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科DR操作技术规范探讨

2019-02-26张梦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6期
关键词:申请单放射科部位

张梦兰

(合肥市滨湖医院CT室 安徽 合肥 230000)

1 引言

医疗水平提升增加了各种新型诊断仪器在临床的应用,可以对疾病进行更加快速的、准确的判断和治疗。DR技术为医院放射科进行病情检查、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成为放射科的关键技术,然而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医师在操作时不够规范对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想要充分发挥出DR操作技术的作用就需要有规范的操作流程,正确的操作是保证临床诊断准确性的关键,为患者提供就医的保障。本文主要讨论了放射科DR不良操作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技术规范,具体综述如下:

2 问题分析

2.1 前期准备不充分

DR拍摄前没有除去摄像未知的手机、钥匙等物品、头部拍摄时没有摘掉发卡、胸部拍摄时没有取下项链、腹部和胸部摄影没有正确指导患者屏气等,腹部、腰椎的检查前不可进行钡餐检查和CT增强扫描。这些工作没有做到位都会影响诊断结果。

2.2 参数选取不当

使用 DR拍摄前需要设置好MaS、K、距离等参数,确定好摄影的部位,部位参数的选取与图像的清晰度相关,一旦参数选取有误将导致清晰度降低,即便后期进行后续的电脑处理也无法获得清晰的图像[1]。例如在胸部拍摄时参数为胸椎部位的参数就会出现图像清晰度不达标的情况,射线穿透率不足而无法显示出隐藏在胸部位置的病灶。曝光参数对图像的清晰度也有一定影响,如拍摄距离较长则曝光时间较长,最终会导致清晰度不高[2]。又如患者进行脏脏和肺部摄影时,中心位置拍摄的等距离都有差异,若申请单上没有写清楚需要与医生沟通好后进行检查,盲目检查后容易出现所得影响与临床要求不服,影响诊断质量,患者会遭受更多辐射同时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2.3 资料调取错误

如果在资料调取过程中点击的患者姓名与进行拍摄的患者不是同一人将会导致结果与患者不匹配,出现混淆后影响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导致工作混乱[3]。常见的失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输入和调取上的失误,患者越来越多,而工作人员较少容易导致出错。例如认为导致患者就诊信息输入错误,虽然对诊断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但是也增加了临床工作的复杂性,阻碍查询工作,导致查询不到有些患者的资料。而是操作对象的错误,例如呼叫系统不通畅或者遇到同名同姓患者,会导致操作对象不正确,患者不得不需要重拍,不仅增加了X线球的消耗,患者接受的辐射增加,健康隐患增加,容易引发医患纠纷[4]。

2.4 拍摄体位错误

DR拍摄过程中患者没有正确摆放体位对影像质量也有一定影响,容易发生左右标记错误的情况。例如一些密度及体积较大的部位如腰椎拍摄,将其防止阳极端时会出现腰椎图像非均匀一致的情况,影响上下两端密度深淡相差较大,医师需要更强的分辨力,病情诊断的难度增加[5]。

3 规范操作

3.1 开机工作

根据机房管理制度需要维持机房温度(23℃~25℃)和湿度(30%~50%)恒定,保证机器处于正常环境。打开设备电源时需要检查仪器的运行状态,核对自检系统信息,若异常需要及时与维修人员联系。开机后需要对仪器进行预热,对参数进行校正,合理进行操作的准备。主机检查首先需要功能状态与磁盘的空间是否充足,检查图像处理工作站连入设备的状态和性能,基础工作需做好。

3.2 检查申请单和设备

拍摄前需要取掉影响拍摄图像质量的物品(如手表、膏药、项链、发夹等),需要穿上专用的衣服,如果拍摄部位是盆骨、下部脊柱或者腹部等,需要注意肠道的准备。DR操作开始前医师应该仔细核对申请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明确患者的拍摄部位。接诊患者时应该关闭检查室的防护门,询问患者病史。

3.3 确定摄影位置

根据申请单上检查的要求检查确认设备的性能,确定后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DR拍摄,部位比较特殊的患者应该与临床沟通,征求临床医师的意见后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拍摄。

3.4 信息录入与安置患者

科室计算机在录入患者基本信息时需要确定摄影器官位置以及摄影的技术。躺于检查床上送到机房的患者需要让患者保持检查体位。

3.5 训练动作与体位摆放

DR操作开始前需要指导患者吸气、呼气等呼吸训练以保证摄影的顺利进行,让患者明白呼吸训练的意义,充分配合医师完成准备训练。为了快速完成检查同时保证患者舒适度,应该遵从检查具体位置和目的,调整患者的体位到最佳位置,调整设备的焦距、中心线等参数。

3.6 拍摄曝光与图像处理

所有准备工作后需要再次检查机器的性能,对各种曝光参数进行调整、曝光,曝光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各类仪表的情况。在合理选择检查部位、照射条件保证的情况下注意曝光时仪器的工作状态,如果出现异常需要立即停止检查,记录好信息后关闭总电源,报告维修人员。拍摄完成后需要操作人员在申请单上签字,对特殊患者进行标注。进行拍摄后图像处理操作无问题后可让患者离开,若图像不清晰需要重新拍摄至获得清晰的图像为止。

在操作时要控制操作室的温度在23℃~25℃,湿度在30%~50%,要注意对非照射部位的防护。同时需要保证设备表面的清洁度,使用中性清洁剂擦拭设备。除了上述的操作规范以外还应该加强整个操作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加强对于操作人员的培训。DR操作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与放射科室人员的操作有关,重视各个操作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不良操作,对错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从而保证图像的质量。而技能培训则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使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充分了解设备的各种功能和性能,不断提高自身操作的水平。

4 总结

现代医院中放射科室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关键性科室,现代化的DR设备能够提高放射科的工作效率,而实现DR摄影价值需要放射科人员规范的操作,总结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设置好仪器参数并核对好患者信息,正确选择拍摄部位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充分发挥DR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提高医院医疗的水平。

猜你喜欢

申请单放射科部位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放射科专业基地入科教育的实践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放射科应急防控管理方案的探讨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项目分析及应对措施
运用PDCA循环提高输血申请单的合格率和规范性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我院检查申请单流程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