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探究

2019-02-26李利沙

光明中医 2019年3期
关键词:汤加减甘草证候

李利沙

冠心病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与供血不足等造成,患者主要有心悸、乏力、头晕目眩等临床症状,发病后生活质量可明显降低[1]。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较高危险性,若得不到及时治疗,还可造成患者死亡[2]。目前该病的治疗还比较棘手,在应用西药时,不仅需考虑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还需对药物安全性充分考虑,有时会限制药物的用量或长期应用[3]。中医辨证疗法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优势比较明显,近年来我院为其实施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51~68岁,平均(61.25±3.06)岁;病程1~6年,平均(1.85±0.32)年;其中室上性早搏20例,室性早搏17例。观察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52~67岁,平均(61.30±3.11)岁;病程1~5年,平均(1.79±0.41)年;其中室上性早搏22例,室性早搏15例。2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纳入与排除标准临床资料均完整,经临床查体、心电图检查均已获得明确诊断。排除合并精神障碍、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近1个月内接受过可能对本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的其他药物治疗者。

1.3方法对照组以盐酸胺碘酮(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456)治疗,每日根据病情给药0.4~1.2 g,每日2次;经1~2周治疗后,将给药剂量调整为每日0.2~0.4 g,每日2次,以此剂量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为:生地黄、炙甘草各30 g,人参15 g,阿胶、桂枝、麦冬、麻仁各10 g,生姜4 g,大枣10枚。辨证加减,对心阳不足患者加用炮附片10 g;心悸不宁、夜寐不安且出汗的患者加牡蛎、龙骨各30 g,远志、酸枣仁各15 g;心脾不足患者加黄芪20 g,白术15 g;气阴两虚患者加五味子与百合各15 g。诸药每日1剂,用水煎2次煮汁,将2次煎熬的药液充分混匀,分别在早晚餐之后30 min用药。2组患者均连续展开3周治疗。

1.4观察指标1)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4],治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律失常完全消失,经心电图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改善:经治疗患者体征与临床症状均可见改善,心律失常发作间隙时间有所延长;无效:不符合治愈及改善标准。以治愈率与改善率之和为有效率。2)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展开中医证候积分,主症包括气短、心悸,从轻到重为0~6分;次症为食少、胸闷、疲乏、头晕、面白少华、失眠、烦躁不安、胸痛等,根据症状从轻到重为0~3分,总分0~36分,分值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3)在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的心功能,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心脏指数。4)测定治疗前后的室性早搏数。5)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愈、改善、无效例数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18例、11例、8例、78.38%;观察组20例、15例、2例、94.59%;2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χ2=4.163,P=0.041)。

2.2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例,

2.3治疗前后心功能测定结果治疗前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心脏指数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治疗前后室性早搏数治疗前2组患者室性早搏数为:对照组(1011.63±105.28)次/24h,观察组(1009.46±108.24)次/24 h,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t=0.087,P=0.465)。治疗后2组患者室性早搏数为:对照组(531.26±35.24)次/24 h,观察组(245.33±20.56)次/24 h,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42.629,P=0.000)。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测定结果 (例,

2.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房室传导阻滞1例,便秘2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3.51%(5/37);观察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房室传导阻滞1例,便秘1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11%(3/37);2组比较差异显著(χ2=0.140,P=0.708)。

3 讨论

冠心病为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类型,心律失常是该病的常见且多发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猝死的常见原因。对该疾病患者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盐酸胺碘酮为临床常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这一药物兼具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和Ⅱ类心律失常药物的特性,对于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均有良好应用效果。我院目前已将盐酸胺碘酮作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治疗药物。然而,单独应用西药治疗,毕竟要考虑到药物安全性的问题,且很多西药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因此有时单独的西药治疗效果有限。近年来,中医治疗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逐渐得到了重视。

冠心病心律失常属于西医病名,中医并无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发病情况可将之纳入到“心悸”“胸痹”等范畴,主要是因气血阴阳亏虚,或因痰饮瘀血阻滞,导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等引发。中医理论认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其主要症状为血脉运行不畅,需遵循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定悸复脉等治疗原则,以便促使患者预后尽可能改善。炙甘草汤属于阴血不足、阳气虚弱等心悸的常用治疗药物,有益气养血、温振心阳、滋阴复脉等功效,且有气血双补、阴阳同调的功效。

我院在为观察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时,采用炙甘草汤治疗。炙甘草汤是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名方,方中:炙甘草补气健脾,复脉益心;生地黄可滋阴补血,充脉养心,两药共用,可益气养血,复脉之本;人参与大枣可补益脾气,益心气,对气血生化之源大有助益;麦冬、阿胶与麻仁可养心血、滋心阴、充血脉;生姜与桂枝可温心阳、通血脉,厚味滋腻之品经桂枝与生姜后滋而不腻。用法中加清酒煎服,清酒辛热,能温通血脉,促使药力充分发挥。诸药共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可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促使脉结代、心动悸等得到改善。在实际应用中,我院为观察组展开辨证分析,随症加减用药,进一步提高炙甘草汤的治疗针对性,从而增强治疗效果。现代药理学[5]分析,炙甘草汤的应用能促使患者左心功能明显改善,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提高心肌收缩力,进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另外,炙甘草汤还可有效降低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对心脏传导功能进行调解,从而对患者心功能发挥保护作用。

本研究中,对照组应用盐酸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盐酸胺碘酮基础上加入炙甘草汤加减疗法,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8%,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炙甘草汤加减疗法的应用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不仅应考虑患者主观症状的改善,同时还应关注心功能指标、室性早搏数等客观指标的改善情况。本研究中,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比较2组心功能,可知观察组室性早搏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这证实了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确实得到了明显改善。另外,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观察组经一系列治疗,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这是炙甘草汤本身具有的改善心功能的功效所决定的。在用药期间,广大患者与临床医师同时也很关注药物安全性,若不良反应较多,则患者通常难以耐受,无法完成预定治疗。而本研究经安全性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炙甘草汤加减疗法的加用不会导致用药风险增加,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行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患者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汤加减甘草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炙甘草水煎液的HPL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