测方式为酶联免疫吸附法,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相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疼痛数字量表评分法(NRS)评估病人术前与术后7 d疼痛情况,总分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疼痛越剧烈[6-7]。踝肱指数采用VP-1000型外周血管动脉硬化监测仪检测:病人均取仰卧位,以SD2多普勒仪与无液血压计(均购自北京蓝讯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检查病人的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比值,即为踝肱指数值。

2 结 果

2.1 两组缺血再灌注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单纯肢体肿胀、肢体肿胀伴肤色发红、肢体肿胀伴疼痛发生率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缺血再灌注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术前、术后7 d CK-MB、CK、LDH水平对比 术后7 d两组CK-MB、CK、LDH水平相比术前较高(P<0.05),而术前、术后7 d研究组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7 d CK-MB、CK、LDH水平比较(±s) U/L

与本组术前相比,1)P<0.05

2.3 两组术前、术后7 d NRS评分对比 术后7 d两组NRS评分相比术前均较低(P<0.05),但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术后7 d NRS评分比较(±s) 分

2.4 两组术前、术后7 d踝肱指数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术前、术后7 d踝肱指数比较(±s)

3 讨 论

人体所有组织以及器官长时间处于缺血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只是不同组织的易感性与表现形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心肌以及脑组织对缺血较为敏感,一旦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往往临床症状较重,治疗难度较大。而骨骼肌对于缺血的耐受性较好,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8-10]。有研究报道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在接受血管成形术后,缺血再灌注反应程度较低,病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包括局部肢体肿胀、疼痛,小部分病人可伴无复流现象,从而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有极少数病情严重病人会出现心、肾功能受损以及多器官衰竭[11-12]。而上述并发症会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对其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如何有效防治动脉硬化闭塞血管成形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臭氧大自疗法血疗法主要是指将肢体血液抽入血袋内,并将其与医用臭氧混合后回输的一种治疗方式,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以及糖尿病足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且效果明显[13-14]。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单纯肢体肿胀、肢体肿胀伴肤色发红、肢体肿胀伴疼痛发生率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臭氧大自血与丹参酮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中,均可显著降低血管成形术后缺血再灌注一系列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臭氧属于强氧化剂,不仅能促进氧化反应,同时可通过刺激细胞抗氧化酶的产生,进一步对氧化应激反应产生抑制作用,并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最终发挥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15-16]。此外,术后7 d两组CK-MB、CK、LDH水平相比术前较高,而研究组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人术后肢体存在持续性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且两组升高幅度相当,主要原因在于:臭氧大自血与丹参酮对损伤组织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另外,术后7 d两组NRS评分相比术前均较低,但研究组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了臭氧大自血疗法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成形术病人中的缓解疼痛效果与丹参酮相似。究其原因,臭氧作为强氧化剂,具有活化红细胞,促进其对氧气的释放,增强血液携氧量以及组织供氧量的作用,促进了病人的早日康复。与此同时,臭氧可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促使干扰素、白介素等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加,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为病人的术后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17-18]。踝肱指数是临床上用以评价机体下肢血管阻塞以及狭窄情况的有效指标之一,可有效反映病人外周动脉疾病严重情况以及对心血管疾病预后进行有效评估。其主要原理是动脉狭窄引发狭窄远端灌注压明显下降,而下降幅度基本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9-20]。而本结果显示,术后7 d两组踝肱指数相比术前均较高;但研究组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了臭氧大自血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血管成形术中的手术治疗效果与丹参酮相当。

综上所述,臭氧大自血疗法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中,可显著降低血管成形术后缺血再灌注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同时有利于降低CK-MB、CK、LDH水平,改善病人疼痛程度,提高踝肱指数。然而,本研究尚且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是未对臭氧的最佳使用浓度和使用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因此,今后应针对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临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寻找一种最佳的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成形术臭氧肢体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文印室内臭氧散发实测分析及模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双面臭氧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