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健脑针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9-02-26苏春娅

光明中医 2019年3期
关键词:健脑针法脑瘫

苏春娅

脑瘫是儿童肢体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等。在临床多种脑瘫类型中,以痉挛型脑瘫最为常见,此疾病的发生不仅造成患儿运动发育障碍,同时也影响患儿整体发育,给其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精神负担。针刺疗法是依据中医理论、结合实际病症、运用针刺治疗疾病的中医疗法,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势,并且此疗法适用范围十分广泛。本研究采用补肾健脑针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观察对患儿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诊治的9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符合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制定的小儿脑性瘫痪诊断标准[1]。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研究组男27例,女22例;患儿年龄1~6岁,平均年龄(3.99±1.03)岁;病程0.6~2年,平均病程(1.19±0.21)年;临床分型:偏瘫17例,双瘫13例,四肢瘫19例。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患儿年龄1~5岁,平均年龄(3.76±1.19)岁;病程0.8~2年,平均病程(1.22±0.35)年;临床分型:偏瘫19例,双瘫12例,四肢瘫18例。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脑性瘫痪诊断标准[1];2)患儿年龄1~6岁;3)家属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疾病者;2)伴有严重癫痫发作者;3)伴有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者;4)进行性疾病所致中枢性运动障碍者;5)半年内接受过药物或手术进行抗痉挛治疗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训练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语言训练等,运动疗法包括关节活动技术、助力运动、局部运动、Bobath技术、Temple Fay技术等,物理疗法可应用低频电脉冲电疗法、水疗法等,语言训练可采取呼吸训练、发音训练、表达训练、书写训练等。1次/d,每次30 min,每周治疗6 d,持续治疗120 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补肾健脑针法治疗,具体实施如下:1)选穴。取百会穴、身柱穴、风府穴、脾腧、肾腧,此外,配伍足三里、三阴交、腰阳关、筋缩、至阳以及命门,施针穴位确定后行常规消毒处理。2)施针。一次性针灸针选取规格0.30 mm×25 mm与规格0.30 mm×40 mm,均采用传统针刺手法,其中背部督脉穴宜采用逆经透刺法,四肢穴位进针后多采用补泻手法,配合提插补泻或捻转补泻,其余诸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每体位留针10 min。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间隔20 d继续下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4观察指标1)采用《脑瘫儿童的综合功能评定表》评定临床疗效。临床痊愈:治疗后患儿功能独立状态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能够达到完全独立水平;显效:治疗后患儿功能独立状态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达到基本独立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分值提高15%以上,或者分值虽未达预定目标但已达到独立水平);有效:治疗后的功能独立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有所进步(与治疗前相比提高1%~14%);无效:治疗后的功能独立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治疗前无变化。2)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定,该量表包括88项,采用0~3分4级评分,总评分越高代表患儿粗大运功功能越好。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定患儿生活自理能力,此量表共包含50个项目,满分100分,评分越低代表存在功能障碍越明显。

2 结果

2.1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75.51%(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GMFM与ADL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GMFM与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MFM与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GMFM与ADL评分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相比,1)P<0.05

3 讨论

痉挛性脑瘫即大脑瘫痪,新生儿、早产儿为此疾病最为常见的发病群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引起未成熟大脑出现发育异常或者发育不全,造成大脑受到非进行性损伤,引起患儿姿势发育紊乱、运动发育异常,常伴随出现知觉、行为交流障碍。在此类型脑瘫疾病中,肌肉痉挛与患儿出现运动发育异常以及姿势异常等方面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临床表现以肩关节内旋或后伸、躯干前屈、膝关节屈曲、尖足、拱背坐等为主,影响患儿正常运动功能,妨碍日常生活能力,病情严重者会丧失肢体活动能力,给患儿带来痛苦的同时,给其家庭也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以及经济负担[2]。临床认为此疾病早期治疗非常关键,可最大程度保证患儿受益。常规综合训练疗法通过在治疗过程中依据患儿临床表现等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应用多种技术或方法,强调患儿的活动与参与,旨在帮助患儿提高运动能力、交流能力等,实现伴随障碍不同程度得以减轻,逐渐减少甚至避免不良行为的出现。此疗法不仅能够帮助患儿实现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并且对于患儿适应社会的能力、交流能力等均能产生积极影响,能够实施较为全面的干预。但此疗法需要患儿长期坚持,缺乏稳定、持续的训练,会造成整体收效欠佳。

中医中无脑瘫这一病名,根据脑瘫临床特点,将其归于中医学中“五迟”“五软”范畴。中医学认为脑瘫患儿病位在大脑,《婴童百问·卷之四》论述:“禀受肾气不足者……髓不足,故不能充于齿……血不充,则髓不满骨,故软弱而不能行……胎气不强,骨气软弱,筋脉无力……髓不满,骨故软弱”,机体的齿、骨可反映肾中精气,肾气不足则必然影响生长发育,由此可见肾脏与脑瘫发病关系极为密切[3]。现代医学认为脑瘫的基本病机在于肾气不足、脑络受损,肾气不足,则筋骨失去滋养、体倦易乏力,脑络受损,瘀阻脑络,导致脑气与四肢气不相接,神机失用,终成脑瘫[4]。故而应施以补肾、健脑之治法,通过补肾填髓、健脑通络等途径,使髓海得以充养,则有助于患儿大脑发育的健全,利于机体通经活络,五脏六腑之气得以充足,四肢能用。

中医学认为“治病必求于本”,补肾健脑针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既能补肾健脾,又可疏通经络,通督补脑[5]。本研究所选用穴位,其中百会、风府、身柱、至阳、筋缩、腰阳关、命门为督脉要穴,针灸督脉要穴具有健脑益髓、养心安神之功效,有助于恢复机体阴阳平衡之状态;脾腧、肾腧为膀胱经之背腧穴,脏腑之气经由背腧穴传输于背腰部,并流注于全身,与五脏功能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针灸相关穴位可直接调整脏腑功能;足三里为胃经主要穴位,具有健脾益胃、助气血、补虚弱之功效,针灸此穴位可调整消化系统功能,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以及机体所需能量的吸收,促进全身各系统全面改善与提高;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为足部脾经、肝经以及肾经三条经络中气血物质相交、汇聚的穴位,针灸此穴位可健脾理穴、益肾平肝。诸穴联合运用,可促使机体气血均衡,清气上达,脑窍得以充养。现代医学研究证实[6],运用针灸疗法可对局部肌肉直接产生刺激,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平衡局部组织生物力学,保证脑部血液流量充足,故而可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减少痉挛等;其中百会穴在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量、改善血液循环等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足三里在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抵抗力等方面疗效确切;三阴交在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灌注量、血管弹性等方面效果十分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75.51%;治疗后2组GMFM与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补肾健脑针法可有效改善与缓解患儿功能障碍,促进其功能恢复,在促进患儿痉挛状态改善以及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效果颇为显著,从而增进整体治疗效果。考虑可能是由于补肾健脑针法具有显著的补肾、健脑、通络之功效,可充分弥补先天胎禀不足,促使患儿髓海充盈,脑络重建,全面改善患儿大脑功能,帮助其得以正常发育,进而有利于肢体血液供应充分,增加关节活动度,加速其躯体健康,使其逐渐拥有正常的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补肾健脑针法有利于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功能逐渐恢复,更好地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增进整体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健脑针法脑瘫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健脑解郁黄花菜
坑人的“健脑片”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北京上百所中小学校试点“健脑操”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