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的SWI应用分析

2019-02-26陈大有杨茂生刘凯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系统疾病脑外伤脑血管病

陈大有,杨茂生,刘凯莉,杨 波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北京 100300)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技术变得更加先进,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逐渐用于临床检查中,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广泛[1]。SWI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技术,是磁共振功能成像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各种出血产物,例如去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因此对诊断颅脑出血性疾病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2]。当前国内有关SWI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应用中的相关报道较少,为进一步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的SWI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近两年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50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分析所有患者的SWI图像与常规MRI图像,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选自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治疗的50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回顾性查看50例患者的SWI图像和常规MRI图像,对两种图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患者年龄30~79岁,其中男女比例为30:20,平均年龄为(66.35±5.12)岁,其中包括10例脑外伤患者、2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包括12例脑血管畸形及14例脑血管病合并出血)和14例脑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排除心肝肾等重大器官不健全者、造影剂过敏者。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讨论批准,获得研究权限。

1.2 方法

磁共振扫描仪选用Siemens 1.5T超导MRI扫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行MRI头部横轴位扫描,取患者眉弓为定位连线,定位准确后扫描结束再行T1W1、T2W2扫描,最后行SW1扫描,设置相应的SWI参数,设置TR为35ms,TE为25ms,FOV矢状面设为24×24cm,矩阵设为512×512,层厚设为3.0mm,层间距为0.5mm,层数扫描56层,采集时间为255s,形成对应的相位图和幅度图。然后图像后处理,使用Functool图像后处理软件syngo MR Professional Workstation,高通背景相位空间频率滤过带宽为32,校正参数后得到相位图和幅度图,根据16mm厚度的最小密度投影重建,相位蒙片加权倍数得到原始SWI图像。在此过程中忽略低质通道数据指数。图像分析过程由两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在场评定,采用盲选法分析图像,如答案不一致,可扩大范围讨论得到统一结果。

1.3 观察指标

对SWI图像和常规MRI图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患者病变情况和成像清晰度。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处理分析,使用标准差(±s)来代表计量资料,用t来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10例脑外伤患者SWI图像均清晰显示及合并出血,10例常规MRI图像中仅中有4例病变显示清楚,其他6例脑外伤病变未显示;2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包括12例脑血管畸形及14例脑血管病合并出血),SWI均可显示清晰病变边界、损伤范围及形态异常血管,尤其对海绵状血管瘤敏感成像,常规MRI仅可显示清楚 18例,剩余8例陈旧性出血病变未能显示;14例脑肿瘤患者SWI图像与常规MRI序列图像相比较,病变范围及瘤内出血显示更清晰。

3 讨论

SWI是根据不同组织磁敏感差异成像的一种新技术。该序列为梯度回波序列,但与传统梯度回波采集技术有所不同,SWI利用采集强度和相位数据方式[4],将获取的相位信息进行处理,并叠加到强度信息上,按照组织磁敏感性的不同而成像。由于SWI序列是运动现场依赖性技术,因此当前只支持在1.5T及以上设备成像,并借助特殊软件进行分析及处理。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复杂多样,首先SWI对脑血管疾病显像最敏感,根据文献资料显示,患者脑出血症状出现2~5h,在SWI图像中便可清楚显示出病灶,根据临床研究报道最早病灶发现时间是23min[5],扫描成像中可以明显看到脑血管发病出血情况、病变边界及小静脉情况,可以更加准确判断脑出血患者的出血范围及严重程度,同时结合磁共振序列图像,还可以预测出出血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以便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SWI在脑血管畸形成像主要依赖于血氧饱和度呈现的磁敏感性差异,通过静脉小血管图像可以显示出非海绵状血管瘤,显示出清晰的病灶界限[6]。其次脑外伤中应用SWI成像可以较好地看出小血管撕裂导致的细小出血灶,以监控患者的病情进展。根据本次研究结果看,常规MRI序列对肿瘤的良恶性判断准确率不高,SWI成像主要从血管增生和微出血两方面来观察,利用技术对小血管及出血的敏感性,能够更好地了解肿瘤内部结构[7]。因此SWI较MRI增强更能明确肿瘤病变界限和静脉结构,并用来观察肿瘤内微血管形成及合并性出血情况,判断出肿瘤良恶性。同时SWI通过对出血、小静脉结构和铁钙沉积的高敏感性,得到了静脉解剖信息、病变内部血管结构和铁、钙沉积,优于其他成像方法,在中枢神经系统应用优势突显。

综上所述,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常规MRI序列成像相比,显像更清楚,在脑外伤、脑血管病变及脑肿瘤等疾病成像更敏感,诊断效果显著,图像能够显示出清晰的病变部位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系统疾病脑外伤脑血管病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牙周病及伴系统疾病相关牙周病的临床诊治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与全身多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伴有系统疾病的老年缺牙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过程中的护理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ROS介导的炎症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