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支糖浆研究概述

2019-02-26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8期
关键词:儿茶原儿茶酸麻黄碱

张 娅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太极医药研究院,重庆 401120)

急支糖浆处方源于上海医科大学沈自尹院士经方,由四季青、金荞麦、鱼腥草、积壳、紫苑、前胡、甘草、麻黄8味中药组成,具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之功,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曾获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1],并己列入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入选2018版呼吸系统疾病用药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榜。由于确切的临床疗效,广泛使用于临床,有望培育成年销售破5亿的中药大品种。本文系统梳理急支糖浆相关文献,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归纳分析其现代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与核心问题,以期促进急支糖浆二次开发,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1 处方分析

处方由四季青、金荞麦、鱼腥草、枳壳、紫苑、前胡、甘草、麻黄8味中药组成,处方符合止咳中成药均以小处方(8味)为主的特点[2],其中2味(甘草、麻黄)为止咳中成药使用频率位列前10位的药材[3]。本方[4]为治风寒外感、肺卫郁热或风热犯肺、痰热蕴毒之证而设。火热犯肺,灼津为痰,痰热互结,阻碍气机,故见咳嗽之症。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为法。方中以金荞麦、四季青为君,清除热邪,治痰热之壅闭。以前胡、紫菀为臣,疏风散结,温肺下气,以助四季青之力。治痰须当理气,故佐以枳壳下气消痞,麻黄宣肺平喘,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消毒之功,气泻则火自降,清热则痰消,痰消则咳嗽即止,诸症自可解除。

从药物组成看,急支糖浆有“宣、清、利、豁”四大药用特点[5]:宣—由于邪闭肺卫、肺失开宣是咳嗽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方中麻黄、前胡既有解表散邪之功,又有开宣肺气之能,还可利气止咳,体现了消除致病之因,改变肺气闭郁病理的“治病求本”的原则。清—四季青、金荞麦等清热泻火、排脓解毒之品即为外邪侵袭、肺热内生及酿痰蕴毒而设。利—支气管炎者多气机失畅,气行则津化,气滞则痰凝。急支糖浆中麻黄配积壳,既能宣发肺气,又能疏利气机,气顺则津液不聚,气行还能使已聚之痰化解。豁—痰乃支气管炎的常见病理产物。痰生是咳嗽、哮喘的重要诱因,必用除痰豁化之品,前胡、紫苑颇具豁痰止咳之功,在本方中能起治标祛邪之作用,痰既豁化,则咳嗽、咯痰诸症可解。

急支糖浆组方科学,疗效确切,但由于含糖量较高,不适宜糖尿病人使用。针对该部分病人可使用急支颗粒(无糖型)进行治疗。

2 质量控制

2015年版《中国药典》[1]鉴别以阿魏酸、原儿茶酸、盐酸麻黄碱、柚皮苷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定;含量测定以柚皮苷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现有研究表明,急支糖浆质量控制主要有鉴别和含量测定,鉴别主要采用薄层色谱法、指纹图谱法对阿魏酸、原儿茶酸、橙皮苷、原儿茶醛、绿原酸、咖啡酸、柚皮苷、新橙皮苷、前胡等指标进行鉴别;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HPLC、RP-HPLC、扫集-胶束毛细血管电动色谱法,对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阿魏酸、绿原酸、盐酸麻黄碱、柚皮苷的含量进行测定。

2.1 鉴别

杨修齐等[6]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急支糖浆中阿魏酸、原儿茶酸、橙皮苷、前胡进行定性鉴别。屈巧玲等[7]通过指纹图谱确定了21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6个峰,分别为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绿原酸、咖啡酸、柚皮苷、新橙皮苷。王谦鹏[4]对金荞麦、四季青、前胡、麻黄、甘草等进行薄层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

2.2 含量测定

王春雷等[8]通过HPLC特征指纹图谱研究确定了17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6个峰并进行含量测定,分别为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阿魏酸、绿原酸、盐酸麻黄碱、柚皮苷。李利军等[9]采用扫集-胶束毛细血管电动色谱柱(Sweeping-MEKC)分离测定急支糖浆中的阿魏酸、原儿茶醛、原儿茶酸的含量,该法较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更低浓度测定3种物质的含量。江雪欣等[10]采用波长变换HPLC法同时测定急支糖浆中6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阿魏酸、绿原酸、盐酸麻黄碱、原儿茶酸、原儿茶醛、柚皮苷。张文婷等[11]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急支糖浆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王谦鹏[4]采用HPLC法测定柚皮苷的含量;李永杰等[12]、邓开英等[13]采用HPLC法测定急支糖浆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余佳文等[14]采用HPLC法测定急支糖浆中盐酸麻黄碱、原儿茶酸和柚皮苷的含量;郑维兵[15]采用RP-HPLC法测定急支糖浆中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的含量;王勤等[16]采用HPLC法测定急支糖浆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杨永新等[17]采用RP-HPLC法测定急支糖浆中阿魏酸的含量

3 药理研究

急支糖浆[18]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由明显抗炎,对小鼠氨水引咳呈显著的镇咳作用,小鼠酚红法祛痰试验显示具有显著的祛痰作用,其抗炎、镇咳、祛痰作用均显示一定的量效关系。各廷秋[19]研究表明急支糖浆在枸橼酸引起豚鼠咳嗽动物模型中,能有效延长咳嗽潜伏时间,降低5min内咳嗽次数;乐家涛[20]对急支糖浆主药进行药理浅述,表明急支糖浆含有鱼腥草素、原儿茶酸、麻黄碱、甘草甜素、羟基蒽醌类、香豆素类和黄酮类等,从而能解毒消炎,祛痰、化痰而止咳。

4 临床应用

临床除了药品说明书上的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外,单用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呼吸系统感染、胃肠减压下后咳嗽等;联合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小儿支原体肺炎等,一次20~30 mL,一日3次,疗程为7日,均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从临床科室来讲,广泛用于内科、儿科。由于其确切的疗效,广泛用于临床疗效观察的对照药物[21-24]。

4.1 单独使用

李华[25]使用急支糖浆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引起的咳嗽痰多40例,有效率为80%;张前进等[26]使用急支糖浆用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78例,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总有效率及对咳嗽的临床有效率均为92.5%,其中对咳痰临床有效率为90.0%,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及对咳痰的临床有效率均为89.5%,其中对咳嗽的临床有效率为92.1%;陈延军等[27]使用急支糖浆用于单纯急性气管-支气管炎180例,分为急支糖浆90 mL组、急支糖浆60 mL组和阿莫西林组,疾病痊愈率急支糖浆90 mL组(91.7%)和60 mL组(83.3%)高于阿莫西林组(73.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急支糖浆组(3.3%)少于阿莫西林组(11.77%);韩建等[28]使用急支糖浆用于呼吸系统感染,有效率为84%;治疗外感咳嗽[29]有效率为89.6%。治疗胃肠减压后咳嗽[30]总有效率为98%。

4.2 联合抗生素治疗

潘淑范等[31]使用急支糖浆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50例,口服急支糖浆同时静点抗生素,有效率为94%,优于单纯使用抗生素;唐广芬[32]、罗利[33]、采用急支糖浆与阿莫西林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有效率分别为97.5%,91.9%;李懃良[34]采用急支糖浆结合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3例,有效率为96.97%;叶佩林[35]采用阿奇霉素联合急支糖浆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54例疗效观察,有效率为96.3%;聂幼宁[36]联合复方甘草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为55.5%;段宝珍[37]采用常规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加用急支糖浆观察儿科呼吸道感染疗效,有效率为93.8%,2.5%患儿出现呕吐;王兴勇等[38]佐治小儿咳嗽有效率为94.5%,不良反应为轻微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2%,不停药自行缓解;沃武杰[39]使用急支糖浆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总有效率为92%,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降低TNF-α和IL-8的表达水平;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联合急支糖浆主治痰热壅肺证咳嗽[40]总有效率为95.6%;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联合急支糖浆治疗儿童肺炎[41]总有效率为91.7%,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有效率(75.4%);佐治小儿咳喘性疾病[42]210例疗效观察有效率为97.6%;佐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43]在平均退热天数、止咳天数方面均优于双黄连。

4.3 不良反应

有文献报道[44]急支糖浆致儿童痉挛性咳嗽14例;因急支糖浆中含盐酸麻黄碱,造成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支糖浆滥用1例[45]。

5 急支糖浆品质提升的对策研究

5.1 加强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整合,通过多方面、多环节、多维度、多途径发挥疗效,明确物质基础研究与作用机制相结合,从相关受体、靶点、通路和生物标志物着手,理解急支糖浆起效的科学内涵。急支糖浆现有药理研究基础薄弱,急需以急支糖浆处方为研究对象,展开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同时建立两者的关联性,寻找药物的作用靶点,进而寻找代谢途径、信号通道。又可以结合作用机制,论证有效物质基础,从而使急支糖浆成分明确、药效可靠、机制清楚,阐明止咳、化痰的科学内涵。

5.2 加强质量控制研究

质量控制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痛点,由于急支糖浆中含有麻黄,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仅仅对麻黄中的盐酸麻黄碱进行定性鉴别,应将其列入含量测定,并控制其含量的限度,包括上限和下限,提升急支糖浆质量标准。

由于急支糖浆中含有大量的抗菌、抗炎成分,如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等,应将其纳入质量控制范围,形成多成分质量控制体系。

5.3 加强临床研究

有关急支糖浆的临床研究数量较多,但研究质量不高,应开展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相结合,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再次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循证医学提供高级别证据,让“老药”新用,焕发出新的价值。

猜你喜欢

儿茶原儿茶酸麻黄碱
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和减毒作用
石墨烯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原儿茶酸的方法研究*
挨打的蜜峰
HPLC法分析刺五加茎中原儿茶酸及苯丙素类成分动态累积规律研究
维生素C在儿茶水溶液中的稳定性探究
儿茶治好了我的鼻炎
原儿茶酸在大鼠体内代谢产物的分析
复方儿茶酊的生药学鉴定及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止嗽胶囊中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含量
羟苄羟麻黄碱用于先兆早产50例疗效及用药护理