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戒指溯源

2019-02-26李小凤

百科知识 2019年4期
关键词:婚戒指环钻戒

李小凤

戒指最早是權力的象征

戒指最早出现于古埃及,当时它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古埃及的时候,代表法老权力的是印章,但是印章携带在身上是非常不方便的,于是,逐渐地进行完善,印章就变成了戒指,可以套在手指上,法老就可以每天戴着戒指了。渐渐地,人们觉得手上戴着这样一枚戒指挺好看的,于是也开始纷纷模仿,逐渐地就演变成为女人的首饰。

中国古时戒指曾是一种“禁戒”标志

在中国,戒指最初并非是一种用来表达爱情的饰物。“戒”乃禁戒之意,将指环戴于手指间,以示禁戒,故曰“戒指”。要“禁戒”的又是什么呢?最早戴戒指的是君王的后妃们,用戒指代表“避忌”。当她们有了身孕或其他情况不能接近君王时,皆以金指环套在左手以示禁戒。因此,妇女在当时戴指环,并非为了炫美,也不是为了装饰,而是起着禁戒的作用。在今天,戒指的这种禁戒意义虽已不复存在,但是从某种程度上看,依然存在禁戒的性质。比如,戒指的佩戴历来有约定俗成的规则,订婚戒或结婚戒要戴在无名指上,禁戒别的男子再向她求爱。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防止第三者插足。

在中国戒指何时开始与婚姻有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外来文化影响,戒指与婚姻发生了某种关系。《世界服装史》就指出,当时金戒指已代替了铁戒指,成为婚礼上新婚夫妇佩戴的装饰。这一习俗经中亚作为“外国习俗”传到了我国。晚唐时期戒指已经可以作为订婚信物之一。直到清代,戒指才在宫廷嫁娶聘礼中正式登场,并在清末民初“西风东渐”之时,被汉族人所接受,成为大众订婚的纪念品。

“戒指”一词在中国出现于何时
“戒指”一词出现较晚,《中国古代服饰风俗》一书讲到明代服饰时说:“至于称其为戒指,似乎还是明代以后的事情。”明王圻的《三才图会》又说:“后汉孙程十九人立顺帝有功,各赐金钏指环即今之戒指也。”这些都说明,直到明代以后,“戒指”的称呼才多了起来。但“戒指”一词最早却不是出现于明代。《永乐大典》残本中保存的朝鲜时代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有:“少赎,二十两也不够,我典一个房子里,我再把一副头面,一个七宝金儿,一对耳坠儿,一对窟嵌的金戒指儿,这六件儿当的五十两银子,共有二百两银子,典一个大宅子。”该作品约刊于元代,所以“戒指”一词在元代就已经出现了,但具体是什么时候,还有待考证。

钻戒的历史:谁规定结婚必须买钻石戒指的

欧洲人首先发现钻石是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通过精细的切割和打磨可以让它充分展现出璀璨的光芒。钻石戒指第一次被用作婚约是在1477年,由奥地利的马克西米安一世献给法国勃艮第的玛丽公主作为订婚礼物。但15世纪的钻戒皆以钻石的天然结晶体镶制,也就是未经精密切割过的钻石毛坯,因此,并不如今天经过琢磨的珠宝一样闪耀。虽然当时钻石的光芒未能完全绽放,工匠们还是用了银箔,黑、绿色雕成叶形花纹的珐琅及红宝石来衬托钻石的纯白光芒,有情人把爱情诗句刻在戒环内互赠。到17世纪,钻戒在欧洲成了最流行、最令人向往的婚约明证。

婚戒为何要戴在无名指上

早期的希伯来人将婚戒戴在食指上,印度人将婚戒戴在拇指上。西方人将婚戒戴在无名指(即不算姆指的第三根指头)上的习惯始于希腊人,且缘于古希腊人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公元前3世纪时,希腊医生认为有一根“爱的血管”从“第三根手指”直接通往心脏,因此将戒指戴在象征心脏活动的手指上是合情合理的。罗马人借用了希腊人的解剖图,同时采纳了后者的婚戒佩戴习惯。基督教徒沿用了无名指佩戴婚戒的传统,不过在将戒指套在“爱的血管”之前,他们会先让戒指在食指和中指上“走”一遍。新郎首先要将戒指套在新娘的食指指尖上,同时说出“以圣父的名义”,然后一边祷告“以圣子名义”,一边将戒指挪到新娘的中指上,最后,随着一句“以圣灵的名义、阿门”再将戒指转移到“第三根”手指上。这便是“三位一体的模式”。

猜你喜欢

婚戒指环钻戒
暴利的钻戒
钻戒归来
指环“寻亲”记
谁偷走了钻戒
钻石婚戒挑选颜色完美区分优劣
优雅邂逅 永恒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