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100例

2019-02-26卢珊珊孔志凤

光明中医 2019年3期
关键词:丹毒凉血皮疹

卢珊珊 孔志凤

丹毒在临床上按其发病部位不同,中医可分为抱头火丹、内发丹毒及流火、赤游丹等,多因火、湿、热、毒、瘀等造成,西医则多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皮肤细微损伤感染而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皮损红、肿、热、痛,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是一种易复发性皮肤病,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我科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静点头孢唑林钠,并同时口服中汤药萆薢渗湿汤或三妙丸、外用油调膏治疗丹毒,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皮肤科门诊及病房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丹毒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1例,女29例。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其中年龄最小为32岁,年龄最大为84岁,平均年龄58岁;发病时间最短2 d,最长10 d,平均为6 d;发病部位:头面部34例,胁肋部13例,双下肢53例。2组患者在年龄、发病时间、发病部位、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皮疹发无定处,以下肢及头面部最为多见,皮疹多呈单侧性分布,初起为水肿性红斑,表面灼热,压之疼痛,后皮疹逐渐扩大,色鲜红,境界清楚,表面光亮,部分患者可于皮疹处继发水疱、紫癜、血疱等,伴有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1.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参照《中医证诊断疗效标准》,首次发作丹毒,或复发后未治疗,或临床反复发作的丹毒患者可纳入临床观察病例。排除标准:1)慢性淋巴水肿患者、蜂窝组织炎患者;2)皮肤破溃、感染及皮肤敏感患者;3)孕妇、哺乳期妇女;4)对头孢唑林钠过敏患者;5)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患有精神疾病、合病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6)对中药成分口服及外用过敏患者。

1.4方法

1.4.1治疗方法治疗组:头孢唑林钠2.0 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每日2次静脉注射,共14 d。口服中汤药萆薢渗湿汤或三妙丸化裁,水煎剂150 ml日2次,萆薢渗湿汤组方:萆薢30 g,薏苡仁30 g,茯苓15 g,牡丹皮15 g,泽泻15 g,黄柏15 g,滑石30 g,通草6 g。三妙丸组方:黄柏15 g,苍术10 g,牛膝10 g。药物加减:原方常加丝瓜络10 g,土鳖虫10 g,忍冬藤25 g;发于头面部者加牛蒡子12 g,金银花12 g,野菊花15 g,紫花地丁10 g,连翘15 g,蝉蜕10 g;发于腰胯部者加龙胆草6 g,川楝子10 g,生地黄15 g,柴胡10 g;发于下肢者加车前子10 g,赤芍10 g;毒热炽盛者加水牛角粉10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石膏25 g;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0 g,乳香8 g,没药8 g,郁金10 g;肿胀明显者加冬瓜皮15 g,猪苓10 g;恢复期加鸡血藤15 g,当归15 g,丹参15 g,川芎10 g。外用油调膏组成:黄柏、锻石膏、黄芩等,将上述中药打碎研末,通过100目筛网,混合均匀后装袋备用,取出适量中药粉末,加入香油调和至黏稠状,制成油调膏,常温保存,应用时温水清洁患处后,取出适量油调膏均匀外敷于患处,以药物不流动为宜,厚度约3~5 mm,避开皮疹破溃或感染部位,涂药面积大于皮疹处,三层纱布包裹后胶带固定,留置3 h,温水洗净患处,嘱患者观察敷药部位皮肤有无灼热、刺痛等不良主诉。对照组:头孢唑林钠2.0 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日2次静点,共14 d。治疗期间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患侧肢体,避免过度劳累,忌食辛辣荤腥动风刺激之品,作息规律,并积极治疗湿疹、足癣、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疾病。

1.4.2临床观察指标治疗起效时间及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

1.4.3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经规范化治疗后,临床皮疹红肿热痛症状消失,无发热等不良主诉。有效:临床症状缓解。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

2 结果

2.12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率高,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2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比较治疗组治疗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比较 (例,

2.3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对比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对比 (例,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丹毒西医常应用静点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但部分患者在急性丹毒痊愈后,每隔数月或数年可因局部外伤或无明显诱因于原发部位或远隔部位丹毒再次发作,尤其夏季常易复发[3],常见危险因素如局部静脉功能不全、屏障损害、外科手术、足癣、局部或全身湿疹感染、放射线损伤、溃疡性炎症等[4~6],部分患者可因丹毒的反复发作导致淋巴管受阻,形成局部皮肤水肿、肥厚,最终可导致慢性复发性丹毒形成,严重者可形成橡皮肿,且单纯应用抗生素存在用药时间较长,反复应用可因细菌变异而产生耐药性,部分老年或基础病较多,如糖尿病、高血压,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因长期应用而出现菌群失衡、免疫功能紊乱等相应症状。单纯中医在治疗丹毒上方剂亦较多,如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等,但存在显效较慢,疗程较长,亦有部分患者可因中药口感不佳或见效缓慢而中止治疗。同时可有耳针法、七星针、刺血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等临床常用疗法,虽有一定疗效,但因手法繁杂,治疗较为痛苦或某些部位禁用等诸多限制。丹毒中医主要病机:内因多由于心火、肝火郁滞妄动,素体血分有热,复因外感风热、暑湿等邪,乘虚袭于皮毛腠理或流注经络,或平素抑郁,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化火,迫血外溢,或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生,化为火毒,流窜经络,或外伤、毒邪等趁虚内袭而发为本病,一般而言,病变发于头面上部者多因兼夹风热等邪,病见于胁肋、腰腹部者多因夹杂肝胆伏火,下肢发病者多因湿热之邪下注,小儿见本病者则多因母体胎热所致。中医临床治疗多以清热凉血解毒、化湿活血通络、散风清营之法为主。目前临床上丹毒的治疗多采用联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一疗法。因此我院采用静点头孢唑林钠联合口服中汤药萆薢渗湿汤或三妙丸、外用油调膏治疗丹毒,将西医科学疗法与中医治疗相结合,在临床治疗中既缓解了抗生素反复应用引起临床耐药及疾病反复发作的不良效果,也避免了中药治疗起效缓慢,治疗时间较长等弱点,二者结合应用,取长补短,作用独特,充分发挥中药清热、凉血、解毒及抗生素及时、迅速之长。头孢唑啉钠临床应用时间长,应用广泛,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且半衰期长,血药浓度持久,对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效果较为显著,且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毒副作用小,应用方便。中汤药选用萆薢渗湿汤或三妙丸化裁口服,萆薢渗湿汤出自《疡科心得集》,功用清热利湿,方中萆薢性平味苦,利湿分清去浊,祛风通络除痹,除湿止痛;薏苡仁淡渗甘补,健脾渗湿和中、利水消肿除痹、清热镇痛;茯苓甘补淡渗,祛邪扶正、渗湿健脾、利水,为临床利水消肿之要药,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泽泻渗湿、利水消肿作用较强,泄热,对金葡菌有抑制作用;通草气寒体轻,利尿通淋,引热下行,能调免疫、抗氧化;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7];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消肿[8];滑石清热,利尿通淋。诸药配合共奏凉血解毒、化湿活血通络之功。《医学正传》中首见三妙散,功用:清热燥湿,方中苍术燥湿健脾;牛膝活血祛瘀之功较强,且可疏利降泻、利水通淋、引火下行、抗炎镇痛;方药加减中,丝瓜络、忍冬藤清热止痛、通络活血;牛蒡子、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连翘等药性寒,可清解热毒、散瘀消肿散结,紫花地丁尚可凉血消痈,为临床红肿热痛等症的常用药;蝉蜕甘寒清热,疏风透疹、镇静安神;柴胡疏肝行气解郁、镇静止痛;生地黄、水牛角粉、牡丹皮、赤芍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凉血止痛,有抗炎、抑制微生物繁殖作用;车前子性寒味甘,通利水道、渗湿;延胡索行气活血,可治疗一身上下之痛;乳香、没药性味辛香,能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促进皮疹愈合,研究表明,部分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具有抗炎、抗毒素、解热、抑制细菌繁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9,1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11],还能对局部血管通透性加以改善[8];冬瓜皮归脾经,善利水湿、消肿;猪苓利水渗湿作用较强,单味药即有疗效;鸡血藤行血、养血、补血、舒筋通络,为临床治疗经络不通常用药;当归为活血化瘀常用药,可补血、止痛,还能清除氧自由基;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止痛、消痈、安神;川芎味辛性温,为血中之气药,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郁金味辛,可行可散,行气活血止痛,且对细菌、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上述诸药作用于丹毒恢复期可达活血化瘀止痛之功,且现代药理研究,活血药可改善机体血流变,减轻局部组织水肿程度。毕海军、刘文丽等[12,13]研究表明,中药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丹毒效果明显。外用油调膏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止痛,且药物外敷可以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增加机体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14],提高临床疗效,药物组成中黄芩、黄柏清热解毒,抗炎,可抑制球菌繁殖,煅石膏可收湿、敛疮生肌;丹参活血散瘀、镇痛、减轻局部色素沉着,对多种球菌及杆菌有抑制作用;大黄性寒味苦,凉血清热解毒,可抑制细菌生成、清除内毒素、抗感染。

综上所述,静点头孢唑林钠,并同时口服中汤药萆薢渗湿汤或三妙丸、外用油调膏治疗丹毒,能有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愈后复发,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丹毒凉血皮疹
凉血五花汤洗剂雾化冷喷治疗血热型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凉血活血解毒法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合并银屑病的有效性
黄马酊敷料外敷治疗急性下肢丹毒的疗效观察
丹毒夏季易发,防治做到4点
丹毒夏季易发,防治做到4点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夏季脚底生“泡”,警惕是“丹毒”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